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中國家庭中,女孩似乎比男孩更「吃香」,家裡有女兒的爸媽,都把女兒當作金枝玉葉,捨不得讓女兒受一點委屈,「女兒要富養」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不少父母陷入了養女誤區。
女孩在胎兒階段,就比男孩發育要早一拍,他們之間的最大差異在於,女孩的左右腦之間的神經連接細胞比男孩要密集。
所以出生後,女孩的心思尤其細膩,敏感、多疑、嫉妒心強,佔有欲旺盛,情感豐富,這些都導致女孩表現出來比男孩更為嬌弱,容易受傷,愛哭等等特點。
但李玫瑾教授強調,這並不是說,對待女孩的教育,就必須也是細膩的,柔弱的,嬌慣她,寵溺她。
女孩和男孩一樣,也同樣要「虎著養」,該狠的地方就得狠,該抓的地方就要抓,否則孩子將來很難有出息。
1)抓心智,不可幼稚天真
知乎上有一位父親的提問很發人深省,他的女兒已經上大學了,還整天沉迷於看動畫片,陪著小侄女看《冰雪奇緣》比6歲的孩子還投入,平時喜歡收集小孩子喜歡的公主貼紙,整個人一點都沒有一個成年人該有的樣子。
大家對小女孩的印象,都是天真可愛,幼稚爛漫,有的父母甚至希望女兒永遠也不要長大,永遠保持著這種單純乾淨的心智。
但女孩隨著年齡的增長,總要讓她成熟起來,到了該成熟的年齡還不能成熟,還保持著對周圍世界的幼稚看法,對孩子不是呵護,而是更大的傷害。當她不得不自己面對外界的複雜時,對心靈的衝擊力是沒法招架的。
2)抓見識,不可不見世面
有位90後奶爸,沒有讓女兒上幼兒園,而是在自行車後面加了一輛改裝的兒童「拖車」,帶著4歲的女兒,從東莞到拉薩,一路騎行,歷經4139公裡,幾乎穿越了半個中國。
父女倆看過了無數風景,見到不少對他們投來或羨慕或質疑的目光,也認識了很多朋友,奶爸說:「在騎行的路上,我想要教給孩子堅持,一路上可能困難重重,但只要堅持不放棄,就能到達你想去的地方。」
女孩要增長見識,才能打開眼界,拓寬胸懷,看到更廣闊的人生舞臺,才會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去努力。
就像那句話說的,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3)抓自尊,不可自輕自賤
很多女孩放縱自己,走上歧途,就是因為小時候看到,爸爸並不尊重媽媽,也不尊重自己。
受中國傳統思想影響,很多父母至今仍然認為,女孩長大了畢竟要做媽媽,走進家庭就意味著註定要依附於另一半,要為家庭犧牲自我。
即使在今天這個男女平等的進步時代,很多人骨子裡就是這樣的觀念。這就是把女孩自然地放在一個輕賤的地位上。如果父母把這種觀念灌輸給女兒,女兒的自尊感降低,就會陷入自輕自賤、自我懷疑的漩渦中。
對女孩來說,認識自己,珍視自己,肯定自己的價值,是比男孩更重要的課題。
1)穿衣打扮
黃磊的女兒黃多多,很喜歡化妝,打扮自己,穿著露臍裝,染髮、打耳洞,招來網友的質疑,作為青春期的女孩,這些打扮是不是有點過?
可黃磊說,青春期的女孩不打扮,什麼時候打扮?喜歡漂亮並沒有錯。只要教會她學會保護自己,其它的不必過於憂慮。
女孩愛美是天性,做父母的不必壓制,尊重女孩,不僅是尊重她的愛好興趣,也要尊重她的夢想渴求。
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孩子反而成長得更自如更舒展。
2)愛玩愛鬧
每個孩子性格都不同,不是每個女孩都文靜優雅,如果家裡有個愛玩愛鬧,整天髒兮兮的女孩,也不失為一件好事。好動的孩子,思維更活躍,性格陽光活潑,聰明伶俐。
不必刻意塑造孩子的性格,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節奏,父母只要做好孩子的堅強後盾,就是對孩子最好的養育。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