佔車位的塑料桶在平吉二村小區多處可見。均毛錦偉攝
「停車費漲價,我們接受了,可這第二輛車的停車費為何還要加碼呢?」
近日,市民李先生居住的閔行區平吉二村小區打算實行一條新規:在地面停車費由每月150元漲價至每月200元的基礎上,對擁有第二輛車的停車費再上漲至每月400元。收費新規透露後,沒車的居民雙手贊成,甚至誇讚規定有「預見性」;而有兩輛車的家庭卻忿忿不平,認為此舉沒有依據。
平吉二村為何實行停車收費「階梯價」?申城小區的停車矛盾,是否到了要限制購買第二輛車的時候了?記者日前前往該小區一探究竟。
平吉二村居委會表態
停車位「階梯價」出於「公平」
當天正值上午10時多,上班的車開走了,小區裡有一小半的車位都空著。細看,不少車位上,用來佔位的塑料桶還放著。這似乎暗示著,小區的車位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般富餘。記者從平吉二村居委會了解到,這個上世紀90年代的老小區,車位緊張已是常態。地面總共480個車位,目前僅停車卡就發出去540多張,缺口近70個車位;加之小區一直實行「定車定位」,買車晚、沒分到固定車位的業主,自然對車位明爭暗奪。
為了緩解停車矛盾,在業委會的推動下,小區開始對停車進行「管理整治」。業委會在與居民代表商議後,提出整治方案:由於小區緊鄰九星市場,小區2168戶居民中,出租戶達六七百戶,不少車位被這些出租戶佔用。業主們提議,小區停車位應優先考慮產權證、駕駛證、行駛證以及本人身份證四證合一的業主,確保業主們都有固定車位停。同時,每戶原則上只安排一個車位。有多輛車的業主,在車位有餘量的情況下再考慮,且必須比首輛車支付更多停車費用,計劃收取每月400元。而首輛車的停車費也將於7月1日起提價至每月200元。
目前,不管是新建的商品房小區還是老小區,停車矛盾普遍存在。如果說,前幾年車輛數量的增加,主要是因為家庭添置首輛車;隨著第一輛車的普及,家庭添置第二輛車的勢頭不能小覷。停車位數量有限,如果不對此加以限制,終有一天車將無處可停。以平吉二村附近的「新時代富嘉花園」小區二期為例,該小區在開發時車位配比就達到1∶1,即保證每戶居民擁有一個車位。但目前,該小區停車位也呈現緊張狀況。壓力主要來自於居民添置的第二輛車,一些居民家甚至都有了第三輛車、第四輛車。如果第二輛車不加控制,未來停車矛盾會愈演愈烈。
平吉二村居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之所以對第二輛車計劃收取更高費用,主要是出於「公平」考慮,確保大家都能有停車位。同時,也是考慮到小區裡購買多輛車的家庭越來越多,希望這一措施能夠令一部分打算買第二輛車的業主三思,減緩車輛數量的增加速度。據記者了解,申城不少小區已在通過各種手段限制第二輛車。不少小區明確拒絕為第二輛車辦理停車卡,限定第二輛車只能以臨時停車的方式停放在小區,事實上也起到了「階梯價」作用。
小區有業主提出質疑
第二輛車收高停車費依據在哪
平吉二村的停車整治方案還包括下午6時後外來車輛拒絕進入小區等其他配套措施。目前,方案已在小區「四位一體」(即黨總支、居委會、業委會、物業)的會議上通過。業主車輛登記工作已經開展。「階梯價」等其他停車管理手段將寫入業主公約,於6月中旬在小區公示,7月份召開業主大會表決。表決一旦通過,即實施。
初步接觸下來,小區已有3名擁有兩輛車的業主對「階梯價」表示理解和支持。但也有業主對這一方案表示反對。業主李先生認為,這樣收取「階梯價」並無政策依據。還有業主表示家裡買兩輛車也是「剛需」,而且車已經買了,如今提出階梯收費似乎不合理。
對此,記者諮詢了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部門。據稱,關於停車費的合理性,相關文件並沒有「約束」。地面停車位為業主共有,如何使用、如何收費應由業主大會決定,即相關方案只要業主大會表決通過即可。平吉二村居委會表示,會在公示階段認真聽取居民意見,如果反對聲強烈,居委會、業委會再商議調整「階梯價」,之後再進行表決。
平吉二村的管理者相信:從長遠看,收費差異這一市場手段,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居民購買第二輛車,防止業主產生「先佔坑」的心理,可有效預防小區停車矛盾進一步激化。
案例分析
藍色港灣小區實踐「階梯價」半年,物業坦言——
光靠小區管理還不行
儘管被寄予厚望,但也有居民對「階梯價」能否起到預期的作用表示存疑。甚至有居民反問,「都買第二輛車了,誰會在乎停車費翻倍?」
在平吉二村採訪時,記者了解到,「階梯價」並非平吉二村小區首創,附近的藍色港灣小區早已實行這種收費方法。那實踐效果如何?是否與預期目標相符?6月12日,記者赴藍色港灣小區進行調查。
小區1300餘個車位仍不夠用
與平吉二村不同的是,藍色港灣小區是1999年建成的商品房小區。在車位的配置上,藍色港灣小區尚屬充裕。據了解,小區有地下產權車位100多個、地面綠化等處的劃線車位400個。這些車位用光後,在不影響小區通行的情況下,小區物業又在道路上劃設出800個車位,供居民非固定停車。也就是說,小區共有停車位約1300餘個。這對於一個擁有1864戶居民的小區來說,已不算太緊張了。
但隨著車輛數迅速增加,1300個車位仍不夠用。據小區上房物業估算,1300個車位大概只能滿足小區80%的停車需求,剩餘一部分車則在小區找路邊、過道邊等尚未劃線的「空位」停放。
為了緩解停車矛盾,去年年底,小區業委會牽頭,對小區停車秩序進行調整。除了對業主車輛進行「三證合一」登記外,還實施了停車「階梯價」:居民的第一輛車,固定車位月租金150元,非固定車位月租金120元;第二輛車不享受固定車位,月租金200元;第三輛車月租金400元。此外,非業主登記的車輛,在小區過夜將收取40元停車費。這些措施隨後由業主大會表決通過,並予實施。
「階梯價」難擋「第二輛車」
小區上房物業曹經理告訴記者,實施「階梯價」的目的與平吉二村相似,除了公平因素外,更多考慮到車輛普及速度越來越快,「我們希望措施能『超前』一點。」
半年來,這些停車措施收效不錯。車輛過夜費用提高後,外來車輛被有效地攔在小區外,給業主讓出一部分車位;「階梯價」實施後,也緩和了小區裡居民間因停車引發的爭執。據介紹,該小區目前有數十個家庭添置第二輛車,增幅沒有明顯變化,物業也稱,即便實施「階梯價」,停車費仍然不算高。物業認為,客觀地說,「階梯價」對居民購置第二輛車的阻力有限。
記者詢問物業,當初業委會在制定價格「階梯」時,為何不將差距拉得大一些?物業解釋,小區的收費措施必須由業主大會表決通過才有效,因而在制定標準時必須考慮小區的整體承受力,定得過高不現實。物業認為,小區的停車管理措施有一定的局限性,限制第二輛車,靠小區管理顯然不行,需要政府出臺相應公共政策,提高第二輛車的持有成本,甚至應該在購買環節就加以限制。
專家意見
實行「階梯價」停車收費
長遠能抑制「第二輛車」
在記者的採訪中,多位物業管理者認同在小區停車資源普遍緊張、車輛購置成本又低的現狀下,必須控制業主添置第二輛車,以免停車矛盾進一步激化。那麼,針對業主擁有的車輛數,設置遞進的階梯收費,是不是一劑「良方」呢?
也是社會自治的一種形式
儘管藍色港灣小區短期實踐下來效果有限,但上海市社科院社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徐中振卻樂觀地表示,從長遠看,針對擁有多輛車的階梯收費機制會影響個體消費決策、抑制第二輛車的消費衝動。
徐中振首先認可了這種收費模式的創新,認為它是社會自治的完善。他說,整個社會轉型後,利益主體日趨多元化。在一個社區中,有沒車的業主、有一輛車的業主、也有多輛車的業主,這些利益多元的主體在維持社區的公共秩序時,會產生矛盾和衝突,解決這些利益衝突,需要不同利益主體間民主協商,這種協商應該是有組織的。社區的停車矛盾,從最初「裝地鎖搶車位」個人化的解決方式,到如今有組織地協商,這是一種進步。這種協商自治,同樣適用於解決寵物糾紛、綠化矛盾等一系列社區矛盾。
市場化定價機制更為合理
其次,針對有物業和市民呼籲政府出臺限制第二輛車的公共政策,徐中振認為,就添置第二輛車而言,用政府行政命令來硬性幹涉並不合適,效果也不如市場化手段有效。「階梯價」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市場化的定價機制,可以通過社區的協商,不斷調整階梯高低,從而影響業主的消費選擇。政府應該在道路等社會公共資源的分配上,發揮公共政策引導,如借鑑國外限制高峰時空車駛入擁堵區域、提高核心區域的公共停車收費等,引導市民減少對車的依賴。
隨著交通大整治的開展,申城小區的停車矛盾愈發激烈。在這種情況下,相關部門不妨開展調研,統計一下各小區總車輛、每月新車增量和現存停車位數量,有針對性地出臺一系列引導措施。
網民聲音
多佔資源就應該多付費
平吉二村的嘗試在「上海觀察」進行報導後,網友反響熱烈,紛紛跟帖發表意見。網友普遍認可了「階梯價」的合理性。
網友「壞蛋都去死」:支持第二輛車停車費翻倍的舉措,一個人佔用兩份資源,就該付更多費用。更何況,眼下一戶一個車位都沒法滿足。
網友「巖24548824」:小區目前普遍是將人行的空間用來停車,多支付停車費,也是對其他業主空間損失的一種補償。
「EESJ」等網友:停車收費階梯定價合情合理,但階梯的幅度可以設置得大一些。
網友「手機用戶6020739973」:對於第二輛車是否應該限制,有關部門也該有個態度。
「木子60277958」等網友:「階梯價」不僅適用於小區停車費,上海牌照費用也可以參照。上海的牌照也屬於稀缺的公共資源,多佔也必須多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