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澱區的記帳戶武悅,每天都會打開手機「記帳寶」軟體隨時隨地記帳。自打用上了海澱區統計局隊開發的這套手機記帳系統,她再也不用和居委會工作人員預約領帳本,也不用事後費勁地回憶一天的支出。「不光比先前帳本記帳方便多了,還能幫助自家理財。老實講,過去是要我記帳,如今呵!是我要記帳。」
中國新聞社的周銳,近一個時期總能從手機微信上收到「統計微訊」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以前因工作需要,在統計數據發布的時點,他總要時刻盯在電腦跟前,如今「有了『統計微訊』,拿手機就能看到最新數據,實在是太方便了。」
對企業統計員而言,聯網直報往往只是他們「交作業」的一個平臺。如今,點開國家統計局聯網直報網站,就能看到一條有價值的資訊——《2012年行業年度發展系列報告》。這是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組織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為所有上報國家工業統計報表的企業獻上的一份「厚禮」。天津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統計員陳旭向記者感嘆:「這些報告對實際情況把握十分準確,提供的建議也很有指導意義。想不到還有這麼貼心的服務。」
聯網直報、手機記帳、PDA採價、統計微訊……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廣泛武裝下,中國政府統計正迅速邁向現代化。
歷史將記住
從此,在「服務型統計」大旗指引下,中國統計不斷迸發出新活力,發生著新變化,開拓出新局面。
充分依託現代信息技術打造服務型統計,是中國統計與時俱進,以理念創新推動統計科學發展的最新努力
新中國政府統計迄今已走過61年不平凡歷程。在一代又一代統計人不懈努力下,中國政府統計由封閉走向開放,逐步建立起了與國際標準接軌並符合中國實際的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框架,統計的生產能力有了跨越式的提高。統計用戶也從黨政領導逐漸擴展至各類經濟活動主體,從官方走向社會走進民間,統計的服務領域、服務對象大大拓展。
然而,伴隨著全球化、信息化、市場化、利益多元化不斷深入,各方面對統計的需求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統計該向何處去?「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中國統計人在求索、在思考、在轉變。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中國統計背水求戰,變革圖存。連續3年中國統計開放日活動的舉辦,向社會各界彰顯了中國統計進一步公開透明、規範統一、改革創新的決心和努力。以2012年初統計四大工程全面實施、年底全國統計工作會提出加快建設現代化服務型統計為標誌,中國政府統計正在開啟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服務型統計的提出,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體現了中國統計人對於統計未來發展方向的深邃思考。
首先,黨的十八大確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對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如何適應新形勢,反映新變化,滿足新需求,迫切需要政府統計部門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創新統計服務理念,提升政治文明,增強服務實效。
其次,服務型統計理念的形成,正值聯網直報、手機記帳、PDA手持終端採數、統計微信等一系列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武裝統計調查,統計生產力即將出現新的重大突破的前夜。統計流程如何再造、統計生產方式如何重組等一系列新的緊迫課題,迫切需要有一種新的指導思想來統籌新形勢下的統計工作全局。
服務型統計的提出,為中國政府統計未來發展指明了新的奮鬥方向。
——在服務型統計理念指引下,統計公共產品的提供將由以往生產導向型轉向需求導向型,將更加突出政府統計的公共服務職能,充分履行尊重社會公眾對於公共信息知情權的義務。
——服務型統計的構建依託了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服務意識貫穿於統計工作全過程,為統計流程再造與統計生產方式重組提供了明確的指導方向。對於降低中間環節幹擾、提高統計數據質量、減輕基層調查負擔、提高統計調查與傳播的及時性和便捷性,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從根本上契合了聯合國官方統計基本原則的要求。
——與世界官方統計普遍強調為用戶服務的理念有所不同,中國的服務型統計在強調服務統計用戶的同時,還強調要服務統計基層、服務統計調查對象,倡導在政府統計與被調查對象之間建立新型互惠型的夥伴關係。
新時期統計服務觀的提出,既是中國政府統計在政治文明建設上的新創舉,也是對世界官方統計發展理論的一種新貢獻,更是凝聚廣大統計工作者共同推動中國統計科學發展的一面旗幟。
經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刻洗禮,中國的服務型統計格局已是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
服務型統計理念為中國政府統計的改革發展指明了奮鬥方向,但如何打造服務型統計格局,並沒有現成藍本可以照搬,需要納群言,集眾智,真抓實幹。
一場「既務虛又務實」的大討論,掀開了打造服務型統計格局的序幕。
能源司分析說,與傳統統計產品相比,現代統計產品應具有「速度更快、頻率更高、內容更豐富、形式更精美、分析更深入、產品更系統以及服務更到位」等一系列鮮明特徵。
設計管理司提出,現代化服務型統計應既能最大限度滿足統計用戶的需求,又能相對減輕調查對象的負擔。設管部門將努力「整合優化指標、報表和制度,認真梳理分析指標的填報和使用情況,研究精簡的可行性」。
與以往歷次普查不同,緊鑼密鼓籌備中的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將首次推行PDA手持電子終端採集數據,普查方式將出現重大變革。普查中心表示,經濟普查方案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到基層實際,從制度設計、業務流程、工作安排上都要儘量減輕調查對象的負擔;同時,還要花大力氣做足普查成果後續開發應用的文章。
綜合司表示,綜合統計是服務的窗口和平臺,關係到整個統計部門的服務態度、服務形象和服務質量,今後力爭做到「多、快、好、深」——「多」就是要儘可能為公眾發布更多的統計數據;「快」就是要提高統計數據的生產和發布速度;「好」就是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多平臺展示統計產品,發布統計數據,儘可能方便社會各界及時獲取統計信息;「深」就是要針對不同的用戶群體開發個性化產品。
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是窗口部門的「窗口」,統計產品通過網絡及時提供給社會公眾,更好地體現服務意識,展現服務能力,實現服務價值。局資料管理中心負責人表示,今後將在統計產品可下載、可根據需要進行個性化編輯和定製、可提供數據可視化服務等方面下更大工夫。
本是一場務虛會,最後出現了抓落實的場面。局長馬建堂當場拍板,定下了7項抓落實的具體工作並逐一明確了責任人。
統計數據來源於人民,又服務於人民。只有植根於人民群眾,服務於人民群眾,統計工作才有生命力。如火如荼的統計系統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恰如一股春風、一場及時雨,推動和深化著服務型統計建設具體而生動的大實踐。
「教育實踐活動和統計系統建設服務型統計在目標上是一致的」,馬建堂強調,人民群眾是統計的衣食父母,是統計的堅強靠山,只有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真心回應統計用戶,真心服務調查對象,真心關注統計基層,真心接受社會監督,才能創造中國統計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他提出,要把建設服務型統計當做「統計系統教育實踐活動具體生動的大實踐」抓實抓好。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而服務源自心靈的溝通。國家統計局迅速將學習實踐活動與建設服務型統計緊密結合起來,既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各項部署和督導組要求,深查細擺找準問題,努力做到「規定動作」聯繫實際做紮實,又積極創新「自選動作」突出特色求實效。
局黨組班子成員帶頭深入聯繫點,進企業,進調查戶,訪統計用戶,深入到統計基層和調查一線紮實搞調研。面對面徵求統計服務對象意見,實打實了解基層統計人員和統計調查對象的呼聲,納群言,匯眾智。
在領導率先垂範下,過去幾個月裡,國家統計局各專業部門紛紛「開門納諫」,「入戶調查」,多渠道多形式徵集意見。徵求意見的對象來自方方面面,既有統計系統內,也有統計系統外;既有局機關,也有省、市、縣各級統計機構;既有鄉鎮統計人員,也有普通統計用戶;既有中央政府部門,也有地方政府領導;既有企業,也有住戶;既有在職黨員幹部,也有離退休同志。
群眾提出的意見,有些在現場就得到了一一回復,有些則被記錄下來實打實地抓緊整改。截至目前,國家統計局徵集上來的各方面原汁原味的意見建議約1300條,正在抓緊梳理當中。這就為構建服務型統計格局摸清了情況,搞實了需求。
同時,本著以什麼問題突出就著重解決什麼問題、什麼問題緊迫就抓緊解決什麼問題的原則,國家統計局各部門深入開展以面向統計用戶、調查對象和統計基層為主要內容的辦實事活動,推動服務型統計格局的形成。目前,已有20多個司級單位結合各自工作實際,提出了40多件實事抓緊整改。
例如,住戶辦積極開展「我當一月記帳戶」活動和「為了誰、依靠誰」參與式黨課,與來自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扶貧辦、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科院的統計用戶代表以及基層調查員和記帳戶們面對面交流,拿出了向調查戶反饋記帳結果、開展調查戶輪流承擔消費記帳可行性研究等5項具體措施。又如,人口司組織工作人員深入北京多個街道和社區,了解基層呼聲,真實體驗「勞動力調查」。再如,設計管理司提出了適當推遲部分企業統計月報報送時間、積極建立統計調查表測試評估機制等6項具體措施;投資司本著更加簡潔友好、科學可行的要求,按照以法人單位為調查對象、所需資料直接從企業資產負債表獲取的思路,提出了改革方案並開展試點;國際統計信息中心提出利用局政務微信「統計微訊」平臺,為用戶和公眾提供國際統計數據和信息……
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刻洗禮下,中國的服務型統計格局雛形已現,呼之欲出。
在服務型統計大旗引領下,中國統計正在激發新活力,呈現新氣象,煥發新面貌
統計的本質是服務,植根於統計人內心深處的服務意識一旦被喚醒,中國統計便以嶄新的風貌、全新的氣象,不斷擴展服務的內容、方式和領域。
為國家宏觀管理決策提供統計依據,是政府統計肩負的重要職責。圍繞準確反映國情國力變化、客觀描繪經濟運行趨勢、及時監測經濟社會變化,政府統計部門努力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近年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中國統計不斷加強經濟形勢調研,注重提高統計分析的敏銳性、及時性和針對性,積極拓展分析研究的廣度與深度,為中央和各級黨委政府提供了及時有效的決策參考。
統計數據既是宏觀管理決策的基礎,也日益成為微觀經濟活動乃至家庭生活決策的依據。中國統計及時全面發布統計數據,不斷加強統計指標詮釋解讀,進一步公開政府統計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流程,讓社會公眾正確理解和使用統計數據,努力發揮統計服務社會、服務民生的導向作用。
「統計局的數據解讀越來越豐富了!」日前,不少網友陸續在「統計微訊」的平臺上留下這樣的驚呼。打開中國統計信息網,翻閱過去一年以來的「權威發布」欄目,我們不難發現,自2012年12月份至今,國家統計局在發布重要數據的同時,都會附上相應的解讀。這些深入詳實的分析,一經發布便被媒體和相關人士大量轉載和引用。
然而,這些解讀有時也難以「餵飽」數據用戶,他們常常會通過各種途徑尋求更加豐富的信息。
「您好!這裡是國家統計局電話諮詢中心,請問有什麼可以幫您的?」在撥通了國家統計局的諮詢電話後,中國人民大學社會保障研究所副教授程永宏很快就得到了回應。一眨眼的工夫,他已順利聯繫到了國家統計局住戶調查辦公室的相關人員,並在幾分鐘後獲得了他所關注的基尼係數相關問題的解答。
每天,都有許許多多像
除利用現有平臺為社會各界和公眾提供諮詢服務外,統計人還「主動出擊」,積極探索藉助新媒體進一步提高統計服務質量。
2011年,在中國統計信息網的基礎上,國家統計局針對用戶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新媒體獲取信息的新潮流新趨勢,率先研究開發了「中國統計」移動資訊客戶端,為用戶提供中國官方統計的各類熱點問題解答以及即時新聞資訊。
2012年,又陸續推出「數據中國」客戶端與「統計微訊」,將統計資訊服務延伸至智慧型手機終端及微信平臺,統計人儼然成了新媒體時代的「弄潮兒」。
值得期待的是,在即將舉行的第四屆「中國統計開放日」上,還將為大家帶來新的驚喜——中國統計信息網新版資料庫。在新版資料庫中,指標量和數據量都大幅增加,功能更加健全,界面更加友好。
基層統計人直接面對廣大調查對象,為統計事業獻青春,灑汗水,他們是政府統計大業的根基所在。為基層減負,為基層統計人員服務,正在成為國家統計局機關工作者的意識自覺,大家不僅上心,而且動情。
「為進一步減輕調查對象和基層統計負擔,使統計報表和指標設計更加切合實際,現徵求對統計報表和指標設計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請結合本單位和本地區工作實際,提出現行國家調查制度中需要精簡的報表和指標的具體內容和意見。」
「關於重點服務業科技調查的相關資料,我已經通過QQ傳給您了,請您查收!」
「由國家統計局辦公室製作的《辦公室工作流程》已於近期錄製完畢,10月中旬將製作成光碟,下發給您!」
「在向企業提供PMI調查結果和相關信息的基礎上,下個月起我們會增加調查企業所在行業的月度景氣情況,為企業生產經營決策提供依據。」
瀏覽國家統計局各司級單位建立的「科技統計一家親」、「PMI採購經理群」等QQ群的內容,點點滴滴都是對基層工作者和調查對象的關愛。看似微不足道的努力與改進,卻讓廣大基層統計工作者和調查對象看在眼裡,暖在心裡。
風正好揚帆,服務型統計建設大潮正向全國統計系統湧動
統計的源頭在基層,構建現代化服務型統計,同樣離不開基層統計人的探索實踐。在國家統計局積極引導下,各地統計系統不僅主動求變,而且善於求變,各種方式手段創新紛呈迭出,使服務型統計構建從紙面上、概念上跳脫出來,化為了整個統計系統實實在在的行動。
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為抓手,各地積極主動為社會公眾提供豐富多彩的統計信息服務。
藉助政務微博蓬勃發展的勢頭,一些貼近群眾、更新及時、響應快速的統計政務微博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例如,重慶在全國省級統計機構中率先開通了統計官方微博,通過帶動區縣統計官方微博的建設,它成為了目前覆蓋最廣、發展最快、發布最及時的省級統計政務微博之一,在統計宣傳和輿論引導方面發揮了獨特功能。截至目前,整個重慶統計政務微群已發布微博信息7000餘條,吸引了30多萬粉絲關注。「天津統計」、「國家統計局雅安調查隊」、「番禺統計」等微博同樣在加強溝通、互動交流、主動貼近網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社會關注度日益提高。
順應當前電子化、動漫化的潮流,多地統計機構通過開展對外合作,推出了一系列統計知識宣傳教育動畫作品。國家統計局中山調查隊與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合作研製的CPI動漫短片,每月定期通過中山電視臺、網站等媒體播放,生動直觀地向群眾展現CPI八大類指數與總指數的變動情況。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通過靈動的卡通造型和風趣幽默的語言向公眾演繹調查工作全過程,讓社會公眾了解統計數據的產生過程,理解數據的經濟涵義。住戶調查動漫宣傳片在深圳都市頻道黃金時段連續播放20餘天,配合公交、地鐵、社區移動電視的持續播放,獲得良好的宣傳效果;統計法制動漫宣傳片則委託深圳市電影發行公司戶外放映,於每場公益露天電影放映前播放,獲得觀眾好評。
從調查對象的需求出發,各地統計系統深入企業和基層,為企業排憂解難,為調查對象送去關懷與服務。
福建省統計局編寫出了《企業一套表填報指南》,同時還收錄了廈門市統計局為企業一套表填報工作專門錄製的《手把手教你報企業一套表》視頻光碟,使得教材更有針對性、適用性。
陝西調查總隊組織機關和市縣隊積極服務調查戶,切實為調查戶解決生產生活困難。總隊負責人直接與貧困戶結對子進行幫扶,青年幹部與中小學生結對子助學等。
結合業務工作,各地統計系統不斷加大對基層統計的扶持力度,著力提高服務基層統計的水平和能力。
一臺計算機、一臺印表機、一部電話機等在發達地區看來毫不起眼的設備,對許多偏遠地區的基層統計工作者而言卻是雪中送炭。近年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統計局隊以服務促規範管理,不斷加大扶持和服務基層的力度。據不完全統計,他們為基層統計部門配備各類信息化設備如雷射印表機、電子閱讀器、臺式計算機、可攜式計算機、IP電話、PC伺服器、防火牆等等,價值近千萬元。這些經費和物資支持,對幫助基層克服實際困難發揮了積極作用。經過不懈努力,兵團基層統計工作的「六個一工程」建設全部達標,有力改善了兵團基層統計工作的「硬體」水平。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建設現代化服務型統計,離不開一支具有進取意識、奉獻精神和專業素質的學習型統計隊伍
服務型統計指明了中國統計未來前行的方向,是各級統計機構和廣大統計工作者必須全力以赴予以落實的奮鬥目標。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只有廣泛發動全國統計工作者以自我革命的勇氣自覺投身到這場深刻的統計變革當中,才能真正推動服務型統計的形成。
「把服務意識銘記在腦海裡,融化在血液中,變成自覺的行動,通過更加優質的服務贏得全社會更好的支持配合和信任。」馬建堂告誡每一位統計工作者:不能消極懈怠、安於現狀、不思進取,要有一種「豁出去」的精神,要像螺絲釘,擰到哪兒都不松扣。
服務永無止境。面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面對用戶日益增長的統計需求,面對席捲世界的以電子化、海量性、多樣性等為特徵的「大數據」浪潮,統計人唯有「常思能力不足,常懷本領恐慌」,興學習之風,務求真之實,才能在時代發展的大潮中破浪乘風,擁抱中國統計事業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
大風起兮雲飛揚,宏圖繪畢好揚帆。打造服務型統計,人在徵途,希望就在前頭!(黃真 陳怡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