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北京,熱情似火。今年正值奧運年,大洋彼岸正在熱火朝天地舉行著奧運比賽,而中華傳統文化,也在今年迎來了又一波的發展熱潮。2016年8月16日至19日,「德慧智杯」全國首屆少兒國學新六藝大賽總決賽在北京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兩萬名學生參與經過海選或直選,最終有三百多名選手集結在京城進行總決賽。
16日下午,來自全國各地的進入總決賽的選手陸續抵達《星光大道》、《非常6+1》等節目的拍攝基地——北京星光梅地亞酒店報到。參加國學六藝大賽的選手們一到達籤到現場,就表現出較高的國學素養,自覺有序很安靜地排隊籤到並在籤到背版籤名留影。
17日上午,隆重的開幕儀式在星光梅地亞牡丹廳拉開帷幕。CETV中國網絡教育電視臺運營總監楊洪磊首先致歡迎辭,北師大北京市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研究中心肖滔滔主任、中國國學中心副總指揮朱成山教授也分别致辭。中國教育網絡電視臺國學臺顧問、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張其成教授從國外發來賀詞,因為在國外開會不能到會,他預祝本屆大賽取得圓滿成功。
正如本次國學六藝大賽中主持詞所言:「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修身之道、廉政之道、天人之道、用人之道、法治之道、民本之道構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寶庫。而涵蓋社會建設、人際交往、修身養性等民族全方位需求的國學,是中華魂的載體,是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脊梁,是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該義不容辭地繼承和發揚的文化瑰寶」。《易》言:「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對人有著潛移默化而又深淵持久的影響力。人文精神的傳承,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根柢。由CETV中國教育網絡電視臺主辦,CETV中國教育網絡電視臺國學臺承辦的本項賽事正是旨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引領少年兒童通過誦讀經典、傳統音樂、書寫繪畫、強身健體來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培育少年兒童的國學情懷、培植國學根基,促進少年兒童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通過學習國學,傳承國粹,培養具有中華氣韻和民族氣質的中國好少年。
在開幕式結束後,牡丹廳進行了表演類節目總決賽,在這裡,孩子們精彩表現引起的掌聲喝彩聲此起彼伏,而此時,星光梅地亞第四會議廳正舉行著書法、國畫類總決賽,來自各地的小朋友們揮毫潑墨。他們或沉著冷靜、入木三分,或清新靈動、筆走龍蛇。書法作品筆墨精妙,各類繪畫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贏得了評委和嘉賓們的高度讚賞。
17日下午,大賽組委會還特地安排了國學講座,CETV中國教育網絡電視臺《師說國學》欄目進行現場錄製,孟子第七十四代玄孫、知名學者孟繁佳教授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生動的講述了「六藝」的含義以及與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聯繫。老子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國學中心的羅鈺翔博士作了「國學修身」為主題的講座,提倡通過以德修身來提升自己的品格、品質與品行,讓孩子們深受傳統文化的薰陶,受益匪淺。
比賽團體古箏演奏
18日上午,表演類總決賽繼續在星光梅地亞千人大廳舉行。古箏、歌舞、武術……小朋友們精心細緻的表演讓人仿佛置身於古韻仙境,古箏曲沁人心脾,讓觀眾身心得到淨化;武術表演剛勁有力、氣吞山河,重振的輝煌燦爛的華夏雄風;歌舞表演各族舞蹈精彩紛呈,體現了多元化的中國傳統文化,嘉賓和評委們不斷點讚。
嘉賓為獲獎選手頒獎
18日下午,盛大的頒獎典禮在千人演藝大廳舉行。組委會特別邀請到中華國學公益形象大使、國學大師熊春錦先生出席頒獎晚會並對現場的國學愛好者進行了勉勵。
頒獎晚會現場,精心排演的節目豐富多彩、賞心悅目,民樂合奏將古今結合形式新穎,民族舞帶領觀眾重返漢唐盛世,古箏合奏悅耳動聽清新動人,誦讀表演中的朗朗書聲將文化傳承的信念傳遞到在場的每個人的心中。在古韻的伴奏中,獲得書法、國畫類金獎選手對自己的金獎作品進行現場展示,一筆書法,一墨山水,一幅國色天香,一幅九州春色,千年古韻在稚嫩的筆尖奔流。
白銀市道德根文化學會帶來的《漢唐古韻》、《道德復興說》,新疆烏魯木齊市圖書館及新疆德慧智辦事處的《中華書韻》等節目引起現場頒獎典禮的高潮,特別是在壓軸的《道德復興說》節目中,全場很多觀眾跟著節目一起吟誦。
民樂合奏《青花瓷》獲金獎
部分獲獎選手合影
這次大賽湧現出一批具有優秀傳統文化素養、傳承國學精神的莘莘學子,大賽組委會在金獎選手中又評選出了七名「國學之星」,現場頒發了由長虹集團贊助的平板學習機作為獎品。
19日上午,學生們去孔廟、國子監參加遊學活動,更深刻地體會到幾千年來傳統文化的積澱,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誨和歷朝歷代登科學子的求學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參觀的家長與學生。
一位評審專家在經過兩天的評審後,感觸較大寫就一首詞:「才吟經典,又弄弦揮管,身影矯捷如電閃,六藝風光滿眼。喜今文化知覺,中華永不亡絕;性正志德皆養,安心立命國學。童真中國範,六藝更精彩」。
北京師範大學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研究中心肖滔滔主任也感言:「「德慧智杯」全國少兒國學新六藝大賽以新六藝行君子之教,始於舉止,止於品格!把傳統文化傳下去,讓國學精粹活起來!」
首屆德慧智杯全國少兒國學六藝大賽圓滿閉幕,但是中華經典的鏗鏘音韻還在每名參賽者耳邊迴響,千古風韻還在心頭蕩漾。很多參賽者相約,明年這裡再相聚,期待第二屆國學新六藝大賽。(國學新六藝大賽已被國學臺註冊)
附:
一、首屆德慧智杯全國少兒國學六藝大賽獲獎名單(表演類):
金獎
類 別 | 團體/個人 | 節 目 | |
經典誦讀類金獎 | 《道德復興說》 《經典的翅膀》 | 白銀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 |
《中華書韻》 | 德慧智新疆辦事處,烏魯木齊市圖書館選送節目 | ||
姚旭陽 | 《誡子書》 | ||
白光騏 | 《繫辭上傳》 | ||
民族樂器類金獎 | 《讀唐詩》 | 密雲區寧靜之都德慧幼兒園 | |
《青花瓷》 | 北京小學翡翠城分校 | ||
易安 | 《漁樵問答》 | ||
戲曲歌舞類金獎 | 張醫橋 | 《智取威虎山選段》 | |
武術太極類 | 《壯志》 | 大興區魏善莊第二中心小學 |
銀獎
類 別 | 團體/個人 | 節 目 | |
經典誦讀類銀獎 | 曾佳鈺 | 《弟子規》 | |
洪謙慧,上官迎穎 | 《黃帝四經》 | ||
黎海天 | 《中國夢》 | ||
《勸學》 | 北京說爾語言培養工作室 | ||
《充滿陽光愛心的一天》 | 北京德慧智幼兒園 | ||
《弟子規》+大學快板 | 遼寧省鐵嶺市鐵嶺縣李千戶鎮中心小學 | ||
民族樂器類銀獎 | 候柯羽 | 歐鷺忘機 | |
《天鵝鴻嘎咕》 | 大興區魏善莊鎮第一中心小學 | ||
《漢唐古韻》 | 白銀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 ||
《中國龍》 | 大興區安定鎮中心小學 | ||
劉雅萱 | 《揚鞭催馬運糧忙》 | ||
楊正罡 | 《秋風辭》 | ||
武術太極類 | 董騰勝 | 戳腳 | |
劉璋 |
優秀獎
類 別 | 團體/個人 |
誦讀類優秀獎 | 寇鈺涵 |
田雅馨 | |
雷依橙 | |
熊恩宜 | |
張藍尤 | |
潘俊成 | |
古樂類優秀獎 | 楊正罡 |
張婷婷 | |
安彤 | |
路傅彥 | |
謝思奕 | |
徐孝成 | |
戲曲曲藝類優秀獎 | 馬駿 |
武術太極類優秀獎 | 張天琦 |
高佚祖 | |
劉雅天 | |
陳燁 | |
徐小雅 | |
李大均 | |
齊梓清 | |
張家寶 | |
李子豪 | |
白薇 | |
崔子兮 | |
汪若靜 | |
馬潤德 | |
徐金鵬 | |
武術對棍 | |
武術《男兒當自強》 | |
武術集體刀術 |
二、首屆德慧智杯全國少兒國學六藝大賽獲獎名單(書法國畫類):
姓名 | 書畫類 | 獎項 |
張紫宸 | 書法 | 金獎 |
樊若曦 | 書法 | 金獎 |
代佳文 | 書法 | 金獎 |
黎海天 | 書畫 | 金獎 |
何茜 | 書法、國畫 | 金獎 |
唐亦軒 | 國畫 | 金獎 |
袁浩罡 | 書法 | 金獎 |
卞悅萌 | 剪紙 | 金獎 |
孫文迪 | 國畫 | 金獎 |
侯柯羽 | 書法 | 金獎 |
滕一帆 | 書法 | 金獎 |
鄭京南 | 金獎 | |
張閱然 | 兒童畫 | 金獎 |
梁洪印 | 書法 | 銀獎 |
孫童語 | 書法 | 銀獎 |
趙卓鴻 | 書法 | 銀獎 |
黃婉綺 | 書法 | 銀獎 |
黃舒悅 | 書法 | 銀獎 |
邱鈺涵 | 國畫 | 銀獎 |
胡書晗 | 國畫 | 銀獎 |
姚家順 | 篆刻 | 銀獎 |
徐潤祺 | 剪紙 | 銀獎 |
陳奕儒 | 書法 | 銀獎 |
張婷婷 | 書法 | 銀獎 |
謝思奕 | 書法 | 銀獎 |
楊正罡 | 書法 | 銀獎 |
蔣子涵 | 國畫、書法 | 銀獎 |
馮麒筱 | 書法 | 銀獎 |
張埕瑞 | 書法 | 銀獎 |
薛天 | 書法 | 銀獎 |
尹羿舒 | 書法 | 銀獎 |
孫梁皓 | 書法 | 銀獎 |
王炳森 | 銀獎 | |
包宇涵 | 書法 | 銀獎 |
任菻希 | 銀獎 | |
陳韋涵 | 書法 | 銀獎 |
程亦樂 | 書法 | 銀獎 |
黃田雨 | 書法 | 優秀獎 |
閻儷嘉 | 書法 | 優秀獎 |
李語晗 | 書法 | 優秀獎 |
王一寧 | 書法 | 優秀獎 |
韓清然 | 書法 | 優秀獎 |
唐亦白 | 書法 | 優秀獎 |
夏語桐 | 國畫 | 優秀獎 |
黃天懿 | 書法 | 優秀獎 |
楊晴晴 | 國畫 | 優秀獎 |
徐孝誠 | 書法 | 優秀獎 |
朱桐希 | 書法 | 優秀獎 |
趙子涵 | 書法 | 優秀獎 |
張馨文 | 書法 | 優秀獎 |
周洋萱 | 書法 | 優秀獎 |
王藝源 | 書法 | 優秀獎 |
馬鶴軒 | 書法 | 優秀獎 |
安思宇 | 書法 | 優秀獎 |
溫景喻 | 書法 | 優秀獎 |
劉雅天 | 優秀獎 | |
過好 | 書法 | 優秀獎 |
蔡啟東 | ||
閆梓涵 | 書法 | 優秀獎 |
三、優秀教師指導獎
唐明明、李宏根、狄海燕、白曉莉、 羅賢良、呂棟粱、石豔清、白兆福、楊修鑑、焦若涵、馮莫雯
四、國學傳承師:
高樹梁、狄海峰、尹虹
五、最佳組織獎的機構為:
白銀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烏魯木齊大成慧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遼寧省鐵嶺市鐵嶺縣李千戶鎮中心小學、北京市密雲區第二小學、北京小學翡翠城分校,北京市興區魏善莊第一中心小學、北京市門頭溝區育園小學、北京市大興區魏善莊鎮第二中心小學、北京市東城區永定門幼兒園、北京市大興區安定鎮中心小學。
六、「國學之星」
張紫宸、張譯、王苗淼、張天琦、包宇涵、馮麒筱、王宇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