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櫻桃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家長們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越來越重視,總希望能夠找到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總希望能夠給予孩子成長中最恰當的指引。顯然,父母們對孩子的教育僅有愛的初衷是不夠的,方法的探索和選擇也很重要。
李玫瑾教授從事犯罪心理學研究很多年,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很有經驗和方法,近年來她的講座更是被很多家長們所青睞,其中關於教養男孩的部分更是對很多父母有所啟發。男孩天性活潑調皮,一味的寵溺庇護並不能夠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堅毅性格、有責任感的人,李玫瑾教授就此提出了自己在教養男孩方面的「三個捨得」的理念。
在一檔親子節目中,應採兒分享了自己教養兒子小小春的日常。當時家裡買了一個非常好看的櫥櫃,但是因為櫥櫃的門非常緊,所以全家人都在擔心小小春在拉櫥櫃門玩的時候會不小心夾到手,應採兒聽到大家的擔心後並沒有跟著一起擔心,而是拉著小小春過來櫥櫃前,讓小小春著實體驗了一把手被櫥櫃門夾的疼痛。
小小春被痛得哇哇大哭,而此後卻再也沒有試圖拉開過櫥櫃門。應採兒把這叫做試錯教育,孩子嘗試過了才更加能夠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李玫瑾也坦言:養育兒子時,這3方面家長要「捨得」。
1.捨得孩子犯錯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追求完美,捨不得孩子犯一點錯,受一點委屈。事實上,捨得孩子犯錯,其實為孩子提供了更多成長的契機。其對於男孩來說,小錯不斷,方能實現大錯不犯的成效。
2.捨得放手
捨得放手的父母,才能夠激發孩子身上更為獨立的一面。父母們有必要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愛始終是有邊界的,真正能夠保護他們的是他們自己身上具備的能力。捨得放手的父母才能夠讓孩子避開被溺愛的成長陷阱。
3.捨得給孩子花錢
一提到給孩子花錢,很多父母便會認為這會滋生孩子花錢大手大腳的壞習慣。事實上捨得給孩子花錢才能夠讓孩子正確的看待金錢和物質,不會因為父母的不捨得而把金錢妖魔化。當然捨得花錢也不等同於鋪張浪費。
對於教養男孩來說,父母們應該懂得把握好「散養」的尺度,同時不要吝嗇於給予孩子犯錯的機會以及必要的金錢供養。父母的教育格局更大孩子的成長發展才不會受限。
1.不許孩子哭
很多家長在養育兒子的時候都傾向於培養孩子身上更堅強的那部分特質,於是父母們便會要求孩子,即便很難過也不許哭出聲。似乎哭是軟弱怯懦的代名詞,堅強的男孩兒是不許哭泣的。
事實上,這確實有一些強人所難,在遇到不開心的事時,孩子是有權利哭的,因為這只是釋放情緒的一種方式,比起要求孩子將痛苦壓抑在心裡,恰當地釋放出來才更加有助於身心健康。愛哭的孩子並不一定就是不堅強的,反而有可能是更堅韌的。
2.忽視孩子的表達
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後,他們便急切地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夠被他人理解和接納。但是擁有著成人智慧的父母卻常常會覺得孩子的表達是天真而幼稚的,所以大多數時候父母們便會對孩子的表達選擇性忽視。養育兒子時,適當的滿足孩子的話語權訴求才能夠有助於培養出孩子身上更自信,更樂於表達的一面。
3.推崇打罵教育
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使用的方法總是很極端,認為男孩子「皮實」些,不打罵便不能夠讓孩子乖乖聽話。而事實上,男孩子也不過是心思敏感脆弱的小朋友而已,父母的打罵也會讓孩子的身心受到傷害,狠狠地在孩子的心上留下一道難以癒合的裂痕。對待男孩的教育,父母們更加要堅定而和善,打罵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只有百害而無一利。
在教養男孩兒時,父母們勢必要多費一些心思,結合孩子的成長節奏以及性格特點,找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這才最有利於孩子成長。任何一種教養方式都不能夠解決孩子成長中的所有問題,所以這就需要父母們保持不斷探索學習的心態,更加有耐心地給予孩子真正需要的愛的滿足以及恰如其分的引導幫助。
大家對此是怎麼看的呢?
櫻桃媽媽陪你一起育兒,關注我,了解更多育兒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