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與西安交大的正統之爭,西遷精神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2020-09-09 濟寧九城升學老師



作為中國最早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其最早的前身-南洋公學,於1896年由盛宣懷創建。他是與北洋大學堂同時期創辦的大學。作為甲午戰爭戰敗後的產物,他們都繼承了中國想要圖強的心願。第一次用到交通大學的名字,是在1928年。



20世紀50年代初,參照蘇聯專業化的教育模式對高等學校進行拆分,實施院系改革。交通大學由多學科大學被拆分成單一的工科大學。其中理學院中的數學、物理、化學學科被調到復旦大學;化學還支援成立了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土木建築全部被併入同濟大學;管理學院的管理、會計、財務等系併入復旦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部分支援成立了上海財經學院(現上海財經大學);紡織系分離出去成立了中國紡織大學(現東華大學);水利系由嚴愷帶去成立華東水利學院(現河海大學);航空工程系調整到華東航空工程學院(現西北工業大學);機電中的電子部分調入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1955年又支持了成都電訊工程學院(1988年更名為電子科技大學),機電還支持了哈爾濱工業大學。院系調整結束後,交通大學成了一所純工科大學。

當年陳毅曾評價,院系調整後的上海交大依然是中國最大最實在的工業大學。



2017年經歷了當年西遷的老教授寫信給中央,重提西遷精神。表面上看,是為了配合當年9月十號西安交大西遷博物館的落成,實際上則是上海交大與西安交大的正統之爭。

寫到這裡大家是不是開始感興趣了呢?



西安交通大學實際上是完整的上海國立交通大學遷到了西安。上海則是留下了寥寥的幾個系,開始重新發展。若不是政策的變化,可能上海交大已經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全部搬遷到西安了。



1955年,根據國際形勢的發展和核力量的出現,中央提出沿海城市中不應該再新建和大規模地擴建高校,並開始搬離沿海城市。這讓上海這個當時中國最大的工業城市失去了最優秀的工科大學。



當年根據國防、西部發展要求,預計劃上海交通大學整體搬遷到西安。從55年開始到56年遷移完成,70%的教師西遷,一共1700多人。實驗設備、圖書館遷走92%,在開始的頭四年,上海交大與西安交大一直是統一管理,有礙於當時通信和管理手段的限制,在搬遷的四年後分成了上海交大與西安交大兩個高校,當年上海交大的校長彭康直接成為了西安交大的校長。



交大的西遷,為我國能擁有核力量與衛星的發射,有巨大的促進作用的。



隨著上海在九十年代末重新成為了中國的金融貿易中心,西安又成為了開發大西北的中心城市,上海交大獲得了西安交大所無法獲得的教育資源。再加上西安交大沒有完成錄取陝西本省超過30%本省學生的條件,造成了西安交大沒有獲得足夠的政策上的傾斜。上海交大又再次成為了國內最高等的學府之一,整體實力也超過了西安交大。


兩所高校同宗同源的歷史,代表了那個年代國家發展科學技術的精神。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兄弟牽手!加強合作貢獻交大人的智慧與力量
    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的前身都是創建於1896年的交通大學——南洋公學。西安交通大學先後合併了西安動力學院、陝西財經大學、西安醫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則合併了上海農學院、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等高校。 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都是雙一流高校,九校聯盟(C9)的成員之一。據2019年中國高校排名顯示,上海交大位居全國第六位,西安交大則位列第十五位。在第四輪教學評估中,上海交大共有25個專業排名進入了A類,西安交大則有14個專業進入了A類。
  • 上海交大本是西安交大的一小部分,為何現在實力遠超西安交大?
    在我國高等教育歷史上,「交通大學」可謂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有五所交通大學號稱「交通大學」嫡系,其中實力最強的當屬上交和西交,而上交和西交之間又有著難解難分的關係。上海交大本是西安交大的一小部分,為何現在實力遠超西安交大?
  • 交大西遷背後的人和事
    交大西遷背後的人和事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4.27 星期一     20世紀50年代,一批交大人響應黨的號召,「打起背包就出發」,從上海遷至西安。
  • [上海交大報·思源湖 第1677期] 弘揚「西遷精神」
    當年交通大學分設西安、上海兩地的過程習總書記新年賀詞提出發揚西安交通大學的「西遷精神」。「西遷精神」是上世紀50年代,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將上海的交通大學西遷西安(見陳雲副總理當年的「批示」所述)。這是中國開發西部和國防安全布局的需要。交大數千教職工及家屬和學生擁護中央決策,離開生活條件較好的上海,奔赴西安。在一片農田上艱苦奮鬥,創建了在校學生萬人以上的西安交通大學。1981年,時任教育部部長蔣南翔評論:「這是我國在調整高等教育事業戰略布局的一個成功範例。」
  • 也談「西遷精神」丨當年西遷的,除了西安交大,還有哪些大學?
    最近,西安交通大學又火了,為什麼西安交大如此被重視,一條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西安交大在西遷過程中愛國愛校、聽從指揮、艱苦創業所體現的西遷精神。西遷精神已成為了一個熱門詞彙。央視的新聞聯播裡曾對西安交大的「西遷精神」進行了長時段的報導,足見對西遷精神宣傳的重視。「西遷精神」是在1956年交通大學由上海遷往西安的過程中,生發出來的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交大自己將西遷精神概括為「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16個字。1955年4月,國務院作出交通大學內遷西安的重大決定。
  • 央媒持續聚焦西遷精神:交大從上海遷往西安,七成教師緊跟隨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西安交通大學史維祥等15位老教授的來信作出重要指示。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為西安交大西遷的老教授點讚。中央媒體近期持續聚焦西遷精神,講述西遷故事。
  • 如何弘揚「西遷精神」 西安交通大學老師這樣說 傳承「西遷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在交大師生中立即引發熱烈反響,西遷老教授潘季激動地說,「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和我們寫信的老教授面談,他說當年中央從國家的戰略布局考慮,把大學從黃埔江畔遷到了渭河之濱。歷史證明,西安交通大學沒有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為我們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 西安交大「西遷紀念版」 錄取通知書首發!
    還是頒發人都有著特別的地方到底有啥特別之處?製作工藝包括雷射雕刻、人工覆核、拼插組合、凹印等特殊工藝,體現交大人的匠心精神。△ 西安交大建校校門△ 西安交大標誌性建築 西遷元素:封面設計有交通大學西遷專列、上海灘建築、西安大雁塔等建築、1956——2019西遷紀念年份等等,展現交大人愛國奮鬥、紮根西部的家國情懷。
  • 西安交通大學:爭做「西遷精神」新傳人
    日前,西安交通大學印發《中共西安交通大學委員會關於開展爭做西遷精神新傳人活動的意見》,要求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把踐行「西遷精神」和完成學校改革發展任務緊密結合起來,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歷史使命貢獻交大力量,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
  • 聚焦「西遷精神」 西安交大C9高校暨陝西省高校青年論壇開幕
    原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潘季教授解讀「西遷精神」。代紅玉供圖  知識分子強國的骨氣撐起「西遷精神」   11月30日,西安交通大學15位老教授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體會和弘揚奉獻報國精神的建議。
  • 科學網—交大西遷背後的人和事
    「既然去西安紮根西北黃土地,就不要再為房子而有所牽掛,錢是身外之物,不值得去計較。」 1955年4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做出了將交通大學從上海遷至西安的決定,時年38歲的陳學俊就是交大西遷的大軍中最年輕的教授。他和數千名交通大學師生一起,告別了繁華的上海,紮根古都西安,為國家建設、為西部的文教事業奉獻出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年華。
  • 青少年了解學習西遷精神去哪裡?交大西遷博物館
    記者日前從碑林區文旅體育局了解到,交大西遷博物館正式獲批「陝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成為弘揚西遷精神的重要陣地,開展青少年教育活動的重要場所。在共青團陝西省委發布的獲批文件指出,交大西遷博物館作為開展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學生成長成才教育的重要基地,有利於砥礪廣大青少年爭做西遷精神新傳人,加深對西遷精神內涵的理解,推動全社會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樹立牢固的家國情懷。
  • 創新港5G智慧校園、交大西遷博物館、西安交大博物館
    日前,我校交大西遷博物館、西安交大博物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5G智慧校園分別入選陝西省幹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是獲評現場教學點最多的高校。 交大西遷博物館:黨的建設類現場教學點 2017年11月30日,史維祥等15位經歷西遷的老教授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體會和弘揚奉獻報國精神的建議。
  • 感悟西遷精神,踐行青春力量——測控暑期實踐隊 彭康與西遷精神研究
    距離西遷落戶60年,前輩們氣凌九霄卻又淚灑塵寰。寒來暑往,「向科學進軍」仍然是千千萬萬學子前僕後繼的路。向西,向遠方,成為交大人不可泯滅的精神印記。聆聽過去的故事,細嚼史書短短幾行字,銘記少被提起的名字。
  • 「西遷精神」的由來與內涵
    此次遷校,不僅僅是一次空間的轉移,其背後凝聚著交大人愛黨報國的使命擔當與服務人民的家國情懷。 「黨讓我們去哪裡,我們背上行囊就去哪裡」「哪裡有事業,哪裡有愛,哪裡就是家」「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幹事創業」……回顧交通大學西遷的歷程,西遷群體的愛國熱情仿佛就在眼前。 1955年4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交通大學從上海遷至西安。
  • 西安鐵檢院前往西安交通大學西遷紀念館參觀學習西遷精神
    西遷精神 ——為了落實省委在全省知識分子中深入開展的「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精神,建立一支矢志愛國奉獻,勇於創新創造的優秀檢察隊伍,西安鐵檢院全體幹警,在檢察長馬詠春的帶領下,於10月12日上午赴西安交通大學西遷紀念館參觀學習。
  • 西安交通大學:用體育傳承西遷精神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子樸 記者 李小偉)西安交通大學剛剛度過了一百二十歲的生日。習近平總書記對西安交大15位老教授來信作出重要指示,向當年交大西遷老同志們表示敬意和祝福,希望西安交大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習總書記批示引發了交大校園和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
  • 用知識照亮未來 西安交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弘揚西遷精神
    西部網訊 「大哥哥,大姐姐,什麼是西遷精神?交大為啥要從上海搬到西安來?」……在陝西省興平市丰儀村丰儀中學——西安交通大學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支教在興平」駐地,團隊成員常常被學生圍住問個不停,而成員們也利用這樣的機會為同學們宣講「西遷精神」。
  • 紮根黃土,「西遷精神」代代傳
    這是3年來,總書記第三次關注「西遷」。這次,他來到西安交大,來到西遷老教授身旁。一時之間,西遷故事、西遷精神,再度走近人們視野。視野拉回到64年前:「宇土茫茫,山高水長,為世界之光……」汽笛載著歌聲遠行,交大師生向西!向西!從大上海到西安,從黃浦江邊到渭水之濱,「黨讓我們去哪裡,我們背上行囊就去哪裡」。
  •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一枚校徽背後的「西遷」故事
    保存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校史館內的校徽。它的來歷更有故事。那是1955年,國家為了「改變目前高等學校過於集中在少數大城市,尤其是沿海大城市的狀況」,計劃將沿海一些高校西遷。西安交通大學、西安建築工程學院等一批高校隨之在西安誕生,這就是今天為人們熟知的「西遷」。這枚校徽就誕生於「西遷」至西安的西安建築工程學院開學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