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抵不住誘惑,買了他的信息,住址、手機號、行程,買了針孔攝像頭。我給他打電話,發信息,我會偷拍……我想成為所有人羨慕的對象,我想讓哥哥記住我……他發律師函說要把我抓出來,為什麼?我是那麼愛你,你怎麼可以這樣?」這是一位「私生飯」的內心獨白。她口中的愛,卻遭到被愛者的厭惡、聲討。5月9日,藝人王一博發文聲討私生飯:「半夜被陌生人敲酒店門,車上裝跟蹤器……」10日,王俊凱工作室聲明,稱有私生飯存在跟車、追車、跟機,甚至在房間門口圍堵。當晚,肖戰也在個人微博發文,希望所有人把學業、工作、生活都放在追星前面。「哥哥什麼都沒有了,只剩下我們」,這句話為何會成為追星者們的口號?私生飯與普通粉絲有什麼區別?私生飯是怎麼發展而來的?為何他們能獲得藝人的私密信息?又是什麼心理,讓他們不惜冒著犯罪的風險也要深入明星的生活?紅星新聞通過採訪娛樂行業從業者、飯圈女孩、私生飯、青少年心理專家以及律師,試圖從多角度對這一現象加以解讀和糾正。
多名藝人發博痛斥:無休止的騷擾可休矣!
5月2日,王一博所屬的經紀公司樂華娛樂發表聲明,痛斥私生給藝人的車輛安追蹤器,倒賣藝人行程。
5月9日,王一博在微博上憤怒地聲討,而這次令他暴怒的原因,據說是因為他身邊的工作人員為了阻攔跟車的人,對方威脅式故意踩油門,險些撞傷工作人員,嚴重威脅到他們的人身安全。
早在去年,王一博就曾發布微博稱,因自己手機號被洩露,自己的生活受到了嚴重影響,希望粉絲不要再去打他的電話。從王一博發布的截圖可以看到, 6分鐘內有4個電話打進來,而未接電話有194個。「別再打我電話了,也別再去買我的號碼了。」
5月10日,王俊凱工作室也發文斥責私生飯。「近日,有部分不理智的朋友存在跟車、追車、跟機,在王俊凱入住的酒店大堂和樓道聚集,甚至在房間門口圍堵等行為……」曾有私生飯在網上兜售王俊凱的課本,還在他藝考時潛入洗手間,安裝攝像頭。
事實上,像範丞丞、楊冪、肖戰、易烊千璽、李現、朱正廷等明星藝人都曾發文聲討私生飯對他們的騷擾。這一系列明星人身安全的事件在網絡引起反響,引起無數網友對自己愛豆的擔憂。
葉子是圈內資深經紀人,曾帶過某當紅女明星。她回憶,當時藝人在拍戲,私生飯不知道從哪裡收到的消息,從機場一直跟到停車場,追到劇組拍攝現場,成天圍著藝人的車,「我讓她們離開,語氣重了就要被罵!」
葉子透露,該藝人有一段感情被曝光,「私生飯就罵那個男的,還偽造那個男的已婚,罵我不澄清事實,還在微博給我點蠟燭,各種謾罵非常難聽,我整夜失眠掉頭髮,沒辦法,很可怕。」
「私生飯」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興起的?
「飯圈」是粉絲對自己所屬追星群體的統稱,又名「粉圈」。
飯圈中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私生事件:一位明星在家聽到了陌生的手機鈴聲,他順著聲音找到了廚房的水槽門,結果打開門發現有一位陌生女生睡在裡面……不止如此,很多女生還會買通酒店的保潔員,穿著保潔員的衣服,進愛豆房間裡面搜東西,翻垃圾,神通廣大。
他們被稱之為「私生飯」,這個詞最早要追溯到上個世紀90年代的韓國粉絲圈。當時組合H.O.T出道,偶像文化逐步發展到巔峰,粉絲中大部分是青少年,並且女性佔絕大多數,一些粉絲開始通過沒日沒夜的蹲守、翻垃圾桶,獲取一切關於明星的隱私。2014年,EXO的鹿晗、吳亦凡等「歸國四子」開始,整個飯圈文化在中國鋪展開來,私生飯的群體也開始在國內形成和發展。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紅星新聞,和過去分散的追星者不同,隨著娛樂行業的繁盛,明星經紀公司為套牢自己明星將粉絲組織起來。在此後的發展過程中,因為網絡的發達,越來越多的「粉絲」通過網際網路平臺自發聚集在一起,甚至形成了和明星經紀公司相互博弈的情況。
私生飯也從粉絲群裡發展而來。一位混跡多年飯圈的粉絲小A憤怒地告訴紅星新聞,嚴格意義上說,這些人並不屬於粉絲,他們往往打著愛的名義綁架偶像,做出的出格行為不僅給偶像本人造成極大困擾,還涉嫌擾亂公共秩序,甚至給偶像的安全帶來隱患。
「私生飯行事都很極端、誇張,就是精力上不管國內國外只要有行程都追,物質上花上數百萬也在所不惜,甚至在藝人個人空間安裝攝像頭。」國內某一線明星的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
但要採訪私生飯,卻非常難,因為大部分私生飯都不會承認自己是私生飯,他們只是覺得在用自己認為對的方式表達對偶像的愛。
一個私生飯的自述:如果我們不去跟行程拍圖,時間久了誰還會粉他(她)
「不管採取什麼方式,都是表達對愛豆的愛,如果我們不去跟行程拍圖,時間久了『屏幕飯』看不到,肯定會被其他愛豆吸引走啊!」記者輾轉聯繫到國內某男明星的非普通粉絲小B,作為別人眼中的「私生飯」,她在接受採訪時毫不諱言,自己幾乎天天蹲守、跟機、跟車,「明星被跟車這種事情其實很普遍。他火了就要承擔!」小B覺得這本就是行業的規則。小B每天第一要務就是「出圖」。因為受到「屏幕飯」們的喜歡,所以也激勵她們這個群體,不斷地通過跟機、跟車的方式來獲取第一手的偶像行程訊息。
歌手楊坤就曾表示:「天天蹲我家門口,真要崩潰了!」
「『私生飯』的行為其實更像狗仔!」小A這樣向記者介紹,一些「私生飯」往往會跟蹤明星偷拍,如酒店、機場、片場、演出後臺,甚至蹲守在其家裡偷拍,再將其拍攝到的照片印刷成冊,在粉絲群體間進行銷售。
紅星新聞記者也曾在多次參加影視活動時見到過「代拍」、「私生飯」,大都是女孩,年齡不大,隨身斜掛著一臺單眼相機,標配長焦鏡頭,光這套裝備就在幾萬元。看到自己偶像出現後,便大喊大叫「咔咔咔」地拍照。在和她們攀談時了解到,這些女孩往往來自全國各地,從黃牛手中花大價錢買下入場券,她們不惜重金,耗費大量時間,就為了和偶像見一面,獻上鮮花等禮物,但有的時候,甚至連面也見不到。
更為不可思議的是,明星的手機號、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會被洩露,在網絡上公開售賣,所售的信息因明星的人氣價格不等。比如航班信息,一次20~40元不等。明星的身份證信息價格要貴一點。根據媒體報導,購買身份證信息,還可以打包遊戲帳號、戶籍信息等。
多位受訪粉絲表示,大部分的私生飯都是信息販賣產業上的一環,因為她們在追星上投入的資金較大,要想持續就只能通過買賣明星信息,賺了錢來供自己繼續追星。同時,一些私生飯在買下明星信息後又在網上轉賣。
私生飯的信息從何而來?
沒有明星喜歡私生飯,但也沒有明星希望自己一個私生飯也沒有。
私生飯們的信息是怎麼來的呢?在一篇《起底粉絲追星操盤手》的文章中,一位長期跟車的「上海大白哥」曾透露自己獲取信息的方式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來自劇組的資源;二是之前向他購買「追星服務」的客人;三是一些藝人團隊為了曝光度,也會主動找他們幫忙放出藝人信息。
雖然明星很討厭私生飯,但一位私生飯就透露,其實有些明星也是始作俑者,有些「沒有流量」的明星的私人行程,其實是明星通過助理或身邊工作人員間接或直接提供給私生飯的,因為24小時貼身跟隨的私生飯早已成為追星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私生飯的存在,也證明著愛豆有人氣、有魅力。 「沒有明星喜歡私生飯,但也沒有明星希望自己沒有一個私生飯」。
但還有一類私生飯是不販賣信息的,他們只為尋求心理上的刺激與滿足,或是得到其他粉絲的追捧,用來在飯圈炫耀。曾經做過私生飯的一位女生告訴記者,私生飯所做行為帶來的快感是普通粉絲難以想像的,一旦嘗試過一次甚至會上癮。 比如,當她買了同一班與偶像的飛機,拍到了他的睡相,修圖發到網上,會有很多人點讚和評論,會被評為「大大」,會給她帶來極大的滿足感,現在回過頭來想想自己曾做過這麼極端的追逐,其實主要是滿足自己,證明自己。
專家分析:粉絲的極端行為其實是追求心理上的滿足
私生飯為何屢禁不止?對於如今的飯圈文化和私生飯行為,四川省社科院教授、青少年心理研究專家胡光偉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追星其實不奇怪,從古到今都有追星這種現象,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網際網路的興起,追星族已經不滿足於過去單純買偶像唱片、看偶像出演的影視劇了,他們有了更多的資金和機會與自己的偶像接觸,這樣的現象也是時代發展的結果。
欲戴其冠,必先承其重。在胡光偉看來,明星和粉絲的關係也必須辯證地來看。首先,明星之所以成為明星,是因為有粉絲在捧他追他,如果一個明星沒有粉絲,那他也很尷尬。其次,明星的個人隱私肯定不如普通人,他必須接受被人圍觀的情況,但前提是在遵紀守法的情況下,「追星有追星的權利,但明星也有自己的權利,雙方都要把握一個度」。
私生飯到底是怎樣的心理?胡光偉告訴紅星新聞,一些所謂的私生飯都是年輕的孩子,他們對法律、道德比較模糊,更多的只是在尋求追星的刺激,等他們到了一定年齡,回過頭來看也會覺得當初的瘋狂追星是很荒謬的,這肯定需要家庭、社會和學校對其進行正面引導。另外,從經濟學角度來說,就是效用問題,具體表現形式可能是為金錢、為物質,但更多表現為精神上的一些東西,他們做這個事情就是高興,在心理上得到滿足。從心理學來說,粉絲也有一種英雄情結,扯眼球,比如你翻牆去偷拍明星,別人辦不到的事情你能辦到,他(她)在這其中得到這種滿足;第三,當然也不排除有經濟效應的成分,比如一些粉絲拍了明星,會做成畫冊來賣,靠倒賣明星個人信息賺錢。
律師:私生行為涉嫌違法
北京藍鵬(成都)律師事務所王英佔指出,「私生飯」跟蹤、偷窺、偷拍、安裝監視器、追車、入侵住宅、買賣明星個人信息等行為,已嚴重侵犯了藝人個人權益和公共安全。例如,「私生飯」追車、超車、強行變道逼停明星藝人車輛、甚至撞車等行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如果造成了嚴重後果,不但要受到行政處罰,還可能構成交通肇事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承擔刑事責任。
四川方策律師事務所張柄堯律師表示,像變賣明星的行程、身份證和電話號碼等,這些信息均屬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首先對明星隱私權構成侵害,明星據此可以提起侵權之訴,包括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任宏偉 張世豪 圖據藝人微博 編輯 李學莉
(本文來自紅星新聞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