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被幹掉了好多次,我饒了一些詞,可能不通順,但是應該能夠看懂。我實在不清楚為什麼會被幹掉那麼多次。
中國大學的招生原則是擇優錄取,也就是不看你的家庭收入。所謂的優秀,最直接的標準就是分數,分數高的就算是優秀,分數低的就不算優秀。那麼美國是怎麼錄取大學生的那?尤其是名校的大學生是怎麼錄取的那?
中國和美國的招生原則不一樣
廢話不說,直接說結論,美國的高校並不是擇優錄取,你要是有條件,你不優秀也可以錄取。
為什麼會這樣說那?咱們中國和美國的文化和對教育的理解完全不一樣,咱們中國人很難理解美國的高校錄取規則。
美國的錄取規則和中國完全不一樣。不是按照排名錄取,排名只是一個參考。那麼是按照什麼規則錄取呢?能夠寫在紙上的錄取規則是沒有的,也就是誰也不知道他們的錄取規則到底是什麼規則。別說考生不清楚,就是錄取的考官都不清楚到底是什麼規則。都是一切隨緣分,一切都是感覺。
所以美國不會出現冒名頂替的現象,也就是你的要是考29名,錄取三十名。這並不能保證你被錄取。同樣,你考了31名,錄取30名,也不說明你一定不會錄取。人家壓根就沒有必要去冒名頂替。人家直接把你頂替了就完事了。
教育公平和服務社區
估計會立刻炸了,這還有地方講理嗎?是的,絕大多數人感覺非常正常不正常,但是你不能去質疑這個規則,因為美國的好大學一般都不是公辦的大學,是私立的大學。人家有權利制定自己的規則。並且這個是完全合法的事情,相當於你開辦一家公司,然後制定規則,這個規則當然由你說的算,我怎麼經營我的公司,別人管不著。私立高校也沒有什麼主管部門,自己說的算。中國就算是私立高校,也必須聽從教育部的領導。這點中國和美國完全不一樣。
相當於我開一個公司,然後確定服務什麼客戶,我可以選擇服務什麼客戶,這個是我開公司的人的自由。分高的客戶我不愛服務我就愛服務分數低的客戶,你政府法院管不著。但是你要是對某個種族的人有歧視,說不服務某個種族的人,那麼這個法院是管的。
曾經發生或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就是曾經有一名優秀的華裔成績優異但是落榜,以違反教育公平打算起訴美國的一所著名大學。人家美國的大學的負責人感到莫名其妙,說我們大學從來沒有說要確保公平競爭啊,我們大學是要維護社區的利益。也就是說,我們大學就是要維護我們這個小團體的利益,公平不是我們的要求和追求。這裡的社區,不是咱們住的那個社區的概念,你可以理解為我們自己人。也就是要維護自己人的利益。
最近很多華裔和司法部門起訴美國的一些著名高校,但是他們不能以破壞教育公平的角度來起訴,是從種族歧視的角度來起訴,這樣美國的法院才會受理。也就是說你不能說我分高他分低,你錄取他,這個不公平,所以我告他。這樣起訴美國法院不會搭理你。你要這樣說,因為我是華裔,所以你不錄取我,這個涉及到種族歧視,因此我告你。要從這個角度來起訴他。
怎麼能夠上美國的名校更容易一些
雖然,沒有明確寫在紙上的規則,但是有一些潛規則,會讓你能夠有更大的概率上美國的名校。
美國上名校除了成績,最大的一個優勢是你的父母的學校。你的父母是這所學校的,你上這所名校的概率會大大增加。美國的高校有一個段子「一代藤校,代代藤校」。也就是父母是哈佛,兒女上哈佛的概率會很大。要是父母不是哈佛,那麼你的叔叔或者爺爺是哈佛也有加分,但是神奇的是舅舅相對就弱一些。這個可能就是所謂的社區的利益吧。
還有就是捐款,你要是捐助了很多很多的錢,那麼你的孩子上美國名校的概率會大很多。中國的一個富豪給美國的一所大學捐了很多錢,最後他的孩子如願上了那所名校。當然,你不能說明碼標價,拿出來多少錢,就可以讓自己的孩子上名校,但是你要是捐很多很多錢。你的孩子上名校的概率會大很多。當然了,這件事大家都心裡有數,也就是這個事情從來沒有被寫在紙上,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就是這樣執行的。
還有就是你認識一個重量級的推薦人。例如美國政府的幕僚,一定看好,不是本人,是美國的幕僚啊。當然了這個難度有點大,但是也不是不可能。因為美國的名校的影響力很大,一些分量輕的推薦人人家美國名校根本不買帳。但是你要是有一個非常重量級的推薦人,那麼你被錄取的概率也會大幅提升。當然,任何人都知道這個事情好像不太對勁,因為這個事情會引起什麼事情大家應該明白,但是這個就是美國名校的生態。
制度的合法
而美國的這種招生方式,雖然窮人也有機會,但是這個機會已經很小很小了。最可氣的事情是他們的所有行為都是一樣合法的,不會被追究,並且公然的存在。
最後,我非常不希望中國這方面向美國學習,總好過美國這種方式。人家可是明著來。
本人高校教師,教育類的話題,本人很願意和各位分享。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告知。本文原創,禁止任何形式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