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清晰電視的日益普及,相信不少家庭用戶都配備了液晶電視,平時除了看電視節目外,為了滿足更多娛樂需要,一些用戶喜歡將液晶電視連接電腦、HTPC、筆記本使用,但在實際使用中發現,在液晶電視上顯示電腦畫面時,往往出現文字發虛、畫面模糊等情況,這是因為在默認情況下,液晶電視的解析度特殊,有別於普通顯示器,電腦輸出的顯示信號無法正確與之匹配(俗稱無法實現點對點傳輸),如果能實現液晶電視點對點,就可以讓液晶電視完美顯示電腦畫面。
如果你有以下應用需求,請選擇點對點:
用液晶電視瀏覽網頁、處理Word文檔,希望字體顯示不模糊。
用液晶電視顯示照片、演示PPT幻燈片,想讓畫面顯示更清晰。
用液晶電視顯示電腦上播放的高清影片,希望視頻畫面更加完美。
用液晶電視玩實況足球等電腦遊戲,希望遊戲畫面不再變形。
·請相信它給你帶來的感覺
在你的客廳裡,是否已經有一臺液晶電視,你是否希望將它與客廳電腦連接起來,上網、玩遊戲、看高清視頻……但在進行這些應用之前,請別忘記實現「點對點」,否則將會出現意想不到的「遺憾」,因為在不使用「點對點」顯示時,液晶電視上的字體、圖像將會變得不正常,你將無法看到最佳的顯示效果。
所謂點對點(也被稱為1:1 Map或Dot by Dot),即視頻源的圖像構成像素的每一個點,它與液晶面板的物理像素點一一對應,此時二者出現一對一的映射(即點對點顯示),從而讓液晶電視顯示出與視頻源完全匹配的圖像。我們知道,在實際應用中,不管是電腦、HTPC、筆記本或XBOX 360,將它們與CRT顯示器連接使用時,都很容易獲得一個完美清晰的畫面。然而液晶電視屬於固定像素顯示設備,在實際應用中,視頻源解析度與電視的物理像素必須一一對應,液晶電視所顯示的畫面在清晰度、銳利度等方面才會達到最佳狀態,如果不能與之一一對應,顯示畫面模糊、文字發虛,這不利於用戶觀看圖像或瀏覽網頁。
在非點對點顯示模式下,畫面顯得極其粗糙
實現點對點顯示後,畫面明顯要清晰很多
舉個例子,一臺32英寸的液晶電視,它的面板解析度為1366×768,讓它與電腦、HTPC、筆記本等設備連接使用時,將顯卡輸出解析度設置為1366×768,此時液晶電視在顯示電腦畫面時,其實際顯示解析度等於1366×768,說明這臺液晶電視實現了點對點。總體來看,點對點對靜止畫面影響巨大,尤其是顯示文字時一定要點對點,否則字體模糊,點對點對動態畫面影響不大,但HDTV發燒友依然很介意這些細微的變化。
·了解可以選擇的點對點方式
從概念上來看,點對點要求視頻源和液晶電視的物理像素點必須1:1對應,但有時往往無法獲得「完美」效果,有時顯卡VGA信號解析度大於或小於液晶電視的物理解析度,導致無法實現真正的點對點,因而在實際應用中,液晶電視的點對點主要可分為兩種。
1. 全屏點對點
全屏點對點,即視頻源解析度與顯示設備的物理解析度一致。比如物理解析度為1920×1080的液晶電視,連接同解析度的HDMI信號源(如HTPC)進行點對點顯示時,全屏點對點顯示的圖像、視頻可以達到最佳狀態,不會模糊、變形,可以讓HDTV電影播放非常完美,同時字體顯示非常清晰,對於在液晶電視上瀏覽網頁、編輯文檔等應用非常有用。一般情況下,對於1920×1080的液晶電視,只要關閉過掃描功能,實現全屏點對點非常輕鬆。
這裡還要強調一下,要關閉液晶電視的過掃描功能,其實並不那麼簡單,有的液晶電視的設置菜單裡,會有一個「過掃描」選項,用戶可將它設置為關閉狀態(或將過掃描率調節為0)。然而遺憾的是,一些物理解析度為1366×768的液晶電視並沒有提供過掃描設置選項,但從筆者的使用經驗來看,這些液晶電視的設置菜單中提供了HDMI、DVI或PC幾種連接模式,連接電腦使用時只要設置為「PC」模式就沒有過掃描,而使用HDMI或DVI模式時有2.5%的過掃描,此時顯然無法直接實現全屏點對點,必須通過一些特殊方法來實現。
2. 非全屏點對點
第二種是非全屏點對點,即視頻源解析度小於或大於顯示設備物理解析度。比如物理解析度為1366×768的液晶電視,連接1360×768解析度的VGA信號(如筆記本),由於視頻源輸入到液晶電視顯示時,水平方向1360比液晶電視的1366少了6個點,畫面將會以居中點對點顯示,左右兩邊留黑邊,或者靠畫面的右側點對點顯示,左邊空出一塊黑邊;如果連接1368×768解析度的DVI信號(如PC機)全屏點對點顯示,而多出的2點在屏幕外不會顯示。在這種情況下,將液晶電視用於播放電影或看圖片時不會有大礙,但在瀏覽網頁、編輯文檔時,文字邊緣會出現模糊的現象。在與電腦連接使用時,多數1366×768的液晶電視默認以非全屏點對點顯示,所以咱們必須手動設置全屏點對點顯示。
對於液晶電視而言,用戶無非將它與各種高清播放設備配合使用,用戶需要根據實際的娛樂應用,了解什麼情況下需要點對點,什麼情況可以不考慮,如果液晶電視與DVD、XBOX360、PS3等設備連接使用,就不用考慮點對點的問題;如果要連接HTPC、筆記本、PC等設備播放720p或1080p的高清視頻,由於液晶電視可以接收1920×1080圖像或採用縮放電路將1920×1080圖像處理為1366×768,所以點對點問題也不用考慮;如果將液晶電視當顯示器使用,平時除了顯示HDTV電影,還想播放普通視頻、圖片、瀏覽網頁、編輯文檔等日常應用,那麼必須實現全屏點對點,否則顯示效果將會大打折扣。
·手把手教你實現全屏點對點
現在筆者以自己的電視為例,和大家分享一下實現全屏點對點的經驗。筆者的液晶電視為創維32L98SW,它的物理解析度為1366×768,具備了VGA和HDMI接口,但筆者的GeForce 6150(集成顯卡)只有DVI和VGA接口,找來一根VGA雙頭視頻連接線,在待機狀態下將電腦與液晶電視連接起來,首先打開液晶電視電源,使用遙控器將視頻源調節為「電腦」(如果使用HDMI線連接,此時應該將視頻源調節為「HDMI」)。接下來,打開電腦電源開關,此時在液晶電視屏幕上就會出現電腦開機畫面,登陸Windows系統之後,起初畫面會居中顯示,兩邊有黑邊,圖像和字體顯示模糊。
現在,進入系統的顯示屬性窗口,筆者的屏幕解析度默認顯示為1440×900,而液晶電視的物理解析度為1366×768,遺憾的是,系統沒有提供液晶電視所支持的物理解析度,調節系統顯示屬性的屏幕解析度時會發現根本就沒有1366×768這個選項,這就意味著,顯卡VGA輸出的信號解析度無法與液晶電視的物理解析度一一對應,而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讓顯示屬性中具有1366×768解析度選項。
「顯示器設定→設定」選項(圖1)
筆者採用的方法是使用PowerStrip軟體來自定義解析度。運行PowerStrip軟體,滑鼠右鍵點擊系統任務欄的圖標,依次選擇「顯示器設定→設定」選項(圖1),在彈出的窗口中點擊「進階時序選項」按鈕(圖2),然後點擊「自定解析度」按鈕(圖3)。
點擊「進階時序選項」按鈕(圖2)
點擊「自定解析度」按鈕(圖3)
在「應用者定義及預設解析度」下,有很多解析度可供選擇,筆者選擇了「1366x768p 60Hz (LCD/TV)」,但此時該窗口右邊的「水平方向」顯示的是1360(圖4),將它改為1366後點擊「新增解析度」按鈕,此時屏幕會黑一下並彈出一個提示界面,點擊「確定」後繼續設置。再次進入「顯示屬性」,現在就可以看到1366×768的解析度選項了(圖5),選擇該解析度後整個畫面能夠完整顯示了,但字體邊緣還是有些模糊。
該窗口右邊的「水平方向」顯示的是1360(圖4)
1366×768解析度選項(圖5)
現在打開「進階時序選項」窗口,大家可以看到「水平掃描頻率幾何圖形」選項下依然顯示1360(圖6),看來實際顯示解析度依然少了6個像素點,將1360改為1366後字體終於能夠清晰顯示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是因為儘管已經將水平解析度改成了1366,但這只是更改了屏幕解析度,而實際上液晶電視具有過掃描能力,默認情況下依然會以水平1360這個像素顯示,而在此強制增加了6個像素點後,液晶電視就會以1366×768物理解析度進行點對點顯示了。
「進階時序選項」窗口圖6
·小知識:實現點對點的條件
液晶電視要實現點對點,首先要考慮連接方式,在電腦與液晶電視的配合使用中,一般採用VGA、DVI、HDMI、分量、AV、S-VIDEO等接口,AV、S-VIDEO屬於低解析度接口,基本上不用考慮了,而分量、HDMI等接口在顯卡上很少見,DVI接口則很少出現在液晶電視上。因此,VGA連接就成為實現點對點的較為常用的方式。當然,用戶也可考慮採用轉接頭的方式來實現HDMI點對點,即使用DVI轉HDMI接頭加HDMI線的方式來實現點對點,不過,這種方式在實現步驟上較為複雜且需要較高的設備成本。
點對點測試與調校
液晶電視與電腦、筆記本、HTPC等設備連接使用時,要想判斷是否成功實現點對點顯示,最顯而易見的方法就是看字體的顯示效果,如果字體邊緣顯示模糊,說明沒有實現全屏點對點顯示,如果字體顯示清晰,說明點對點完美實現。不過,字體模糊有時並不代表沒有實現點對點,因為有時顯示驅動和液晶電視存在一定的兼容性,此時並沒有完全調校好液晶電視,液晶電視的畫面效果處於非最佳狀態。
將每根線都調到清晰顯示(圖7)
但大家可以藉助Displaymate來進行檢測並校正到最佳顯示效果。該軟體不僅能檢測液晶電視是否實現點對點顯示,還可以幫助採用VGA連接方式的用戶調整合適的顯示像素,做到真正的點對點。運行該軟體後,點擊「Sharpness and Resolution」按鈕,裡面有水平和垂直兩個測試畫面,將每根線都調到清晰顯示,並調節像素讓波紋消失,就說明實現了點對點顯示(圖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