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牛夢笛
9月16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在央視綜合頻道首播,截至9月20日,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已播出八集。該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7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寶貴經驗作為主線,堅持「政論情懷、故事表達」,以歌唱祖國、禮讚時代的高昂熱情,深入反映共和國篳路藍縷一路走來的感人故事和重要事件,傾情呈現億萬人民在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懈奮鬥譜寫的壯麗史詩,充分展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是廣大觀眾全方位了解新中國發展的一部優秀作品。
據悉,該片播出之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和討論。許多網民自發推薦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有的網友表示,「節目講得比歷史書更直觀詳細,當年之事如同發生在眼前,看得熱淚盈眶,忍不住哽咽」。也有網友表示,「看完節目每天看都會感動得流淚,衷心祝福祖國」!更有網友建議讓節目走進課堂,成為學生的政治和思想理論視頻學習教材。同時,《我們走在大路上》在微博上的反響也很熱烈,截至9月20日10點,微博話題#我們走在大路上#閱讀量1.1億。
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承載著中國夢一路走來,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蹟,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我們走在大路上》每一集都讓觀眾振奮,每一句解說詞都讓觀眾激動。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楊乘虎對記者說:「該片以全景式的歷史回溯、立體式的珍貴史料薈萃,重溫了重大歷史節點,深入挖掘豐富史實細節,史詩般展示了新中國70年艱苦卓絕,砥礪前行、開拓創新的輝煌歷程。全片立意高遠,結構疏朗、脈絡清晰,敘事質樸深情、基調溫暖奮進,將中華兒女攜手同行,走在中國特色發展道路上的道路自信、民族自豪、國家自強傳達得鏗鏘有力,是一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流佳作。」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徐思遠對該片的影像化表達手法感觸頗深,他說:「新中國70年的壯麗詩篇,如果單獨使用詩句、文字、音樂作為載體都略顯單薄,而編導選取故事作為載體,巧妙地將旁白、樂曲、視聽語言和影像史料融為一體,引珠成線,讓觀者有了動聽、動人、動情的遞進式感受。全片呈現的事件無論大小,每一個都立足現實,找準動情點,既客觀展現了史實,又將濃烈的情感濃縮在字句中,70年的輝煌成就盡在其間。」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李政分享了他的觀點,「該片對青年觀眾群體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通過該片,我們體會到是無數新中國建設者披荊斬棘、砥礪前行,成就了當下的美好生活。該片用寶貴的歷史畫面回顧新中國發展徵程的同時,用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事跡為年輕人樹立了學習標杆,也啟迪了我們的人生方向」。
據悉,由中央宣傳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共同攝製的24集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將繼續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
《光明日報》( 2019年09月21日 09版)
[ 責編:侯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