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人衛健康 人衛健康
「天旋地轉」的眩暈
若感覺到一陣陣的「天旋地轉」,自己也感覺在旋轉,這種情況屬於真性眩暈(周圍性、前庭外周性),有種傾倒感、墮落感。
症狀重時,多伴有明顯的噁心、嘔吐等症狀,持續時間短,一般幾十秒至幾小時,很少超過幾天或幾周時間。這種眩暈多見於前庭外周性病變,由眼、本體覺或前庭系統疾病引起,可以到醫院耳鼻喉科或者神經內科進一步診斷治療。
「飄乎乎」的眩暈
感覺頭腦不清晰,感到「飄飄蕩蕩」,沒有明確的轉動感,這種情況屬於假性眩暈(中樞性、腦性),會感覺物體或自身的搖晃不穩感,左右或前後晃動,注視活動物體時,或嘈雜環境下加重。
症狀較輕不明顯,持續時間較長,可達數月之久,多見於腦部和眼部等疾患。由全身系統性疾病引起的眩暈,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貧血、尿毒症、藥物中毒、內分泌疾病及神經官能症等。這種情況下需要根據情況到相應的科室診斷治療。
眩暈伴有耳鳴的幾種病
耳鳴、眩暈反覆發作診斷並不簡單,可能由以下幾種疾病引起:
01
梅尼埃病
多於中年起病,其眩暈發作突然,並伴有噁心和嘔吐;聽力減退和耳鳴通常累及一側;一次發作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發作時可觀察到眼球震顫,聽力檢查為感音性耳聾。
早期可在一次大發作後長期安然無恙,有的可數天或數周反覆發作,間歇期長短不定。間歇期內除有耳鳴、耳聾外,一般正常。早期發作過後耳鳴、耳聾亦可完全恢復正常,多次發作後就會逐漸出現不可逆的耳鳴和感音性耳聾。
發作前常有耳鳴加重、發悶,甚至感覺耳後發熱和鈍痛先兆。情緒激動可以誘發。其病理改變為膜迷路積水。
02
急性化膿性迷路炎
多為中耳乳突炎的併發症。眩暈驟起,伴噁心、嘔吐,有自發性眼震和劇烈耳鳴,1~2 天內患耳聽力完全喪失。
03
神經官能性眩暈
患者症狀表現為多樣性,頭暈多系假性眩暈,常伴有頭痛、頭脹、沉重感,或有失眠、心悸、耳鳴、焦慮、多夢、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多種神經官能症表現,無外物旋轉或自身旋轉、晃動感。
高血壓性眩暈
頭暈(眩暈)是高血壓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大多數患者表現為持續性沉悶不適感,也有表現為一過性。頭暈可妨礙思考,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降低工作效率。長期血壓高會導致腦供血不足,是高血壓患者頭暈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些長期血壓增高的患者,對較高水平的血壓已適應,當服用降壓藥後血壓降得太快、太低時,也會因為腦血管調節的不適應產生頭暈。當出現頭暈、頭痛等症狀時應及時測量血壓,以儘早發現高血壓,儘早治療。
若眩暈伴有短暫的反覆出現的腦缺血神經症狀,或感到天旋地轉、身體失去平衡、無法行走時,要考慮短暫性腦缺血性發作,應及時採取措施,去醫院就診,預防腦卒中的發生。
眩暈的家庭護理要點
(1)眩暈發作期間,患者應自選體位臥床休息。臥室保持極度安靜,光線儘量暗些,但空氣要流動通暢。杜絕刺激性飲食及煙、酒,宜少鹽飲食。
(2)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及顧慮,對藥物中毒引眩暈者應立即停藥,多飲水。
(3)在眩暈發作間歇期不宜單獨外出,以防突然發作,出現事故,對於位置性眩暈患者,可加強前庭鍛鍊,注意精神調理,保持心情舒暢。處於某一特定體位時眩暈要減輕,應協助擺好舒適體位,減少眩暈症狀。
(4)發作期間應限制水及鈉鹽的攝入,預防水腫的發生,也是防治本病的措施之一。
(5)平時應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足夠的睡眠,避免過度緊張的腦力與體力勞動,以防止復發。
預防暈車暈船
暈車暈船的人在坐車或者坐船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緊張。要保持精神放鬆,不要總想著會暈。最好找個人跟你聊天,分散注意力。
(2)旅行前應有足夠的睡眠。睡眠充足,精神就好,可提高對運動刺激的抗衡能力。
(3)乘坐交通工具不宜過飢或過飽。只吃七八分飽,尤其不能吃高蛋白和高脂食品,否則容易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
(4)儘量坐比較平穩且與行使方向一致的座位。並且保持空氣流通。
(5)頭部適當固定,避免過度擺動。
(6)乘坐交通工具前30 分鐘,口服暈車藥。
(7)儘量不要看窗外快速移動的景物。最好閉目養神,若有睡魔侵襲,那就恭喜您了!
特別提醒:
如果老人在乘坐交通工具時發生頭昏、嘔吐、噁心、出冷汗等徵兆,切勿考慮為暈動症,因為老年人前庭器官功能較遲鈍,對運動反應不太敏感,一般不會發生暈動症。同時,心腦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腦卒中)患者也有以上症狀,所以,應找醫務人員處理較妥。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家庭急救與意外傷害自救 》
作者:薛元坤
原標題:《暈的時候是感覺「天旋地轉」還是「飄乎乎」?各類不同的眩暈到底代表什麼病?》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