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歐班列「長安號」亮出開行成績單——截至10月18日,中歐班列「長安號」共開行3004列,是去年同期的1.8倍,運送貨物總重230.9萬噸,是去年同期的1.5倍,班列開行量、重箱率、貨運量等核心指標位於全國前列,連續11個月蟬聯中歐班列質量評價指標全國第一。
在西安國際港務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孫藝民看來,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於西安國際港務區在省委、省政府及西安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西安海關、中鐵西安局集團公司等相關單位的鼎力支持下,以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設為統領,以「建設內陸第一大港,服務全國向西開放」為目標,所進行的創新班列運營組織模式、加快港口功能設施建設、深化與大型央企合作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今年我們克服疫情影響,化危為機,推動了『長安號』高頻次穩定運行,開行量、重箱率、貨運量等核心指標穩居全國第一。目前,中歐班列『長安號』運行已實現『五個最』。」孫藝民說。
孫藝民所說的「五個最」,首先是指運輸時效最快。西安國際港務區與中鐵貨櫃公司、中遠海運集團、招商局物流集團合作開行了中歐班列「長安號」公共班列,穩定的開行頻次進一步提升了班列整體運行時效;與國際快遞(DHL)、德鐵等境外大型物流企業合作,推出了德國快線等創新產品。
其次是智能化程度最高。全國首個鐵路自動化無人碼頭已經建成,「長安號」單一窗口訂艙平臺和綜合服務平臺等中歐班列信息平臺均已上線運行,一站式在線服務能力居全國前列。依託北鬥定位系統及全球無線網絡環境,實現了貨物全流程24小時監管。
再次是線路輻射最廣。向西、向北常態化開行了西安至亞洲、歐洲主要樞紐城市的15條幹線通道,實現歐亞大陸全覆蓋;向東與青島、寧波、連雲港等沿海港口廣泛合作,無縫對接全球航運體系;向南開通西安—加德滿都、伊斯蘭瑪巴德南亞班列,西安港面向中亞南亞西亞的國際物流通道已全面打通。
四是服務功能最全。西安國際港務區擁有設施全、效率高、服務優的西安港鐵路樞紐,構建了鐵路一類口岸、公路二類口岸,糧食、肉類、整車進口指定口岸及跨境電商綜試區、全國二手車出口試點等功能完備的門戶口岸體系,匯集了百餘家貨代物流企業,推出了「長安號」票運通等金融服務,為企業提供了高品質的服務體驗。
五是綜合成本最低。西安港開行了襄西歐等集結班列,打通了國內貨源地的集結通道;持續提升中歐班列「長安號」回程班列比例,進一步增強境外議價能力;充分發揮大型央企市場資源,不斷壓縮班列運行各環節成本,有力推動了中歐班列「長安號」市場化運作。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全力加快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建設,持續推進中歐班列『長安號』市場化運作進程,積極構築以西安為中心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亞歐陸海新通道,努力為陝西尤其是西安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貢獻陸港力量。」孫藝民表示。
編輯: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