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發布客戶端北京3月9日專電(記者方列 王麗 劉良恆 張麗娜)隨著中央八項規定不斷推進落實,各地吃喝歪風得到有效遏制。然而仍有一些「吃貨」官員們管不住自己的嘴,「不吃公款吃老闆」、「不進會所進社區」,可這些所謂的「企業食堂」、「家宴」的奢華程度卻絲毫不亞於豪華會所。記者在全國兩會上採訪時,部分代表委員們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吐槽。
「現在公款吃喝,隨意進出高檔消費場所的幹部確實少了!」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但是也有一些代表委員說,個別地方吃喝風仍
舊存在,只是變得較為隱秘,公款消費也變成了老闆買單,形成了新的利益交換。
【餐飲會所藏身小區公寓】
到高檔會所吃飯的人少了,開在居民小區的家庭式餐廳卻越來越多。記者曾到過一家專門供朋友圈消費的家庭會所,就在普通的居民小區頂樓,屋內裝修雅致,古董字畫別具一格,餐桌安排在臥室裡,客廳還是家庭式的布置,來的早的客人可以在客廳喝茶聊天,甚至還有專門的小房間供領導司機就餐。這些家庭會所掌勺廚師都是大酒店裡轉來的,經營者本人就是星級廚師,基本上每天只辦一桌酒席,不對外營業,只接待熟人推薦的客人。
雖說是「家宴」,還有的地方把接待點放到了農家,在北方某省記者曾被帶到一處接待點,看似是一個農家院,有花有草,還有紅色的磚瓦房,院內正殺豬宰羊。但走進屋內卻是一派富麗堂皇:紅木大圓桌替代了農家炕,接待辦的工作人員替代了農家的媳婦,成了服務員。
【隱秘「私人莊園」成新寵】
中部某省會城市一位企業家委員告訴記者,他曾受邀到某縣一個地產老闆的私人莊園參加一個小型飯局。出席者有10位之多,有企業老闆、局長、政協主席和退休縣長等人。「這個地產老闆的私人莊園很雅致,名貴樹木極多,兩棟別墅十分氣派,有池塘,有古香古色的亭子,飯局設在園內一棟傳統南方民居式樣的老宅內。」這個地產老闆告訴我們,這棟老宅是他父母留下來的,他花了大價錢對其進行裝修改造,僅堂屋內的金絲楠木香案就價值數百萬。
記者了解到,隨著社會上對幹部出入高檔消費場所的監督力度加強,一些位置隱秘,不對外營業的「私家莊園」成為部分「好吃」官員的新寵。廣東省紀委日前查獲了某區土地開發中心將國有儲備用地出租給企業建農莊會所,實際成了個別公務員的「第二食堂」和企業宴請幹部的場所。
【「企業食堂」專門接待官員】
「現在誰還到會所賓館吃飯啊?到我公司的食堂吃吧,保證不比外面差,全部是定點農家採購的,不僅衛生,更加安全。」春節前,浙江一家企業的負責人方先生的公司食堂每天都高朋滿座。「菜都是農家菜,關鍵是這邊沒有紀委的人來查,企業小食堂又不是什麼高檔場所,大家吃個安心隨意!」
中部某經濟發達縣一位做淨水設備生意的老闆告訴記者,他的生意主要走政府採購渠道,以前經常請政府官員到酒肆茶樓吃吃喝喝,中央明令禁止黨政幹部出入高檔消費場所以後,請政府官員出來吃飯越來越難了,他準備投資百八萬,在自己的廠區開個「內部食堂」,專門用來搞接待、宴請。「多年形成的官場吃喝風氣,不是一蹴而就能徹底改變的。在經歷了八項規定的嚴肅整治後,吃喝歪風也會有相應的變形,越來越隱蔽,查處難度越來越大。」這位老闆說。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科院專家朝克認為,「應該進一步加強查處的力度和幅度,反四風不應該留下死角。」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道真縣紀委書記鄭維勇認為,轉入「地下」的公款吃喝歪風,折射出反四風的長期性與艱巨性。一些官員認為反四風只是一陣風的運動,因此敢於繼續胡吃海喝。作風問題容易一抓就好,一松就反彈,因此必須紮緊制度的籠子,制定更細緻、更管用的落實細則,長期深入推進反四風工作。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奉化市滕頭村黨委書記傅企平表示,對於官員出入這些「變臉」的吃喝場所,紀檢部門應加強監管和明察暗訪,形成持續的監督態勢。同時要積極發動群眾進行監督舉報,形成全社會共同監督,人人喊打的局面,讓「吃貨幹部」無處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