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俄羅斯的年度國防開支在600億美元左右,這一數字僅僅相當於美國的十二分之一,北約的軍費開支總和更是達到了俄羅斯的22倍左右。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俄羅斯選擇走常規路線,與北約正面硬剛,那與加速死亡也沒什麼區別。因此從多年前開始,俄羅斯就致力於大力發展非對稱武器。
兩年前俄羅斯總統普京就在國情諮文上透露了俄軍推進列裝的6款主力"殺手鐧"武器,其中RS-28"薩爾馬特"洲際彈道飛彈、3M22"鋯石"遠程高超音速反艦飛彈、"波塞冬"核魚雷均榜上有名。其中還有一款相當低調但威力極其強悍的"海燕"核動力巡航飛彈。
"海燕"的存在感雖然最低,但其很有可能是俄軍推進列裝的新概念武器中綜合作戰效能最突出的。日前俄羅斯軍事專家謝爾蓋·克託諾夫在《軍工信使》上撰文透露了"海燕"的部分特性。該飛彈在點火之後,美軍如果想要探測其蹤跡,必須在升空三秒鐘時間之內用DSP-4這種級別的衛星進行追蹤,一旦失去了該窗口期,再想要找到"海燕"簡直難如登天。
由於"海燕"飛彈是核動力巡航飛彈,因此理論上其擁有無限的射程。該飛彈能夠在距離海平面50米左右的高度,以最大每小時1300公裡的速度進行巡航。克託諾夫還強調,目前世界範圍內列裝的所有飛彈,無論是近程遠程還是超音速亞音速,在遠離目標的中途飛行階段均能被雷達發現,但是"海燕"飛彈卻規避了上述缺點。
因為其擁有著無限的射程儲備,因此"海燕"不需要像俄羅斯傳統彈道飛彈那樣,越過北極上空去攻擊美國本土,它甚至可以繞道墨西哥打進美國。
目前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為完善而龐大的反導體系,他們在夏威夷部署了超過40套陸基固定攔截彈發射系統,除此之外還有"薩德""愛國者"和陸基海基"宙斯盾"在全球緊盯對手的飛彈發射動向。但是美軍的反導系統再龐大,也只做到了對美國本土以及部分歐亞地區的覆蓋。"海燕"則可以憑藉其特性,從美軍反導體系最為薄弱的南美洲對其進行攻擊。
如果"海燕"核動力巡航飛彈的威力真如俄軍宣傳的那樣,那麼該飛彈將會是顛覆傳統飛彈作戰形態的終極殺手鐧,是普京當年公布的6款"殺手鐧"武器中綜合威懾力最大的。
該飛彈目前還在俄羅斯的阿爾漢格爾斯克地區進行測試,俄軍並未透露具體列裝時間。雖然俄軍如今在常規武器領域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而且雙方的差距還在進一步拉大。但是類似"海燕"這種不走尋常路的飛彈目的就是徹底遏制住對手的咽喉,保衛俄羅斯最基本的國防安全,讓對手不敢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