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一生下來,就對外面的世界非常好奇,在大自然環境中,家長和孩子的天性得到很好的釋放,共同嬉戲、玩耍中增進親子感情,在陌生的環境中對綠樹、青草、紅花、山水、陌生人、動物這一切都感覺新奇,運動對肌肉、骨骼、腸道、呼吸等系統的發育及新陳代謝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親近大自然對孩子的情感、智力、身體都有好處。
親近自然是孩子心智成長、情感培養的需要。經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的心智是按觸覺、嗅覺、味覺、聽覺、視覺的序列發展的,而且孩子是充滿靈性的,他們天生就能與自然界中的動植物"交流」 ,從中獲取豐富且生動的信息量,這種最自然的學習成長方式是其他方式是無法匹及的。
自然界有流水,鮮豔的花朵,婉轉的鳥鳴,茂密的樹林,這些都將給孩子帶來美的樂趣和遐想,讓孩子的想像力更豐富,藝術大師梵谷能創作出許多有想像力的作品跟他童年熱愛自然不無關係。孩子在自然中,可以分辨花的形狀、顏色的過程中,觀察力不知不覺提高了。
而且大自然的美好不僅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細胞,提高大腦興奮度,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更可以讓孩子的情感得以抒發,情緒得以釋放,從而發揮更大的潛力。可以說,大自然是孩子學習知識、體驗美與生命力得天獨厚的課堂。在這個課堂中,孩子不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更可以增長見識,鍛鍊自己的意志力。
研究表明,在自然界中步行20分鐘,會比在嘈雜的街道步行表現出更持久的注意力。孩子天生喜愛運動,坐不住,他們在大自然中瘋玩和瘋跑的過程是無意識地讓自己體驗疲累感。經常在自然界中「 摸爬滾打」的孩子身體會健康,專家指出小時候的疲累感可以強化孩子的生命力,讓孩子變得更堅韌、更有毅力。
樂於走進和關注大自然,能夠進一步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有人研究過大約300冊不同文化領域中富有創造力的名人所寫的童年回憶錄,她發現幾乎所有人的創造力和想像力都根植於他們早年的自然體驗。對自然的沉迷會轉化為本能地去關心身邊的細節,變得博愛、浪漫、熱情和具備無窮創造力。鳥獸行走山野活動,孩子們在觀察路邊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