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教授李紅良先後被武漢大學教授霍文哲、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舉報學術造假;他的兩個女兒則因《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獲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引發網友質疑。多次陷入爭議漩渦後,近日,媒體報導,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已被免去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以及模式動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職務,並於9月15日主動辭去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職務。
網傳李紅良被武大免去兩職務並辭任基礎醫學院院長
校方回應:確有此事
9月16日,梨視頻爆料李紅良教授被武漢大學免去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及模式動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這兩個職務。
此外,在9月15日的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換屆大會,李紅良主動辭任基礎醫學院院長職務。
圖源:梨視頻
不過當時由於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官網的現任領導上,李紅良仍在其中,所以消息真實性未知。
截圖自9月17日
9月16日下午,財新記者從武漢大學方面確認,9月15日,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領導換屆,李紅良主動辭去院長職務。
另外,據武漢大學信息公開網,5月6日,李紅良已被免去武漢大學動物實驗中心主任和武漢大學ABSL-III實驗室主任職務。
並且,根據武漢大學審計處公布的通知,武漢大學審計處已派出審計組, 從 2020 年 9 月 1 日開始,對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進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
圖片來源:武漢大學審計處
也就是說,自今年 5 月至 9 月 15 日,李紅良接連失去了三項行政職務,分別為武漢大學 ABSL-Ⅲ 實驗室主任、武漢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IMA)所長、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
儘管,目前尚不清楚李紅良辭職以及被免職的原因。但據武漢大學內部人士透露,基礎醫學院四年換屆一次,理論上院長可以連任兩屆,而李紅良此前只擔任了一屆院長。
並且,在此次換屆大會上,李紅良做了擔任四年院長工作期間的個人總結。現場照片顯示,其任期目標為「填坑、還債」,解決「辦學條件嚴重落後、高層次人才嚴重缺乏」的問題。李紅良表示,「在任職的四年中,沒有領學院一分錢工資,沒有佔學院一寸實驗室,沒在學院報銷任何差旅費」。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個人總結的PPT最後寫道: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蕩蕩做事,感謝大家的支持,做的不好的地方請原諒。而這似乎也是在回應此前所涉及的各項學術造假風波和網友質疑。
值得一提的是,小募注意到,武漢大學學術委員會也於近日正式換屆。
截圖自:武漢大學新聞網
李德仁為主任的學術委員會為第二屆。9月10日教師節當天,武漢大學最高學術機構——校學術委員會的換屆儀式在老圖書館舉行,正式聘任第三節學術委員會。此前的7月13日,武漢大學官網對學術委員會委員候選人進行了公示。
從名單來看,學術委員會成員由23人擴充至45人,新一屆的學術委員會中只保留了三張舊面孔,第二屆學術委員會委員劉泉聲擔任第三屆副主任,鄧子新和龔健雅繼續擔任委員。
此外,接替李紅良擔任A3實驗室主任的藍柯也在第三屆學術委員會委員之列。
李紅良是誰?
曾屢次陷入學術不端爭議漩渦
李紅良,理學博士,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二級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曾任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武漢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動物中心主任等。主要研究方向為心腦血管代謝性疾病的發生機制和預防,以及基因工程動物模型的研究。
至於這位集各項榮譽和地位於一身的學術大佬,為何會成為一名風口浪尖的人物?這事兒還得從李紅良團隊2018年捲入的學術造假風波說起······
李紅良捲入風波始於2018年1月。
當年的1月2日,李紅良團隊在影響因子超過30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半個月之後的1月18日,同校教授霍文哲通過媒體曝光舉報,質疑李紅良團隊2017年2月及2017年5月發表在《自然-醫學》上的兩篇論文:《靶向CFLAR改善小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和《多泡體調控蛋白Tmbim1通過靶向Tlr4的溶酶體降解改善小鼠和猴子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霍文哲認為,李紅良團隊在關鍵的動物實驗部分存在實驗周期、動物數量均不足兩大問題。
隨著事件的發酵,李紅良從碩士起發表的更多論文被質疑同樣存在造假問題。
不過,這場舉報在校方調查後給出了結論。2018年1月29日,武漢大學在其微博發布了《關於李紅良團隊被舉報學術不端的調查意見》,認為李紅良團隊被舉報的相關內容不存在學術造假,但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存在個別疏漏。
然而就在2019年末,李紅良再次陷入風波中。當時一張網傳截圖顯示,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站出來實名舉報李紅良學術造假,「建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有效、有膽魄地徹底調查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17年如一日明目張胆的造假」。
之後媒體把網傳截圖發給饒毅本人求證,饒毅回復稱:「沒有發出,有過草稿。」
最近一次的風波,是其捲入女兒「喝茶抗癌」獲獎爭議。
2020年7月16日,武漢小學生姐妹研究「喝茶抗癌」獲獎一事被報導後引發網友廣泛關注。
當時,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上可見這樣的內容: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一對三年級、五年級小學生參加了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榮獲小學組三等獎。
該項目名為「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項目簡介中提到,用綠茶提取物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G作為受試藥物,研究其在裸鼠肝臟腫瘤疾病模型中的體內藥效。
藥物治療後25天,發現EGCG組小鼠腫瘤體積較生理鹽水組和阿黴素組小,本實驗表明綠茶提取物兒茶酚EGCG有一定的抗腫瘤效果。
圖片來源:第 33 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網友質疑,該項目需要研究者進行小鼠實驗,且實驗對邏輯性要求很高,小學生難以完成。據媒體報導,這兩名小學生的父親正是李紅良。
對於此事,李紅良曾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應:「我沒有參與女兒的實驗研究。」「我個人認為這次研究、申報都是符合規範的。」武漢科協也於7月17日發聲明回應稱,實驗想法由學生提出,在指導老師的演示教學後,學生獨立完成實驗並得出報告結果。
目前,據學校知情人士在採訪中透露。李紅良現在在學校基本沒有行政職務,換屆的時候,李紅良提出辭職,新院長正在選舉中,目前還不知道新的結果。
更多資訊請關注中國科學人才網頭條號
來源:梨視頻、武漢大學新聞網、封面新聞、每日經濟新聞、財新網
本期編輯:科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