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根據不同打擊樂器的聲音,畫出它們獨特的「聲音圖」嗎?這是小學一年級學生寒假作業第9頁上的一題。要求學生畫的樂器「聲音圖」包括有雙響筒、三角鐵、手串鈴。
這樣雷人的一年級寒假作業讓小可可們怎麼過好寒假?
你能根據不同打擊樂器的聲音,畫出它們獨特的「聲音圖」嗎?這是小學一年級學生寒假作業第9頁上的一題。要求學生畫的樂器「聲音圖」包括有雙響筒、三角鐵、手串鈴。「向各位請教,這題怎麼答?」網絡上,小學一年級學生可可的媽媽周女士向朋友們求援。一天下來,終於有幾個人回應知道三角鐵、手串鈴發出的是什麼聲音,但「聲音圖」怎麼畫他們不懂。「怎麼辦?第一個學期的假期作業就完不成,女兒直埋怨我,我也覺得自己是不是太不聰明了?」可沒想到一上網,周女士搜出了不少請教一年級寒假作業題的家長求援帖。「原來和我一樣痛苦的大有人在。究竟是我們做家長的不合格,還是作業要求太高?」
48頁的作業,假期過半才做9頁
昨天已經到了2月11日,寒假過半,可48頁的寒假作業本上,一年級小學生可可只做到了第9頁的「快樂小音符」,並且只答了其中的一項找朋友。接下來的一題是:你能根據不同打擊樂器的聲音,畫出它們獨特的「聲音圖」嗎?舉了碰鈴和響板為例,然後又給出三件樂器讓學生作答。
「媽媽,這怎麼畫呀?」一天可可媽媽周女士在單位接到女兒帶著哭腔的電話,下班匆忙趕回家後發現,自己也不會做。上QQ求助未果,周女士打電話找到了可可的班主任。班主任老師說,這份寒假作業是統一的出版物,裡面涉及的各學科門類的知識,面比較廣。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確實做起來有困難,一些題目需要家長協助完成。完成確有困難的,可以只做參考,不強制全部做完。
「既然老師這麼說,我就決定不讓她做了,就做到這第9頁吧。就讓她看看課外書,再做做老師布置的一些軟性作業也很好。」周女士說,自己是本科畢業,平時也比較愛看各類書籍,喜歡上網搜集新的信息,做家長自問不算出類拔萃,至少也算合格,但卻做不出小學一年級的題目。
沒見過怎麼辦,建築名稱在網上被請教
周女士在網上遇到不少同樣困惑的家長。一位家長以第15頁的「感受對稱美」中的一題來請教。畫面上是國外的建築,問小學生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有家長說,一個是義大利的比薩斜塔,另外一個是法國的艾菲爾鐵塔,不知道對不對。很快有人反駁這位家長,原來家長是看了本子最後一頁的參考答案,把31頁的答案套在了15頁的題目上。最後還是一位網友認出了,這是印度的泰姬陵。
「太難了!這種題是見過的了解的才能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小孩再聰明再努力也不行,我們家長也是啊!」一位媽媽說,因為做不出題,孩子非常鬱悶,因為他對自己的作業很看重。「這麼小的孩子剛剛上學,是非常需要肯定的,現在要做一些根本無法下手的題,對孩子來說壓力太大了。」
動手題做不出,出主意的人不少
「一隻裝有半杯水的杯子裡放了一大塊浮冰,待冰融化後,杯子裡的水面高度會怎樣變化?」一位家長又將這本寒假作業冊第21頁「學做科學實驗」中的一題放在網上想請學理科的家長來幫忙。出乎意料的是,不少人沒有直接給答案,而是建議家長找一塊冰做個試驗,讓孩子親歷一下。一位家長現身說法,一天帶女兒去吃肯德基,其中點了可樂和聖代,吃完聖代後把杯子洗乾淨,將可樂裡的冰撈出放入聖代杯中去洗手池中加水(正好是溫水,這樣冰化得快)水放到KFC(聖代杯子上有個KFC的標記)的位置。經過十幾分鐘的等待冰完全化了,發現水位沒變。女兒非常開心,又吃了肯德基,作業也完成了。
幾位家長對這道「難題」倒是沒什麼意見。雖然可能家長在引導孩子完成這題時要花時間花腦筋,但孩子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找到正確答案,是一次很好的學習體驗。而不是像另一些「難題」,考倒的是家長,同時對孩子的提高沒什麼幫助。來源:現代快報記者黃豔
你也來試試
那些曾經「經典」過的小學難題
題1:有一隻熊,掉進了一個10米深的坑裡,用了一秒鐘,問:這隻熊是什麼顏色的?
題2:小明釣魚回來,小玲問他釣了幾條魚,小明答:「釣得真不少啊!6條沒頭,9條沒尾,8條只有半個身軀。」你知道小明到底釣了幾條魚?
題3:第一問要求用同一個字,分別能和「艹」「氵」「丿」「少」組成另外一個字;第二問同樣要求用同一個字,分別能和「火」「日」「子」「阝」組成另外一個字。
題4:一人有3個,二人有4個,三人有5個,四人有7個,五人呢反而有6個,問這是什麼東西啊?
-「疑似」答案
題1:只有在兩極才能達到10米/秒,其他地方只有9.8米/秒。因為南極沒有熊,所以是北極熊,因此是白色的。不過也有答案認為:「我把一隻黑熊或棕熊帶到北極,把它扔到10米深的洞裡,還不是1秒鐘落地?所以熊的顏色不可知」。
題2:23條或0條魚。
題3:第一問是「目」,第二問可能是「人」字,但與「日」拼不起來。
題4:似乎是筆畫數。一人是3畫,二人是4畫,三人是5畫,四人是7畫,五人是6畫。六人是6畫,八人是4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