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對孩子不公,父母對孩子應該更狠,只有更狠才是對孩子的真愛

2020-08-02 陽光生活我做主

有的人,從出生就沒有得到老天的厚愛,先天缺陷。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讓這個小小的生命更加脆弱。隨著一天一天長大,她終歸要獨自面對風風雨雨。不管她有沒有條件,有沒有能力抵禦寒風暴雨,抵禦陰晴圓缺,她都得面對,都得向前,而她能否走好以後的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原生家庭的影響。

老天對孩子不公,父母對孩子應該更狠,只有更狠才是對孩子的真愛

當家庭中出現先天缺陷的孩子時,父母絕對不能心軟。不能覺得老天已經對孩子不公,自己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愛、更多的縱容。父母應該狠下心來,讓孩子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也要創造條件努力向前。父母要想明白,孩子最後只能自己面對這個世界,除了她自己,沒有人能幫助她,父母要幫助孩子建立生存的能力。

老天對孩子不公,父母對孩子應該更狠,只有更狠才是對孩子的真愛

老家農村,有一個天生聾啞的女孩。女孩大大的眼睛、白白的皮膚、瓜子臉、柳葉眉、唇紅齒白,頭髮有點自來卷,看起來就像一個洋娃娃。如果她坐在那一動不動,儼然一個小公主。誰能想到,這個女孩聽不見聲音,不會說話。也許老天帶了一絲憐憫之心,賦予女孩絕世容顏。

老天對孩子不公,父母對孩子應該更狠,只有更狠才是對孩子的真愛

小女孩的家境中等偏上,吃喝不愁,她有一個弟弟。父母對兩個孩子很寵愛,特別是對小女孩。因為先天缺陷,父母對女孩傾注了更多的關心、愛和縱容。小女孩每天除了吃就是玩,一點家務都不幹。女孩比弟弟大兩歲,但大部分家務和農活都是弟弟幹,她在一旁休息。

老天對孩子不公,父母對孩子應該更狠,只有更狠才是對孩子的真愛

其實,父母完全有能力把孩子送到特殊的學校接受教育,但父母擔心孩子在外面受罪。小小的孩子,一個人在外面,如果被欺負了也不會說,不放心。寧願把孩子放在眼前,天天照顧。農村父母沒什麼文化,想法也很簡單,就是不想讓孩子受委屈。

老天對孩子不公,父母對孩子應該更狠,只有更狠才是對孩子的真愛

誰能想像,一個農村女孩穿得比城市裡的孩子乾淨、時尚,皮膚水嫩,白裡透粉。父母像伺候公主一樣,伺候著女孩。以至於女孩成年後空有其表,不會幹任何活。她沒有任何生存的能力,只能靠他人照顧。我想說,孩子在父母家是公主,一旦到了婆家,誰還把你當公主?如果什麼都不會,你想想會怎樣?

老天對孩子不公,父母對孩子應該更狠,只有更狠才是對孩子的真愛

女孩雖然聾啞,但總不能在家裡待一輩子,也要嫁人。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也有媒人上門提親,對方也是一個殘疾人,腿部殘疾,走路很吃力,不能幹重活。男人跟我們村相鄰,騎車幾分鐘的路程。女孩父母認為還算合適,徵詢了女孩的意見後,同意了這門親事。

老天對孩子不公,父母對孩子應該更狠,只有更狠才是對孩子的真愛

剛結婚的時候,男人一家人對女孩很好。我想其中有兩個原因:一是,女孩長得漂亮,生出的孩子也一定漂亮,他們想要一個漂亮的寶寶;二是,女孩家給了豐厚的嫁妝,父母怕孩子受委屈、受窮,結婚時,錢是錢,東西是東西,嫁妝多出習俗很多倍。女孩在婆家也度過了一段幸福的日子。

老天對孩子不公,父母對孩子應該更狠,只有更狠才是對孩子的真愛

但幾年以後,女孩被婆家退回來,不要了。原因很簡單,也很現實:女孩什麼活都不會幹,不但不能給家庭增力,還得有人照顧她。最重要的是女孩不能生育。結婚好幾年,女孩一直沒有懷孕。在農村,傳宗接代很重要。女孩既不能生孩子也不會幹活,被離婚早晚的事。

老天對孩子不公,父母對孩子應該更狠,只有更狠才是對孩子的真愛

這樣,一個大美女被退回到娘家。而此時,她的弟弟已經結婚,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女孩生活在家中,依然不幹活,即使幫忙也是很簡單的活。兒媳婦很不滿,以至於家庭中時不時就會產生矛盾。女孩聽不見,不會說,但她會看臉色,知道自己不受弟妹的歡迎,但她無處可去。

老天對孩子不公,父母對孩子應該更狠,只有更狠才是對孩子的真愛

父母也在左右為難,心疼女兒,但也不敢得罪兒媳婦,自己還得靠兒子養老呢。只能是自己多幹活,時不時也會教女兒幹一些活。女孩經歷了結婚、離婚,也漸漸明白了一些道理,平時很努力地學習幹活。但因為身體缺陷,她也就能夠達到自理,完成簡單的家務。

老天對孩子不公,父母對孩子應該更狠,只有更狠才是對孩子的真愛

女孩在家呆的時間越長,弟妹就越不滿意,時不時甩臉色,指桑罵槐,暗指家中養了一個廢人,連個孩子都不如。這時,父母才後悔,他們應該從小培養女兒,讓孩子學一技之長,起碼能夠自食其力。如果自己離去,留下聾啞、不能自理的女兒怎麼辦?靠弟弟養老,很難!

老天對孩子不公,父母對孩子應該更狠,只有更狠才是對孩子的真愛

想當初,已經把女兒送到特校學習了,因為太擔心硬把孩子接了回來。在家中,也沒有教孩子幹活。如果孩子樣樣是把好手,不至於離婚,他們可以領養兩個孩子,依然能夠幸福地生活。而現在,孩子大了,再從頭學習很難,父母已經把孩子養廢了。

老天對孩子不公,父母對孩子應該更狠,只有更狠才是對孩子的真愛

在娘家的這段時間,也有媒人上門,想幫助聾啞女找婆家。他們把目標鎖定在村裡的貧困戶,一個叫五蛋的男人。這個男人家境非常貧困,而且身材極其矮小,目測應該不到一米六。他因為身材和家境,人都接近四十了還沒有結婚,更沒有自己的房子,租了一個廉價小平房。

老天對孩子不公,父母對孩子應該更狠,只有更狠才是對孩子的真愛

男人本身也沒有什麼本事,除了種地,就是打點小零工,只能說湊乎地活著。當媒人上門給五蛋提親時,五蛋居然拒絕了,他的理由是,他不會娶一個不會生育且被退婚的聾啞人。就這樣條件的男人也不願意接受聾啞女。老天對聾啞女不公,但其父母把不公加大了。如果當初他們能夠狠一點,把孩子送出去學習或者把一些活讓女兒幹,女兒也許不怕嫁不出去,不怕沒人要。

老天對孩子不公,父母對孩子應該更狠,只有更狠才是對孩子的真愛

我們村裡有另外一個聾啞女,當時已經55歲,家務活、農活樣樣是好手,老公、兒子,甚至兒媳婦對聾啞女都很尊重,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過得很甜蜜。這個聾啞女的父母對女孩很嚴厲,小時候從幹家務活開始,慢慢到各種農活,幾乎不讓聾啞女閒著。父母不是不愛她,而是更愛她。她的父母深知,愛她就要對她狠一點,先狠後甜,要讓孩子有生存的能力,至少不被婆家嫌棄。

老天對孩子不公,父母對孩子應該更狠,只有更狠才是對孩子的真愛

我想她的父母很聰明,這才是真正的愛孩子。兩個聾啞女命運相同,但結果不同,很大的原因在於父母的引導。當孩子有缺陷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能心軟。社會很殘酷,而孩子終歸要獨自面對世界,父母要想辦法讓孩子具備生存的能力,這樣才是愛孩子,你的溺愛和縱容是在害孩子!

相關焦點

  • 郭麒麟的家教藏不住了:有遠見的父母,會捨得對孩子狠一點
    他的確不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星二代,他4歲那年,父母離異,母親奔日本,父親忙著賺錢,他由爺爺奶奶帶大。直到後來父親在相聲有點名氣,在北京有了落腳點,但他的"苦日子"卻並沒有因此而結束。在父親身邊接受的教育十分嚴厲,郭德綱將一個父親的傳統和嚴厲教育演繹得淋漓盡致!
  • 這4件事上父母要做的狠一點,對孩子成長有幫助,越早做越好
    愛孩子沒有錯,但愛孩子不能溺愛,教育孩子這項任務非常艱巨,家長們要做好,在這4件事上父母要做的狠一點,對孩子成長有幫助,越早做越好!不然孩子小的時候沒有教育好,將來會出大問題,耽誤孩子一生,別弄錯了。那麼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對孩子狠一點,別不管不顧,把孩子寵得像個小少爺或者小公主,對孩子將來沒有一點好處,只有懂得遵守規則的人,才會受到人們的喜愛。
  • 家長「狠」不下心,對孩子其實是種傷害,要讓孩子吃這兩種苦
    很多家長對孩子看的越來越重,他們會更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給予給孩子的疼愛也會更多,既然有這種趨勢的存在,也因為每個人的思想不同,那麼勢必會演變出兩種完全不同的現象出來,一種是對孩子過於疼愛,什麼苦都不捨得讓孩子吃
  • 拒絕「啃老」:對孩子狠一點不是壞事
    原標題:拒絕"啃老"重點還在觀念更新:對孩子狠一點不是壞事河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河北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條例規定,老年人有權拒絕「啃老」。已成年且有獨立生活能力的贍養人要求老年人給予經濟資助的,老年人有權拒絕。
  • 父母的溺愛,是對孩子的傷害,溺愛教育對孩子的身心成長毫無幫助
    父母的溺愛,是對孩子的傷害。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不缺少關愛,尤其是獨生子女。細數起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姥爺姥姥,一個完整的「三代同堂」家庭,甚至是6個成年人來共同撫養一個孩子,如此超豪華的家庭教育陣容,按理說應該能把孩子教育好。
  • 父母溺愛孩子就是對孩子不負責任
    ,其骨子裡就養成他是老大的思想,父母得聽他的,敢於騎在父母頭上說話做事,不懂得讓步,不懂得感恩,父母溺愛孩子不是對孩子負責。父母溺愛孩子就是對孩子不負責任,會使孩子能力低下,喪失自信,真愛孩子才是負責任的愛。1、溺愛使孩子能力低下我們都希望孩子有學習能力,並且成績優秀;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自信,能頂天立地的做事。所有的家長都會這樣想,但是我們卻對孩子實施溺愛,這樣教育的結果,就導致了孩子能力低下。
  • 為什麼父母對孩子越「狠心」,孩子就越容易有出息?
    當然這個「狠」,不是指家暴,是指在父母在讓郎朗在目標原則上「狠」、自律上「狠」,獨立上「狠」,生存技能上「狠」。郎朗成年後,果然也父母不負期望,成了世界有名的鋼琴大師。如今事業有成、婚姻美滿。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父母「狠心」的背後是對孩子深沉的愛。從小就培養孩子吃苦的能力與責任心,長大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
  • 比起相敬如賓,父母經常在娃面前「秀恩愛」,對孩子成長更有好處
    在這段時間她爸一個一米八的鐵血大男人竟然開始寫日記,她因為好奇偷看了她爸的日記,日記內容基本就是今日幹了什麼什麼,再加上老婆我開始想你了,老婆今天跟你通完電話更想你了,你還是快回來吧之類的。所以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秀恩愛」,對孩子有著不可思議的影響。
  • 四歲男孩,每天都是繪本閱讀,很少出門玩,對孩子是不是太狠了?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強行把社會競爭規則過多地灌輸給孩子,會給孩子的童年蒙上陰影,也是傷害孩子幼小心靈的利器。所以,勞逸結合不是一句空話,父母想讓孩子儘可能地學習更多的知識,超越大多數的同齡人,這個想法沒有錯,但是如何把握這個度是每個家長需要學習和把握的。對於四歲的孩子,最好的老師就是大自然。
  • 養女兒,就該比養兒子更狠!家有女兒必看
    很多家長看到這都覺得應該對男孩子「狠一點」,但是小伴卻覺得在有些事情上,教育女孩也需要「狠一點」。父母可以慣著你,但是社會絕不慣著你!養女兒要狠一點,這樣她的人生路也會走得更順一點。獨立堅強,才是女兒一生最寶貴的財富呀!
  • 「媽媽,我不想學了」父母給孩子的回答,對孩子的未來很重要
    相對於枯燥乏味的學習來說,和小夥伴們在一起玩耍明顯會讓孩子感覺到更快樂。於是有的孩子就會歪著自己的小腦袋皺眉對家長說:「媽媽,我不想學了。」面對著孩子的請求,家長應該怎樣來給出自己的回答呢?> 「媽媽,我不想學了」父母給孩子的回答
  • 請不要隨便對孩子吼,你不明白這意味著什麼,父母一定要注意
    收拾完東西,就抱起女兒:「爸爸剛剛不應該那麼大聲吼你,嚇到你了吧?」沉默中的女兒有了安全感後,就一下子大聲的哭了出來。吼孩子的時候特別生氣,特別狠,吼完後又後悔和心疼,天底下的父母大部分都是這樣。根據美國社會學家的一項研究表明,百分之九十的父母都曾吼過孩子。
  • 別總是打罵孩子,父母懂得這3點,對孩子嚴厲更有方法更有效
    在傳統的中國家庭中,很多父母都會給孩子樹立一個嚴厲的父母形象,讓孩子尊師長有規矩,在生活中會顯得更有教養。但是往往也有很多父母在對孩子嚴厲的這件事情上沒有把握好一個度,常常把嚴厲理解為對孩子責罵和指責。
  • 父母要求過高,對孩子來說是壓力,三種方法調整對孩子的期望值
    說起女兒,小梅非常擔憂,因為她的女兒學習成績一般,在班級上只是中等水平,然而她對女兒的期待很高,希望女兒能考上當地最好的私立中學,她認為只有這樣,女兒才有更大的機會考上好大學。其實,小梅的這種心情,我是理解的。因為我也希望卡卡學習成績能夠在名列前茅,也希望卡卡初中、高中、大學都能讀名校。試問作為媽媽,有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呢?
  • 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
    不知道我們有沒有發覺,隨著孩子的長大,自己對孩子的愛好像越來越少了,或者說對孩子已經愛不起來了。更多的是叮囑或者罵。是我們對孩子的愛減少了嗎?還是什麼原因呢? 孩子剛出生時,我們對孩子那是百般呵護,生怕他們哪裡餓了、冷了,哪裡不舒服了。天天都愛不夠的感覺。
  • 對孩子最偉大的教育,是父母自己
    身為父母的你可能體會不到你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所有的父母都是教育的載體,不同家庭文化培養出來的孩子,氣質都有所差異。合格的父母們在孩子面前的應該如何科學管理自己的情緒呢?正確解讀父母兩個字的意義父親拿什麼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風度。父親必須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的一種質量,就是風度。
  • 父母在這4件事上越「狠」,孩子將來越出色,可惜家長都捨不得
    很多家長都是這麼想的,愛孩子,就應該將自己的一切都毫無保留地給孩子,甚至有些父母直接把孩子本該自己做的事情都做好了,導致孩子從小懶散放縱。我覺得很有道理,教育孩子就應該趁早並且狠心,否則孩子以後難有出息。
  • 父母對孩子要求的比較嚴格,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負責
    如果媽媽沒有做到對孩子負責,她很難做到對孩子足夠用心。所以很多時候,媽媽對孩子要求嚴格一些,對孩子來說,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特別是孩子現在還小,自我意識能力還不夠強,沒有很好的自控能力,所以孩子有時很難在學習上有很強的意志力。如果父母對孩子要求不夠嚴格,孩子哭著不願意寫作業,父母就心軟不讓孩子再寫下去。
  • 李玫瑾:養育女孩,該狠就得狠,抓得越狠女兒越有出息
    如今的中國家庭中,女孩似乎比男孩更「吃香」,家裡有女兒的爸媽,都把女兒當作金枝玉葉,捨不得讓女兒受一點委屈,「女兒要富養」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不少父母陷入了養女誤區。大家對小女孩的印象,都是天真可愛,幼稚爛漫,有的父母甚至希望女兒永遠也不要長大,永遠保持著這種單純乾淨的心智。但女孩隨著年齡的增長,總要讓她成熟起來,到了該成熟的年齡還不能成熟,還保持著對周圍世界的幼稚看法,對孩子不是呵護,而是更大的傷害。
  • 父母的性格對孩子影響有多大?這幾類父母對孩子傷害很大
    哪些性格的父母更容易與孩子發生衝突呢?1.不尊重孩子不懂得尊重父母的孩子常常會當著外人的面前數落孩子,絲毫不懂得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父母們理所當然地忽略孩子擁著著與成人相等,甚至更甚的自尊需要保護。這樣的愛只會讓孩子越傷越深,掉進質疑父母愛的漩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