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有孩子的家庭都知道,只要稍不注意,寶寶就容易「上火」。
此時家長不要只顧著著急,區分孩子的「火」是從哪裡來的更為重要,這樣才能對症「祛火」。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上火了?
「上火」這個詞彙主要用於民間,在中醫範疇中被稱為熱症。
中醫理論認為,由於人體內部的陰陽失去平衡,而且又內火旺,這才導致了上火。主要症狀是嘴角糜爛、咽喉疼痛和尿黃等。
若要判斷寶寶是否上火,要觀察肛門的顏色,粉紅轉紅,越紅「火」越盛,大便通常也比較乾燥,這是綜合表現。
當然,不同類型的上火表現症狀在各部位都有所不同,需要更加深入的了解。
不同類型的「上火」:
1. 肺火
如果孩子上火的根源為肺部,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喝水太少了,可能還有脾胃積熱的緣故。
肺火的表現症狀基本都集中在了上呼吸道,主要為嘴唇乾裂、鼻塞流涕、咳嗽痰多等。
2. 肝火
「肝火旺」是中醫的特有詞彙,是肝部的陽氣旺盛導致的熱象。
中醫還認為,春天是肝火的易發季節,情緒波動幅度較大容易造成肝氣鬱結。
肝火旺的主要表現特徵是,脾氣煩躁易怒、心情焦慮等,高發人群是些性格偏內向,不喜歡玩鬧說話的孩子。
小島有話說:若寶寶的眼角出現眼屎,且易發脾氣、不聽話,多半是肝火旺盛。
3. 心火
心火和飲食上的關係較為密切,如果食用過量的辛辣或滋補類的保健品,容易造成久蘊化火,進而導致火氣熾於心。
心火的表現形式為:口腔有潰瘍、尿急、夜晚哭鬧等。剛斷奶和學說話晚或話少的孩子,易患心火。
小島有話說:寶媽也可以觀察寶寶的舌頭,若舌頭、舌邊發紅,說明有心火。
4. 胃火
此可謂是「萬惡之首」,主要由胃部積食引起,也是導致前面說的肺火、肝火和心火的主要原因。
口臭、流口水、潰瘍、大便乾燥、盜汗、舌苔厚大等,都是胃火的表現症狀,春天需首要預防。
小島有話說:若寶寶大便困難,且不為軟黃便,也要提防胃火,家長要注意不要餵食過量。
「火」的根源找到了,接下來教大家如何給孩子降火
1)降肺火
家長應關注一年四季的變換,結合季節特點搭配和調整飲食結構。飲食上忌食辛辣和油重的食物,適度運動並保持睡眠時間充足。
剛剛出現肺火症狀時,可以給孩子多吃些梨,或用金銀花和菊花等泡水飲用。
2)降肝火
這類孩子主要表現在脾氣上,家長們可以多多調節孩子的情緒,平時多注意傾聽他的感受,不要過於強勢。
對孩子來說,保持心情愉悅最好的方式就是玩耍。家長下班後多陪孩子玩會,周末去遊樂場等,都可以有效使「肝氣通達」。
3)降心火
蓮子、苦瓜和綠豆等性寒涼的食物,是降心火的首要之選,而且,綠豆不但消暑還有解毒的功效。
同時,家長也要注意讓孩子的心情保持平和,儘量避免情緒上特別明顯的開心和低落。
4)胃火
辛辣飲食和寒涼都是引起胃火的主要因素,孩子大都喜歡吃辣條或冰激凌類食品,家長可以做到對症下藥,減少孩子對這類食品的食用。
此外,多給孩子吃些青菜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果情況嚴重,可以吃些消食片等藥品調理。
不管是哪種「火」,其實都和日常飲食有些許關係。平時多注意孩子的蔬菜攝入,減少高油脂、高糖分等「垃圾食品」,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現代社會,各個家庭的物質生活都很豐富,容易造成營養過剩的問題,要想孩子少生病、少遭罪,就一定要控制在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