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課堂「搬到」養蜂場

2021-01-15 陝西法制網

「如何防治蜜蜂病蟲害?」

「蜜蜂怎樣安全越冬?」

……

蜜蜂養殖培訓課堂「搬到」了養蜂場。

11月18日,在藍田縣中蜂產業扶貧示範蜂場,來自西安市各縣(區)蜜蜂養殖大戶代表們日常養殖中遇到的難題,在專家現場傳授講解下,都一一找到了答案。

陝西省蜂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黎九洲正在為蜜蜂養殖戶代表現場講解蜜蜂防蟲害、防凍等知識。

脫貧攻堅以來,西安市將中蜂產業作為全市重點扶貧產業,通過發展中蜂產業帶動貧困群眾脫貧。全市目前共發展蜜蜂養殖戶6000餘戶,其中3000餘戶貧困戶因此走上了致富路,年戶均增收近萬元。此次培訓由西安市農業農村局畜牧處和西安市畜牧技術推廣中心主辦,旨在通過培訓,鞏固提升養蜂產業扶貧成效,促進群眾增收致富。

來源:陝西日報

編輯:郭雅雯

作者/來源:西安農業農村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點對點」解決問題 「手把手」開展培訓乳山把「課堂」搬到農民...
    原標題:「點對點」解決問題 「手把手」開展培訓乳山把「課堂」搬到農民田間地頭   「手把手包教包會,很實用,對胃口!」
  • 800名微型消防站隊員開展實戰培訓,課堂直接搬到了現場……
    為提升微站隊員撲救初期火災的業務能力,6月9日上午,2020年化工區微型消防站隊員培訓班正式拉開帷幕,對800名微站隊員開展理論和實戰的專業培訓,其中實戰培訓的課堂直接搬到了現場:現場講解、現場操作、現場考核……據上海市化學工業區消防救援支隊綜合指導科一級指揮員孫飛教員介紹,此次培訓時間為6月9日-6月12日、6月16日-6月19日,歷時8天,培訓人數共計800人。
  • 帶你走進中蜂老人的養蜂場
    之前寫過一遍關於中蜂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位80歲高齡養蜂人分享的一些養蜂經驗,一些網友也私信我想了解一下,今天我就有幸走進了這位老人的養蜂場參觀,並剛好遇到老人正大打蜜。在60年代只有養蜂才不是走資本主義道路、有利於民、老人才選擇養蜂。幾十年來屬研究型的飼養,工作之餘,全身投入,每月也有10多元蜂蜜收益,在當時也算不錯了。後來復員地方,從官到民,只有40多元的月收入養活一家老小六口人啊!再後來又由民到官,收入仍不能維持生機,那時就只能靠蜜蜂了。最早期蜂蜜每斤0.5元,50多年的艱辛歷程,到現在每斤120元。
  • 仰恩大學:把英語課堂搬到企業一線
    原標題:仰恩大學:把英語課堂搬到企業一線  探索實施邊教學、邊實踐的教改模式   仰恩大學:把英語課堂搬到企業一線   本報訊(記者 龍超凡 通訊員 陳章祧)「學校把英語課堂搬到企業一線,給我們提供了純英語學習、實訓與實戰的平臺,直接促使我的英語水平突飛猛進
  • 關於家庭養蜂場,怎樣才能把它辦好?
    關於家庭養蜂場怎樣才能辦好的問題,蜂部落認為應該從我們養蜂的目的來看,目前國內家庭養蜂模式並不是沒有,可以說大多數的養蜂場都是家庭模式,只是我們應該從銷售和品牌的角度考慮,如何把家庭養蜂場辦好,畢竟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我們應該充分考慮適合於現代的養蜂模式。
  • 山田養蜂場 用蜂膠為健康守護
    來自日本的山田養蜂場,從1948年就開始了養蜂事業,懷著對自然的敬畏與感恩,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積累,掌握了蜂製品的研發、製造的頂尖技術,涉足健康保健、天然食品、化妝護膚等多個領域,經過山田養蜂場長年的研究和調查發現,除紅蜂膠外,功效豐富的還要屬巴西產的綠蜂膠。因為生長在巴西的蜜蜂,有號稱「殺人蜂」般的高度攻擊性,守護巢穴抵禦外敵的本領相當強,所以它產出的蜂膠包含最豐富的肉桂酸衍生物、還有類黃酮等有益成分。
  • 三鄉成立全市首個養蜂專業合作社
    20日下午,五桂山大寮一個養蜂場,來自美國的客戶正在品賞蜂蜜。依託五桂山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周邊鎮區包括五桂山、三鄉、南朗等的養蜂業在悄然擴大,據了解,僅三地的蜂農即超過130戶。    記者文波攝    前天下午,五桂山大寮一個養蜂場比往日多了一份熱鬧,來自美國的數名客人在朋友的引領下,專程到這裡參觀並品嘗蜂蜜。對這裡產出的蜂蜜、周邊生態環境不時大聲贊好。    這個蜂場的負責人就是三鄉鎮蜂農鄒華協,出於冬季「追花」需要,不久前才將自己的蜜蜂群從三鄉西山搬遷至此。「這個山谷冬季氣溫暖,鴨腳木花又多,所以臨時搬來。」
  • 威寧農技專家 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
    培訓現場(劉軍林/攝)培訓現場,農技專家緊緊圍繞芸豆種植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詳細講解了芸豆從抽蔓期到開花結莢期的溫度、光照、水分、土壤及營養問題。同時,農技專家重點介紹了培育壯苗的科學技巧和高效栽培技術。農戶們聽後紛紛表示,受益匪淺,本次培訓解決了他們很多種植中遇到的難題。
  • 山陽農戶養蜂10年變身土專家,一年養蜂500多箱,收入超10萬
    養蜂走上脫貧致富路,在商洛已不是新鮮事。但是,一對年近花甲的夫妻,一年養蜂500多箱,收入10多萬元,這個數字,這種收益,讓一些老養蜂戶、養蜂專家都感到驚奇,都說這可能是創造了一戶群眾養蜂能力的極限。創造這一極限的人,就是山陽縣板巖鎮羅川灣村的潘春權、張世蓮夫婦。
  • 鳳岡養蜂達人赴上海充電
    培訓現場。 近日,鳳岡縣41個貧困村第一批40名養蜂土專家參加上海奉賢區森蜂園蜂業有限公司舉辦的黔北養蜂技術管理培訓。 這是上海奉賢區在幫扶鳳岡縣產業脫貧致富中,積極落實《貴州省創新職教培訓扶貧「1戶1人」三年行動計劃》,通過實施「貧困村致富帶頭人培訓」工程,選拔培育一支貧困村致富帶頭人隊伍,由鳳岡縣農牧局、縣扶貧辦聯合上海奉賢區創凡教育培訓中心共同舉辦《蜜蜂養殖致富帶頭人》培訓班。
  • 【脫貧攻堅萬裡行】 怒江養蜂人苦盡甘來
    原標題:【脫貧攻堅萬裡行】 怒江養蜂人苦盡甘來    怒江大峽谷的秋天,依然山花爛漫,清香撲鼻。這是蜜蜂採蜜的好時候,也是養蜂人管護繁忙之季。  「嘗一嘗,這種苦蜜全國獨一無二!」傈僳族年輕人餘金強輕輕揭開林間蜂箱,提起一片蜂巢,削下邊緣溢出一坨蜂蜜,遞到記者手中。
  • 俄羅斯遊記8:森林狩獵之偶遇養蜂場,俄羅斯蜂蜜天然純正
    書接上回,「壯漢」在森林打了山雞之後,我們繼續前行,沒再遇到獵物,「壯漢」講在森林深處有個養蜂場可以去看看,我們一起去養蜂場進發。到了養蜂場,首先迎接我們的是一條狼狗,並不咬我們,也不朝我們狂吠,一把撲在「壯漢」身上,顯然和他早就認識。
  • 竹山智慧養蜂造福6000餘蜂農
    在竹山,高科技養蜂已不是新鮮事。走進擂鼓鎮紅巖村蜂農全軍的養殖場,130多口蜂箱排布在路邊。2019年初,國家菸草專賣局扶持竹山縣發展中蜂產業,在全縣推廣「智慧養蜂」方式——採用新式蜂箱和活框養殖技術,給貧困戶提供蜂箱和蜜蜂,由養蜂專業合作社包技術培訓、跟蹤服務、回收蜂蜜。
  • 天水發布養蜂產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建成全國中蜂核心養殖區
    4.技術培訓常抓不懈。在甘肅省蜂業技術推廣總站的支持和指導下,市、縣區畜牧部門通過創業培訓、邀請專家講座、現場指導、發放資料等形式對廣大蜂農進行培訓,每年舉辦養蜂、畜產品期貨貿易等培訓班30多期,培訓全市技術人員、養殖場負責人、貧困養殖戶3000多人次。西聯蜂業、養蜂合作社等利用自身優勢引領帶動,進一步提高了農民的養蜂積極性,逐步形成了省、市、縣、企業相互協作的技術服務體系。
  • 加大蜂業科技推廣力度 穩定發展養蜂事業
    (五)標準化養蜂示範進展順利。依託國家現代蜂產業技術體系,在邛崍、彭州、郫縣、平武等地建立了4個標準化養蜂示範場。通過規模養殖、飼養良種、配備放蜂車和標準蜂機具以及養殖檔案建立,提高了蜂業生產的科技含量,降低了養蜂的強度,增加了養蜂效益。
  • 羅志榮:「我養蜂過上好日子了」
    羅志榮說起養蜂頭頭是道,經過幾年的摸索努力,他養殖的蜜蜂在當地也小有名氣,產出的土蜂蜜常常供不應求。村民們都說他是養蜂名人、致富能人。殊不知,五年前他也是新豐村裡的貧困戶,他和妻子兩人靠打零工供三個孩子讀書,全家過著拮据而艱辛的日子。是兩年前一場意外徹底改變了羅志榮家一貧如洗的情況。
  • 科學網—科學養蜂 甜蜜致富
    養蜂承載著當地百姓的脫貧致富夢想,全縣有2160餘戶農戶從事中蜂養殖。曾經當地養蜂主要靠天,蜂農希望提高養蜂技術卻不知從哪做起。 蜜蜂所專家團隊深入寧陝調研,積極開展扶貧扶智工作,並確立了飼養室研究員李建科作為對口寧陝幫扶責任專家。從此李建科帶領團隊與寧陝結下了不解的「蜂緣」。 「當地雖有養蜂習慣,但老百姓並不會科學養蜂。」李建科表示。
  • 【話題】在日本,養蜂正在從娃娃抓起
    這所學校開設了獨具特色的課外活動,在校園中放置蜂巢,安排當地的養蜂專業戶定期到學校指導,吸引有興趣的同學加入與課程相對應的社團——「養蜂部」。據日本《東京新聞》報導,該校今年加入「養蜂部」的同學有35人,每周四下課以後,同學們都會到校園內、或者養蜂場參加觀察活動。
  • 你認為養蜂專家真的會養蜜蜂嗎?養蜂人:能養好蜜蜂的未必是專家
    養蜂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存在蜂種、區域等差異,因此,中蜂專家不一定能養好意蜂、北方養蜂專家不一定能養好南方蜜蜂,反之亦然。另外,專家所處的時代不同,也許專家當時的養蜂技術還不如現在的你咧。 (1)中蜂鼻祖 姜岐是有文獻記載(東漢時期)的第一位中華養蜂和傳授養蜂技術的人,被稱為中國養蜂史上的鼻祖。姜岐開創了我國人工馴養野蜂的歷史先河,傳授的弟子遍及各地,學養蜂的人絡繹不絕,當地從事養蜂的就達300餘戶,一些遠道慕名而來的人,紛紛選擇姜岐為鄰居學習養殖,蜜蜂養殖戶增加到數千家。
  • 在那山花爛漫處 易翔蜂業與天下養蜂人共話養蜂之事
    而在這「追花奪蜜」的旅程之中,常年與蜂農相伴的,除了漫山遍野的蜂群和滋味香甜的蜂蜜,還有養蜂路上不可避免的換脾等問題,所幸「此道不孤」,同樣關注養蜂事業的36年老品牌易翔蜂業,攜旗下巢礎、蜂箱等養蜂產品,幫助養蜂人解決了這養蜂之旅上的諸多麻煩。夏天不墜,冬天不脆脾的巢礎,春繁期也跟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