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暑假就要結束了,每個學生都面臨回歸學校,開始新學期。最近7歲的默默(化名)總是莫名其妙的拉肚子,已經拉了一個多星期,經過多家醫院診治,默默患上的是「教室恐懼症」,她懼怕開學,不想回到學校,原來她在一年級時曾經因為緊張拉褲子了,這給她留下了心理陰影,所以每逢開學她就會因為情緒過於緊張而造成精神壓力。
昨日,記者從瀋陽市精神衛生中心青少年門診了解到,開學在即,前來諮詢的中小學患者突然增多,每逢開學部分中小學生表現出的恐懼症,這幾年有增無減。
持續拉肚子一周竟是因為恐懼開學
默默今年7歲,過完這個暑假她就將升入二年級了,但是開學在即,默默身體卻令家人擔心,因為她已經持續拉肚子一個多星期。
起初,默默母親懷疑孩子腸道有感染,需要輸液進行消除炎症,於是趕緊帶孩子來到醫院進行化驗檢查,經過檢查醫生發現孩子並無腸道感染,無需使用抗生素。醫生又為默默開了一些藥物,但仍舊是沒有效果。
眼看就要開學了,默默的母親發現女兒這幾天情緒非常低落,晚上睡覺也睡得不安穩,總是翻來覆去,還說夢話。發覺孩子情緒不對後,默默母親帶孩子來到了瀋陽精神衛生中心,經過青少年門診醫生診斷,默默患上了「教室恐懼症」,因為害怕開學,害怕回到教室,導致情緒焦慮才造成拉肚子。
原來,默默是個膽小內向的女孩,在去年從幼兒園剛升入一年級時,上課期間不敢舉手向老師匯報自己想去廁所,結果有一次拉褲子裡了,後被同桌發現告訴老師,老師又通知家長將其接回,就是因為這件事,讓默默感到自卑,留下了心理陰影,對教室產生恐懼感,所以她害怕開學,害怕回到教室,怕自己做錯事情丟人。
多數「教室恐懼症」是心理壓力大
青少年心理門診王永柏主任表示:默默的情況是比較特殊的,多數有「教室恐懼症」的學生是畏懼學校生活,以及擔心考試成績造成的心理壓力,情緒焦躁。
「教室恐懼症」主要特點是對學校產生恐懼。它不是一個專用的醫學術語,也不同於一般的學校恐懼症,只是由於近幾年此類學生較多,才形成了這樣一個俗語。
造成現在部分學生患上「教室恐懼症」的原因多樣:一部分是因假期作息生活極不規律,每天看電視、上網、晚睡,早睡早起的良好習慣喪失殆盡;有的在假期裡過慣了被照顧的生活,對開學後的獨立生活憂心忡忡、無所適從;還有的學生擔心新學期功課、作業太重,擔心各種考試成績排名,擔心自己成績比不過別人等。
「教室恐懼症」不是病但需要及時心理疏導
王永柏主任表示:「教室恐懼症」不是疾病,但是一種情緒障礙,需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建議學生收心「不能急剎車」,家長應科學合理地引導,這樣才能讓孩子快樂地收心。如可以讓孩子給好朋友打打電話,聊聊新學期的打算,緩解孩子的緊張、焦慮情緒。對孩子多給予鼓勵,激發他們對新知識的興趣和好奇,消除孩子對新學期的畏懼情緒。不要在孩子成績和排名上過於關注造成孩子心理負擔。
另外,學生自我心理調試很關鍵。應該學會自我暗示,做心理調試,告訴自己要開學了,必須收心了,或者可以出去買買文具、教輔書等提前醞釀開學情緒。
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記者 劉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