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國內的學術環境,外行人自然是覺得高大上,要知道,從事學術研究,學歷上至少都是博士起步。內行人,尤其是經歷了研究生學習階段的學子們,無盡的試驗,無數次的熬夜通宵,在導師很少現場指導的情況下,稍微做出點成績,還不能獨佔論文的署名。
好不容易熬出了頭,不過因為缺乏頂尖實驗室或者名師的指導,只能想著到國外高校去鍍鍍金,再返回到國內求職,進入了大學之後,還要經歷從助教開始的漫長曆程。即便是走研究崗,從助理走到研究員,這也是一個極其漫長的歷程。
不過,這些都是對一般人而言的,如果你有一個好父親,他本人早已經評為了正高級別,而且還達到了二級教授的水平,在他擔任名校的院所帶頭人之後,還可以指導著你,完成一些他研究專業的邊角料問題,比如——如何喝茶抗癌之類的話題。
今天要說的這位,便是被2007年就擔任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的饒毅教授,在2019年年底進行實名舉報,稱其十數年學術造假如一日的武漢大學3A實驗室的主任,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前院長的李紅良教授。
其實,對於普通人來說,或者說對於學術圈之外的人來說,這些學術界的頂級大佬之間的問題算得上是神仙打架。不過之所以李紅良教授的問題比較受關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李紅良教授還在讀小學的孩子,曾經寫出了喝茶抗癌的論文,而且還因此獲得了全國三等獎的新聞。
媒體盤點發現,從2018年新年開始,李紅良教授就曾經被人質疑學術造假。其實對於一般人來說,學術造假的問題或許不是那麼嚴重,但是讓一個孩子寫出論文,這樣給孩子增加履歷和加金光的做法,最後是否會讓他的孩子和同齡人競爭中,站上了制高點,下一步讀書考大學,是否會比別的人容易一點呢?
李紅良教授本科就讀於廣東醫科大學,此後三年的時間攻讀了暨南大學的碩士學位,2002年碩士畢業之後,便前往我國醫科類院校的頂尖名校——北京協和醫科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請注意,協和醫科大學雖然只是依託於協和醫院,從面積和規模來說算得上比較袖珍,不過卻是我國頂尖的醫科類名校。
在這麼一所名校裡面,李紅良教授能夠在短短的三年時間獲得博士學位,足以說明其個人的學習能力以及在醫科領域的天賦。2005年博士畢業之後,李紅良院士先後在哈佛醫學院以及多倫多大學從事博士後工作,以及負責相關的項目。
單單從履歷上來說,李紅良教授的學習能力絕對是比一般的人要強很多的,這裡的一般人,是指暨南大學的醫科生碩士,以及協和醫科大學的博士生們。
近日,媒體發現在武漢大學校內的某次會議上,李紅良教授辭去了該校基礎醫學院院長的職務,而在這之前,李紅良教授的職務中已經少了兩個,分別被免職。
事情進展到這一步,實際上對於李紅良教授來說,或許算不得壞事,現年也才46歲,就可以擔任正高級別正教授中的二級教授,而且依託武漢大學豐富的科研資源以及強悍的科研團隊,放下那些功與名,利用自己的學識和見識潛心於研究,年富力強的階段,用心地做好專業的研究,說不定最後還能夠出大成果。
學術,對於一般人太過於陌生,這些人不同於商人或者官員,很少被公眾接觸。其實,如果一個從事學術的人想要走上官員的道路、並不難,想要在自己的科研發展中為個人牟利、也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如果真的將注意力放在了沽名釣譽或者是爭取利益的話,那還不如直接就當一個名副其實的商人或者官員。
科學發展,相對於官員的權利或者商人所掌握的金錢,意義更加的重大。尤其是今年以來發生的疫情問題,更是顯示出了人類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脆弱,科學的確是可以無國界的,因為一項重大的發現可以造福整個人類。不過,如果僅僅只是將視線集中在小名小利上面的話,那麼耽誤的不是個人的精力和能力,更是浪費了國家的相關資源。
最後,希望在外部存在壓力、我國科學技術發展彎道超車的關鍵時刻,廣大科學工作者能夠潛心於研究,用自己的學術成果為國家的發展貢獻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