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遇到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PGD),如何成功助力妊娠呢?日前,石家莊市婦產醫院成功完成第一例單基因病妊娠,目前已妊娠3個月。
1
病例回顧
一次偶然的機會,王先生發現自己是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該病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經基因診斷明確王先生致病基因為PRKAG2,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50%的概率生育患病的胎兒,具體見下表:
表1 與受檢者臨床表型高度相關的基因變異
收集患者及相關家系成員的原始臨床資料及遺傳檢測結果,繪製系譜圖。
正處於備孕期的王先生夫婦來到石家莊市婦產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希望能通過三代PGD技術,擁有健康寶寶。經遺傳諮詢及患者知情同意後,進入三代試管嬰兒PGD周期。
生殖醫學中心工作人員採集王先生家系成員的外周血和口腔黏膜上皮細胞樣本實施PGD前的預實驗,家系成員中攜帶PRKAG2基因,c.905G>A 突變位點的樣本均驗證成功,並成功構建SNP單體型。
圖2 NM_016203 PRKAG2, c.905G>A位點驗證結果
2019年5月,生殖醫學中心開始為王先生夫婦進行第三代試管嬰兒PGD促排卵:拮抗劑方案,果納芬225U啟動促排卵,COH11天,獲卵20枚,ICSI受精14枚,培養成囊胚7枚。活檢樣本採集後置於專用的樣本保存液中,並迅速冷凍-20℃保存。樣本採用ChromswiftTM進行單細胞全基因組擴增,擴增產物進行致病位點一代Sanger測序檢測並結合SNP連鎖分析綜合評估胚胎的致病位點攜帶情況,同時採用高通量測序NGS檢測染色體非整倍體,最終檢測獲得1枚不攜帶致病基因位點且染色體拷貝數正常的胚胎。
圖3 囊胚PGD檢測結果
2020年元旦,生殖中心為王先生的愛人進行促排卵周期復甦胚胎移植,移植後2周,血清HCG2299.69mIU/ml,移植後4周,B超顯示宮內妊娠,單活胎。目前,王先生的愛人妊娠三個月,現繼續妊娠中。
2
科普時間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是什麼?
肥厚性心肌病(HCM)是以心肌非對稱性肥厚、心室腔大小正常縮小、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張期順應性下降為基本病理特徵的心肌疾病。該疾病不僅會導致呼吸困難,還會造成心前區的疼痛,乏力,頭暈或暈厥,造成心悸和猝死以及心力衰竭等嚴重的後果。
臨床研究發現,50%以上的肥厚性心肌病的發病呈家族聚集性,故稱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分子遺傳學研究證實其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不同程度的外顯率,主要是由編碼肌小節收縮蛋白的基因突變所致。迄今已確定了至少9個基因和140多種突變與肥厚性心肌病的發病有關。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與遺傳的關係
據悉,全世界每500人就有一人患有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該疾病大部分是以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方式遺傳,這意味著兩個拷貝的基因只要有一個拷貝出現問題就會致病,在極罕見的情況下,有患者攜帶有兩個致病基因拷貝,其臨床症狀將會非常嚴重。大多數情況下,患者的父親或母親也是患者。
肥厚型心肌病已報導的相關突變超過900種,主要有β肌球蛋白重鏈基因、肌球蛋白結合蛋白C基因、心臟肌鈣蛋白T基因等13個心臟肌節蛋白基因以及相關的線粒體基因,臨床表型多樣。甚至在同一家庭內,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症狀也是不同的。
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PGD)
PGD技術可在胚胎植入子宮前通過選擇幾個細胞來檢測這個胚胎是否攜帶遺傳病基因或者為異常染色體胚胎,通過篩除有問題的胚胎,挑選正常的胚胎植入子宮,以期獲得正常的妊娠,提高患者的臨床妊娠率,達到避免出生遺傳缺陷患兒的目的。
出品:外宣醫聯部
文字:生殖醫學中心梁瑩外宣醫聯部 程暉媛
排版:外宣醫聯部 徐 莉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