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
數據顯示:
❖ 2020年全球1930萬人新確診癌症,近1000萬人死亡;
❖ 每5人中就有1人將在其一生中患癌症;
❖ 每8名男性、每11名女性中就有1人將因癌症而死亡;
❖ 癌症診斷後5年生存人數約為5060萬;
❖ 乳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
❖ 預計到2040年,全球將有2840萬人被確診癌症。
一、乳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女性乳腺癌發病人數首次超過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
▲2020年,全球主要新發癌症類型、人數及佔比(數據來自IARC官網,藥明康德團隊製圖)
▲2020年,全球主要死亡癌症類型、人數及佔比(數據來自IARC官網,藥明康德團隊製圖)
世界範圍:
全球有超過226萬女性患乳腺癌,約佔所有新確診癌症人數的11.7%,佔女性新確診癌症人數的24.5%,居女性癌症發病人數的首位。在新確診的患者中,每8人就有1人是乳腺癌患者。
同時,有超過68萬人死於乳腺癌,約佔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6.9%,佔全球女性癌症死亡人數的15.5%,也是全球女性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症。
▲2020全球女性癌症死亡人數 (數據來自IARC官網,藥明康德團隊製圖)
中國數據:
2020年,中國新發癌症病例約457萬,其中乳腺癌患者有超過41萬,約佔中國所有新確診癌症人數的9.1%,佔中國女性新確診癌症人數的19.9%,是女性中發病人數最高的癌症。在新確認的女性癌症患者中,每5人中就有1人是乳腺癌。
同時,有超過11萬人因乳腺癌死亡,約佔中國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3.9%,佔中國女性死亡人數的9.9%,居女性癌症死亡率的第四位。
▲2020年中國女性癌症發病、死亡人數(數據來自IARC官網,藥明康德團隊製圖)
二、乳腺癌及其伴侶抑鬱率高
雖然我國乳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略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乳腺癌對女性患者及其家庭的影響依然不容忽視。
一旦被確診乳腺癌,患者往往要面對疾病打擊、心理失衡、焦慮抑鬱、工作危機、經濟壓力,甚至家庭變故等等。
在我國,手術在乳腺癌的治療中佔據重要地位。手術在切除腫瘤的同時,也傷害了「乳房」。術後,女性要面對的,除了胸壁凹陷、變薄、斜肩或脊柱側彎等外形損傷及生理創傷,還有由此誘發的心理創傷。據國內調查顯示,乳腺癌患者中,抑鬱症發生率11.6%-52.9%,焦慮症發生率14.9-61.9%。97.5%的失乳女性感到焦慮,93.3%的失乳女性自卑感增強。
不僅女性患者要承擔精神痛苦,其伴侶也承受著鮮為人知的精神折磨。一項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癌症》的研究顯示,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男性伴侶患抑鬱症等精神類疾病的比例,比常人群高出40%,且女性患者的病情越嚴重,男性伴侶患抑鬱症的風險也越高。若女性患者因乳腺癌死亡,其男性伴侶患抑鬱症的機率達到正常人的4倍。
避免乳腺癌傷害的最好辦法就是早診早治。隨著鉬靶篩查的普及,早期診斷率大幅度提高。而早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達到了95%。因此,女性要多關注自己的乳房,學會自查,以儘早發現可能的病變。
三、乳腺癌早期的5種症狀
1. 乳頭內陷
如果不是先天性乳頭回縮,二近期發現乳頭縮回,這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臨床表現,要引起警惕。
2. 乳頭溢液
乳頭出現自發性的血性分泌物,通常是病變的徵象。這往往會在內衣裡留下痕跡,要提高警惕。
3. 乳房皮膚凹陷
做這個動作自查:舉起一側手臂,高過頭頂,使胸肌收縮,這時觀察同側乳房的皮膚,如果有酒窩樣的皮膚凹陷,一定要儘早就醫。
4. 乳頭皮膚乾燥脫屑
如果乳頭突然變得乾燥,呈片狀、鱗狀的脫屑樣外觀,並向外擴散到乳暈和乳房,排除皮膚乾燥且症狀持續不緩解,可能是乳腺癌早期跡象。
5. 腋窩區淋巴結腫大
乳腺癌容易向腋窩淋巴結轉移。但有時候腋窩區有腫塊,而乳房區則沒有,很多人沒引起重視,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對於有高危因素的女性,篩查體檢最可靠。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指南》推薦女性40歲開始進行乳腺篩查。乳腺癌篩查40歲以上普通人群,B超和鉬靶是早期篩查的基本項目,建議普通人群最好40歲開始每年進行一次B超檢查,1~2年做一次鉬靶檢查。
乳腺癌篩查幾類特殊人群需要更早和採取更多方式來篩查:
❖ 有家族遺傳病史者,如果一級親屬或二級親屬患有乳腺癌,那麼其患病風險會明顯升高;
❖ 乳腺有不典型增生或小葉原位癌患者,屬於高危人群;
❖ 乳房部位經歷過放射性治療的患者,如接受過胸部放化療的肺癌患者。
這幾類人建議在30-35歲就開始定期篩查,並且縮短篩查間隔,每年一次鉬靶檢查,6-12個月做一次B超檢查,必要時每年再做一次核磁共振。
四、乳腺癌保乳術後放療
大多數早期乳腺癌多有機會進行保乳手術,同時需接受輔助放療以減少復發風險。通常,術後為期數周的全乳放療是標準治療。
為了優化乳腺癌的醫療,美國外科醫師學會癌症委員會制定了關於術後輔助放療指徵和時限的質量指標。
MASTRT質量指標規定:對於引流區域陽性淋巴結≥4枚的乳房切除術後女性,應於乳腺癌診斷1年(365天)內推薦或給予放療;
BCSRT質量指標規定:對於70歲以下的保乳術後女性,應於乳腺癌診斷1年(365天)內給予放療。
中國國家衛健委會發布的《乳腺癌診療規範》(2018年版)指出:原則上,所有接受保乳手術的患者均需接受放射治療。對年齡>70歲、乳腺腫瘤≤2cm、無淋巴結轉移、ER受體陽性、能接受規範內分泌治療的女性患者,可以考慮省略保乳術後放療。
該版診療規範指出:三維適形及調強照射有助於改善靶區內的劑量均勻性,降低正常組織的受照劑量,更好的處理乳腺與區域淋巴結照射野的銜接,在乳腺體積大、需要進行區域淋巴結照射的情況下更有優勢。同時,推薦採用CT定位並勾畫靶區,將CT圖像導入三維計劃治療系統上進行計劃評估,以準確評估靶區及危及器官的劑量分布。
參考資料:
1.2020-12-16 e藥環球《權威報告丨2020年,全球新發癌症1930萬,肺癌不再是最常見癌症!》
2.2020-09-27生命時報公眾號《超40歲女性每年都應篩查乳癌!這8類人尤其要當心》
3.2018-11-27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網站《乳腺癌診療規範》(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