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在網上看見過這樣一項來自芬蘭圖爾庫大學的研究,是薩姆利·赫勒博士與他的團隊對1.1萬名媽媽的壽命數據做出的研究,發了男孩之後,平均預期壽命會少活8.5個月。因為生男孩比生女孩消耗得更高。
當時看完這個研究,我就對著我家的兒子說,你將來必須得對我好一點。不止生孩子消耗大,養育男孩的過程中作為母親操心自然更多,小時候就上躥下跳擔心安全問題,到了青春期更擔心他打架、認識不好的朋友。
總之這種提心弔膽的感覺一直伴隨著。所以我的內心就希望,養出一個有出息的兒子。我個人比較喜歡看李玫瑾教授的視頻,一直是李玫瑾教授的忠實粉絲,她的講座我總看,在養育男孩方面,我總結出李玫瑾教授的建議,父母在這3件事上越捨得,兒子將來越有出息。
一、捨得讓男孩吃苦
因為生活條件越來越優越,一個家庭裡可能就一個孩子。所以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特別寵溺,孩子只需要快樂成長就行。但李玫瑾教授卻不贊成這種做法,她說:「你想生個逆子,就對他百依百順」。
李玫瑾教授認為男孩能夠吃苦耐勞非常重要,不然成人以後就會面臨很多問題。如果一個男人不聰明,還不願意吃苦,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婚姻都會非常不順利。這個理念讓我想到李嘉誠對他兩個兒子的教育方式。
李嘉誠兩個兒子大學畢業以後,李嘉誠並沒有讓兒子直接進入自己的公司,而是讓他們自己去找工作,幹出一番成績,證明自己的實力以後,才能去李嘉誠的公司。看看這些坐擁巨額財富的企業家在教育兒子方面都肯讓他們吃苦,我們普通家庭為啥還百般不舍,這是一種短淺的愛。
二、捨得讓男孩獨立
男人,應當有男人的骨氣,不要像傀儡一樣軟弱無能。——《裴多菲詩選·男人,應當有男人的骨氣》
我個人認為男孩成長為男人,就應該頂天立地,要有骨氣,不依賴於誰,無論面對怎樣的困境,都能獨立勇敢地去面對。而這種性格特質,需要從小培養,其中的方法就是捨得讓男孩獨立。
李玫瑾教授也曾在演講中提到,家長要學會示弱,這樣才能養出獨立自主的暖男。並且在演講中表示,孩子的獨立意識要從小培養,過於依賴父母的孩子長大後很難有大出息。從1歲開始自己吃飯、2歲自己收玩具、3歲開始獨立睡覺開始吧,大膽讓男孩去做所有能做的事情。
三、捨得放手
李玫瑾教授一次的講座讓我印象很深,她舉了一個例子,一個從小到大都特別優秀的男孩,一直一帆風順,結果從樓上跳下來了結束自己的生命。這讓父母非常不理解,但是李玫瑾教授卻分析,這個孩子沒有體驗過人生的快樂。
而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就是一切被安排得好好的,而這種情況非常容易出現在條件較好的家庭中。而這種看似一帆風順的安排,卻讓孩子失去了生命中很重要的東西,就是自由。李玫瑾教授還舉例北歐的監獄非常舒適,一人一間,有電視有電腦,卻沒有一個犯人會多留戀一秒,都是因為害怕失去自由。
李玫瑾教授強調很多家長管得太多,讓孩子失去了自由的權利。當孩子體驗不到快樂,沒有健全的性格,即使智力再高、工作再好、再有錢又有什麼用。所以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一句我很認同的話,我寧可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我一定讓他活得快快樂樂。家長捨得放手,給孩子自由,是快樂的基礎。
我從不覺得作為父母是天生就會做的工作,也需要不斷地學習。我們一定不要做那種自以為是的家長,不止辛苦的是自己,還可能讓孩子擁有一個不快樂的人生,與所有家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