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ici
編輯:橙子
本文1945字,閱讀需要3.5分鐘
周末參加鄰居家兒子的生日宴會,剛到酒店就看到一個穿公主裙的小姑娘站在布景前拍照,旁邊奶奶拿著水壺,爸爸抱著她送&34;的禮物,媽媽則擔任攝影師。不知道為什麼,那場面總讓人覺得不那麼舒服,仔細回想,才驚覺小姑娘的姿態和神情太&34;了。
跟朋友感嘆媒體對於孩子成長的衝擊,朋友嘲笑我孤陋寡聞:&34;很多人覺得,女孩愛美,這不是天經地義麼,只要不影響學習,不是很好嗎?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不管年紀多大,女孩就應該愛美嗎?有些人並不這樣認為,其中就包括《養育女孩》的作者,家庭問題專家比達爾夫,在看到英國三分之一的女孩因為體重焦慮、抑鬱,沉迷社交媒體,拼命研究怎麼能把自己P的更好看之後,他決定重新思考這個問題:什麼時候開始,女孩們開始如此關注外表?
一方面,流行文化營造&34;的氛圍。
事實上,雖然和過於關注自己的身體是不是更美,跟女孩比男孩性別意識更早萌發有關。但是也和流行文化將&34;等同於&34;,並且營造出一種,女性必須&34;,否則就會很失敗的氛圍有關。就算4歲的小女孩不會看雜誌,在廣告中、爸爸媽媽的手機上,她們也會不斷被灌輸&34;的價值觀,導致對外表過於關注。不僅如此,在家庭中媽媽也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比如我一位朋友5歲的女兒就跟我說:&34;
另一方面,關注外表讓女孩錯失更豐富的可能。
看到這兒,你可能會這樣想,讓女兒關注外表有什麼不好呢?畢竟這是一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
在《養育女孩》中,作者說:如果擁有漂亮的外表,並非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一方面人們會提高對你的期望值,另一方面你也不得不面對大家只看到外表事實。
而在我三十多年身為女人的人生經驗中,過度關注外表,尤其是跟著流行文化的喜好而打造自己的外表,會耗費大量的精力,在這個過程中,女孩會喪失更多人生的可能性。
每當群裡的媽媽們討論起某個育兒話題,比如&34;&34;總會有媽媽說:&34;
雖然女權運動已經轟轟烈烈地進行了多半個世紀,但在養育女孩和男孩上依然有很多&34;存在,而且更多的不平等是存在於我們的觀念中。因此,在養育女孩時,我們尤其要小心分辨,哪些養育方法的區別是生理原因導致?還是單純只是一種刻板印象。能培養出優秀女性的父母,往往是克服了這些&34;,給予女兒強大的心理支持。
除了&34;這種觀念之外,還有一些普遍的觀念,也需要女孩的爸爸媽媽們反思,這些條條框框,到底是保護?還是束縛?
1、 女孩就該被保護?
帶兒子去小區公園玩,鏘寶和一個小女孩爬上高高的海盜船,兩個孩子都有點害怕。但是鏘寶鼓起勇氣對那個小女孩說:&34;對於我們這些從小被灌輸&34;劇情的阿姨來說,小男生說要保護小女生讓人覺得很窩心。但是萬萬沒想到那個小姑娘說:&34;然後很颯爽地從滑梯滑了下來。
後來我和兒子說:&34;這件事兒也讓我深深反思,之前我們lady first、保護女生之類的習慣,或許多多少少都在暗示&34;。這也讓很多女孩習慣於&34;的角色,無論是工作中還是擇偶中,都在考慮如何找一個&34;,而不是一個盟友。這樣一來,就會無形中為走向成熟獨立造成障礙。
2、 女孩更愛玩洋娃娃嗎?
看到這一條,很多家長都會想著反駁我:&34;&34;。沒錯,但我要說的是,很多女孩都會喜歡洋娃娃,這無可厚非,但越是這樣,越要帶女兒去見識更多的玩具,開拓她們的興趣和視野。什麼兵人、坦克、遙控車、宇宙飛船機槍,統統都要嘗試,引導她去探索。讓她發現世界上有很多有趣的事情等她去了解,認知能力不斷提升。
3、 女孩為什麼要有&34;?
我有個表妹,她從小就是個非常調皮的小孩,爬牆玩滑板跳街舞,長輩見到她說的最多的話就是:&34;但好在她媽媽是一個內心強大的女性,一直在心理上和物質上支持她。現在表妹已經博士在讀,在一眾物理男博士中鶴立雞群,沒有性別的束縛,她在學業和運動上的表現,絲毫不遜男生。
因此,如果家中也有一個上躥下跳的女孩,千萬別用&34;來阻止她們對世界的探索,限制她們發展的可能。
Cici有話說:
如果家有女孩,建議大家都看看這本《養育女孩》,這本書可以幫你學習如何培養出一個優雅、自信、強大的女孩。你是女孩的家長嗎?你的女兒有什麼閃光的品質?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給我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