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點對點」解決問題 「手把手」開展培訓乳山把「課堂」搬到農民田間地頭
「手把手包教包會,很實用,對胃口!」近日,在乳山市南黃鎮北斜山村陳國海家的蔬菜大棚,乳山市農業農村局的農技人員把「課堂」搬到了農戶地頭,根據農民實際需求「現場定製」技術指導,開展「面對面」「點對點」「一對一」培訓諮詢和技術指導服務,收穫了大棚種植戶們的一致好評。
為解決農業生產中的「急」「需」「難」等問題,自全市幹部作風大改進行動開展以來,乳山市進一步充實產業扶貧技術專家庫,發揮農業專家作用,精準服務「三農」工作,組織專業技術培訓進「地頭」,組織現場實踐教學,手把手幫助農民速成「種養達人」。
「蘋果要剪枝了,組織農民到果園手把手教。草莓該施肥了,就到大棚裡進行現場指導。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
不僅如此,農技人員結合農民特點、學習規律和生產經營需要,不定期地深入各鎮區街道的田間地頭,幫助種植人員分析蔬菜新品種,指導病蟲害的防治。
農民是鄉村振興的實施主體,現代化農業建設需要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充當生力軍。為進一步優化「三農」服務,乳山市把開展農民培訓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有力抓手,讓幹部深入基層發現群眾需求,解決群眾難題,整合系統資源,開展分類培訓,打造農民培訓直通車,全力提升農民綜合素質,激發了農民投入鄉村振興的巨大創造力和潛力。
在加強農民知識培訓的同時強化技術推廣。針對農民渴望增加農業技能的需求,通過分布於全市的培訓基地、田間學校,把課堂移到田間、實踐搬進基地,就地培訓農民果園管理、農業種植等實用技能。今年乳山市先後承辦了小麥綠色防控現場會、草地貪夜蛾防控現場會、花生新品種展示及高油酸花生綠色高產栽培示範會,通過開展新型職業農民技能培訓,使其成為新技術新品種的使用者、傳播者、受益者和家庭農場的領辦人。
為從源頭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乳山市積極開展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雙隨機檢查,從全市農資經營主體和農產品生產基地中隨機抽取一定比例,重點檢查農藥經營許可制度的落實情況,加大打擊銷售和使用禁限用農藥的力度,淨化全市的農資市場。
「客戶可根據掃碼了解到農產品的產地與聯繫方式、具體的操作方法,而且可深度追溯。掃碼系統是和農業局聯網,可以追溯到蔬菜的每一樣指標的含量是多少,能給大家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乳山市農業農村局通過邀請專家從優質農產品入手,利用已有信息化平臺,建設質量追溯體系,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推動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新模式,全面提升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如今,乳山市已篩選出蘋果、大姜、藍莓、草莓、茶葉、蔬菜等6大類、78個標準化基地,全部安裝配套農殘速測儀、條碼印表機、掃描槍等設備,還對農殘速測情況全程監控。尤其加強對「育苗播種-生產種植-倉儲物流-經營銷售」等重點環節的管控,反覆實踐、不斷調試,實現人員、技術、信息、操作相互磨合,成效不斷提升。截至目前,乳山市農業農村局已授權277個經營主體使用,發放食用農產品合格證過萬張。
為加強農業抗風險能力方面,乳山市強化農業保障體系建設。今年,以政策型保險為基礎保障,探索開展了藍莓、葡萄、生薑、茶葉4個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和村級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發展規模化糧油生產最低收入保險,加強了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目前,政策性農業保險涉及小麥、玉米、花生、蘋果、大豆、桃、溫室大棚7類,共投保15.97萬戶次,承保面積達到42.47萬畝次;茶葉、藍莓、葡萄和生薑特色種植業保險共投保273戶,1088.5畝;春玉米最低收入險共投保4.52萬戶、8.93萬畝,村級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發展規模化糧油生產最低收入保險共投保6戶、1134畝。
(文章來源:齊魯晚報)
(責任編輯:DF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