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是一名理工科男,大學本科畢業後入職一家企業,每天忙忙碌碌、日復一日的過著標準的「碼農」生活。直到30歲,小王決定報考公務員,希望能換一種模式生活。其實,在大學剛畢業時,身邊父母、朋友都勸小王報考公務員,但是小王從內心深處很牴觸,他不甘心過那種「一眼就能看到退休」的生活,他希望能到社會闖蕩一番。然而,生活並不是小王想像的那樣,畢業以後,小王前前後後換了3家企業,雖然工資也隨著增長了不少,但是每天周而復始的加班、隨時可能會有被辭退的壓力,已經讓他厭倦了現在的工作環境,所以想試著考一考公務員。他知道,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考試年齡一般限制在35周歲,所以他還有四五年的時間可以拼搏一下。
但是,事情往往沒有想像的那麼輕鬆。在參加了兩次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考試失敗後,小王發現自己其實已經錯失了「考公」的黃金期。特別是2020年國考報名時,雖然招錄的崗位和人數比2019年增長了不少,但是比照自己的條件篩選完職位表後,自己能報的崗位寥寥無幾,基本都是三不限崗位。每當在考場上看著那些二十出頭,那些還充滿學生氣的面孔時,小王感覺自己頓時失去了競爭的勇氣。
其實,像小王這種人並不在少數。一些人在社會工作了很多年後,突然想著考個公務員來換換生活方式。那麼,30歲以後才決定考公務員,都失去了哪些機會呢?
一、大學畢業當年(22、23歲)
在畢業的當年,作為應屆畢業生,具有其他社會人員不可比擬的考試優勢:
首先,可以報考選調生。很多省份定向選調生的培養政策非常不錯,有的省份在公告明確規定,符合一定條件的選調生會分配到省市級機關,比如,2020年湖北選調生招考公告中明確規定:「定向選調職位以及武漢市面向專項選聘生集中選調職位的選調生,由各市州黨委組織部根據專業特點和現實需要,分配到市州直單位工作;其他集中選調職位的選調生,由各市州黨委組織部分配到鄉鎮(街道)工作。」所以,符合選調生報考條件的學生,千萬不要傻傻錯過機會。
其次,可以報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有相當一部分崗位是「只限應屆生」報考,也有一部分崗位對工作經歷不限制,所以作為應屆畢業生,可以很容易找到適合自己崗位。
另外,一些國企只面向應屆畢業生的校園招聘。比如國家電網、菸草、銀行等部門每年都會在相對固定的時間在某些高校開展校園宣講,進行校園招聘。假如社會人員想進入這些企業,除非有非常過人的技術和能力,否則基本是沒有什麼機會的。
最後,可以報考服務基層項目。比如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計劃」志願者,還有一些省份會有一些地方性的基層服務項目。這些項目基本只招錄應屆畢業生,一般來說,這些服務基層項目人員是沒有行政編制或事業編制的,但是國家有不少扶持優惠政策,比如每年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招考都會拿出一定數量的崗位定向招錄服務基層項目人員,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二、大學畢業兩年(24、25歲)
在大學畢業兩年內是屬於擇業期,有些省份出臺政策,將擇業期延至三年。有些要求應屆畢業生的崗位,也是允許處於擇業期或者在擇業期內具有派遣資格的人報考的。這也就意味著,畢業兩年或三年內,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在報考公務員、事業單位時,既可以選擇要求應屆畢業生的崗位。另外,也有一部分國企招聘的崗位,也許允許畢業一兩年內的學生報考的。
三、大學畢業三年以上(26歲以上)
一般來說,這個年齡段的人,基本上已經具備了兩年年的時間,在報考公務員時,可以選擇要求有基層工作經歷的崗位,也可以報考不限工作經歷的崗位。但是可選擇的空間相比剛畢業的時候,已經大大縮減。
我們可以到,現在的考試對年齡要求的非常嚴格,很多考試基本上年齡的最高極限是35周歲,而且一些事業單位考試要求是30周歲以下,這就是為什麼總是說「考試要趁早」的原因了。假如你想進入機關單位,想進入國企工作,一定要珍惜應屆畢業生這個身份,一定要珍惜剛畢業前兩三年的考試黃金期。如果說等自己在社會上工作了很多年,才想去考一份這種所謂的「鐵飯碗」工作,說實話,如果沒有很過人的能力或技術,很有可能會是一個悲劇。
公考政策新變化:多省招錄人數增長,是否意味上岸會變容易些?
公務員考試四大「霸屏」專業:考得好不如報得好,專業好才是王道
研究生報考公務員三大優勢:工資待遇高、報考選擇廣、晉升空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