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11月20日電 11月18日上午,首屆「立德樹人工程」青少年國學大會在四川瀘縣正式啟動。
「瀘州是先秦古縣,要追溯到公元前151年。」「玉蟾摩崖明代摩崖造像400餘龕,國之瑰寶。」「龍腦橋是中國最大的龍雕石樑板橋。麒麟兩邊守護,大象河邊暢飲,古驛道必經之地厚重的歷史與雕刻的藝術,全國罕見。」「劉伯承瀘州起義、四渡赤水、護國戰爭……,在烽火連天的歲月裡,瀘州留下了駱健郎捨身刺穿敵胸膛,袁治衝鋒永向前等等可歌可泣的紅色英雄人物故事。」二千多年的歷史裡,在這片土地上,酒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資源薈萃,從中國小水電之父稅西恆到為了山裡鄉親扶貧路上倒下的優秀共產黨員餘芬,這場國學大會最大的亮點就是通過「國學+科技」互動體驗模式,對地方優秀本土文化進行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壯哉中華」「尋根之旅」等一個個科技互動體驗中,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地方優秀本土文化真正走進課堂,融入到教育實踐中,在孩子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活動現場,80餘歲高齡的西南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瀘州市政協文史研究顧問、編審趙永康老先生上臺清聲吟誦,帶著老師和孩子們感受了明代著名文學家楊慎在瀘州留下的詩篇中獨有的精神內涵和審美韻味。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文化大使、立德國學書院名譽院長、國際著名中國畫家穆家善教授親墨贈字現場解讀「韓穆家風」,「立德樹人」,用生動風趣的國學經典與地方人文結合,解讀優良的家風家訓對青少年個人品德修養,樹立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作用。
在穆家善教授看來,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身邊人、身邊事體悟其精神內涵,是修養個人道德品行最易感受、踐行的。首屆「立德樹人工程」青少年國學大會恰好把地方優秀文化融入其中,這是讓孩子們最直接能感受學習和傳承的。
「這次比賽有一點緊張,參賽選手臥龍藏虎,都很厲害。」賽後,來自瀘縣二中外國語實驗學校的初一選手汪文說,通過這次比賽讓他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底蘊和國學的魅力,這些都是他受益一生的財富。
同樣是來自初一的選手陳卓也表示,這次的比賽讓自己的眼界開闊了很多,國學讓自己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他認為身為中華民族的接班人,更應該擔負起傳承中華五千年文化的重任。
近年來,四川在實施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工程中,圍繞「立德樹人」,充分利用特色課程、社團活動、青少宮等形式,高密度開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在龍城—四川瀘縣,龍文化之鄉,通過「看、唱、抄、講、比」等方式,開展了大量誦讀國學、撰寫詩詞楹聯等活動,推動中華經典進教材、進課堂,並打造了一批如百和蓮槍、方洞彩龍、太伏腰鼓等富有地方特色文化校園特色傳統文化亮點。全國首屆「立德樹人工程」青少年國學大會正是在這些特色亮點上,深挖地方文化特色融入國學經典,讓其更加鮮活走進孩子日常生活、教育中。
「立德樹人工程」項目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立德樹人教育扶貧計劃」(簡稱「立德樹人工程」)作為省委省政府精準扶貧的倡導性公益項目,主要就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校本活動綜合服務為主,發揮傳統文化教育中「立德樹人」的文化功能,幫助學校完善文化育人功能,用創新性公益平臺,創新性文化教育體驗,搭建「立德樹人」「知行合一」「城鄉一體」的特色文化教育氛圍。在具體實踐中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地方優秀本土文化根莖疏通,讓優秀本土文化形成與國學經典教育內容和形式的強勢合力,涵養激勵下一代學習國學經典、踐行國學精神,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成長為具有家國情懷有擔當有責任的下一代。
據悉,全國首屆「立德樹人工程」青少年國學大會將在瀘州地區選擇30餘所學校,讓5萬多師生參與體驗。這是該活動在一個地區的覆蓋量,接下來活動還將深入到川內其他市州陸續開展,並將走出四川聯動貴州在烏蒙山區開展,讓更多孩子尤其是貧困地區孩子了解、學習國學,傳承、傳播國學。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熠熠生輝向善、向上的精神力量融入到日常生活學習中,成長為具有家國情懷有責任有擔當,品德兼修的好少年。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