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周六的最後一場結束,2019年的託福考試正式收官。回顧這一年,託福經歷了多次變革,以至於在試卷出題和考試難度上產生了一些變動。
今年託福都考了些啥?顯示出什麼樣的出題規律?
來看2019託福考試年終總結!
考試內容
閱讀
1. 題目變化
由於每篇文章的題目數量減少,所以不同題型的權重也就發生了改變,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詞彙題和細節題。這類題目在定位文章內容之後可以直接找到答案,不用做太多的推理,相對比較簡單。而簡單的題目變少意味著閱讀更不好得高分了。
另外,改革之後的閱讀題常出現真題或者TPO原文。雖然考場上同一篇文章出題可能有變動,但是日常刷TPO還是很有必要的。
2. 話題分類
從涉及的專業科目來看,閱讀涉及的話題變動不大。生物類文章佔據了大約三分之一的比重,歷史類文章也是考察重點。
其中,生物類話題中常考到生命的起源與滅絕的原因,以及生物的進化等知識點。歷史類的文章常考到西方某類文化或者社會形態的發展。
聽力
1. 題目變化
2019年的聽力尤其是八月份改革後的聽力,更加成為了考生們的噩夢。
首先不管跟改革前的託福相比還是跟TPO相比,語速變得更快。而且還出現了幾次某一篇講座突然再次加快的現象。
其次口音更加多變,英音不算啥,已然變成了最常見的口音,在後半年出現的印度音才是真的令人崩潰。
2. 話題分類
在聽力的講座部分,藝術類話題、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類話題是最常見的出題範疇。
在藝術類講座中,從涉及到的類別上看,繪畫和文學作品被考查得最多。而從出題的內容上看,37%的藝術類講座考到了某一藝術流派或者類型的發展史(常見印象派和文藝復興),此外還有將近四分之一是在談論某一位藝術家(比如三次cue到達·文西)。
在自然科學類講座中,天文學是絕對的考查重點,幾乎每場考試都會考到天體。地理與環境也是重要的考查內容。尤其是環境,今年相關的講座明顯增加,全球變暖等現實的社會問題常作為選題。
在社會科學類講座中,考古、心理、歷史是三大支柱,考查的頻率遠高於其他科目。
在聽力的對話部分,出題角度變動不大,還是緊緊圍繞著校園生活展開。要麼是學生找教授諮詢學術問題(一般是寫論文選題目、找資料、做修改),要麼是學生找校園工作人員解決生活類的問題(宿舍問題、圖書館的一些操作等)。
口語
1. 題目變化
首先,獨立口語的題幹變長,理解難度加大。其次,綜合口語出現mixed attitude,不再是聽力單純的反駁或者肯定閱讀的觀點,而是聽力講話者支持閱讀中的部分觀點,同時反對一部分觀點。
2. 話題分類
獨立口語最常考「同不同意」或者「三選一」,常見校園生活、教育、朋友相處的話題。近四分之一的獨立話題考到了對某件事物的正反對比。
綜合口語涉及的話題更廣,但出題依然頗具規律性。尤其是改革後只有三道綜合口語,一般第一道會考到校園有關的話題,且近80%都是在說校園服務與設施。第二道綜合口語則會擴展到整個社會的層面,社會心理學、生物學和商科是最經典話題。最後一道口語題的話題分布與第二道類似,但是會增加自然科學的一些元素,例如對環境的反思。
寫作
1,題目變化
今年的獨立寫作出現了四選一新題,而綜合寫作也出現了聽力對閱讀持非反駁態度的題目。
雖然有所變動,但實際上並沒有出現新的文章架構。所以整體來看,作為改革中唯一沒有涉及到的單項,寫作的變化較小。
2. 話題分類
獨立寫作最常見的還是二選一題型,今年近一半的獨立寫作是二選一式題目。另外還有超過36%的題目是對比類題目(含多選)。
2019年獨立寫作是為教育操心的一年,教育類話題是最常見的話題。
而綜合寫作中,近一半的題目出自生物學科,佔比約45%。大多討論生物某一習性的原因或者數量。考古類也是綜合寫作常見話題,佔比大約20%,涉及某種器具的用途或者生物滅絕原因。
使用方法:將你的託福成績、GPA、專業名稱、院校背景等信息輸入進去,查看你目前的水平能申請到哪些大學的哪些熱門專業。
加試
在2019年託福改革之後,考場上的加試明顯增多。主要表現在:遇到加試題的考生數量增加;考生遇到的加試題數量增加,聽力閱讀雙加試的現象越來越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