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鄉沒有季節,隆冬時節思鄉之情更是油然而生!

2020-12-15 暢遊海的世界

思鄉詩中,先讓我們欣賞一下李白的其中一二吧!

秋浦,唐代池州郡屬縣,在今安徽省貴池縣西,因境內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銀和銅的產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遊秋浦,留下七十餘篇佳作。這兩首詩大約作於天寶十三載(754)第二次遊秋浦時期

秋浦歌·其一

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東大樓。

正西望長安,下見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

遙傳一掬淚,為我達揚州。

浦水像秋一樣的長,景色蕭條令我心愁。客愁像秋浦水一樣不可量度,我樂行至大樓山以散心憂。站在山頂西望伏安,直見長江之水正滾滾東流。我問江水:你還記得我李白嗎?請你將我一掬淚水,遙寄給揚州的朋友去吧!

唐玄宗天寶三年的春天,李白離開長安,「賜金還山」,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十載的漫遊生活。「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裡寫入胸懷間」 (《贈裴十四》)。巍峨鬱秀的青山,奇險奔湍的江河,淳樸的鄉風民俗,朋友間的歡聚或離別,與他胸中的逸情浩氣和對祖國危機四伏的隱憂,相觸相融,轉化為一首首豪放飄逸或清雄瑰麗的詩篇

秋浦歌·其二

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

清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

欲去不得去,薄遊成久遊。

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

夜猿在秋浦水上哀鳴,連附近的小黃山也愁白了頭。青溪雖非是隴水,但也發出像隴水一樣的悲咽之聲。我想離開這裡,但卻因故而去不得;本來打算暫遊此地,但卻滯留此地而成了久遊。何年何月才能回家鄉啊,想至此不覺在孤舟上潛然淚流。

讓我們帶著李白的思鄉之情,踏上回家

的路,讓愛回家吧!

相關焦點

  • 立秋時節,天氣轉涼,你是否想起納蘭性德的這首秋日思鄉之詞?
    轉眼間,時光已經從炎炎夏日到了初秋時節,再過些日子,花草便會凋零,樹葉也從綠轉黃隨風而逝。提到秋天的詩詞,首先會想起馬致遠的那首《天淨沙.秋思》,眼前也會出現一幅飽含思鄉之愁的秋季夕陽圖,因此這首小令也被譽為「秋思之祖」。
  • 李白最著名的思鄉詩:「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或為求官,或為求財,或為名利雙收,都需要到更富庶之地。而在古代極不發達的交通與通信條件下,很多人一走就是幾十年,很多人自離鄉之後,都再也沒有回來。除此之外,李白還有一首七絕思鄉詩,同樣精彩絕倫,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寫出了讓遊子們共鳴的思鄉之情。且看: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 《異世界居酒屋》是飲食,更是思鄉之情
    那時候自己生病,貧窮的家鄉及自己的家庭並沒有什麼可以給他。後來母親端給他的一種食物,似乎就和這個味道很像。自己的家鄉人們都靠打魚維持生計,而物資相當的匱乏。他之所以到別國經商是不想自己再承受那樣的貧困,所以他一直在逃離。
  • 一首寫秋的唯美古詩詞,寫出了無盡的思鄉之情
    明代既沒有李杜一樣的詩人,也沒有蘇辛一樣的詞人,自然就遜色多了。實際上,如果多了解一下,明代確實還是有一些出類拔萃的文學人物,比如今天說的這位——李攀龍。李攀龍,字於鱗,號滄溟,明朝「後七子」之首。偏傷旅客情。這是一首抒寫思鄉的小令,是作者客居異鄉的時候,所寫下的一首詞。上片意思是說:月明風清,秋色宜人,欄杆外梧桐葉被秋風吹動,發出陣陣輕響。睹景傷情,不禁悲從中來,輾轉反側,歸夢難成。
  •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思鄉之情悠然而生
    王維因信封佛教,他思想超脫,在王維四十歲之後便決定開始過著半做官半隱居的生活,也是響應了自己心中的真實想法,在晚年之後,王維寫的詩主要是以山水為主,而且曾經當年的蘇軾也對他寫的詩做過評價「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也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這首《雜詩》也是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雖然簡短,平淡,卻寄託出濃厚的思鄉之情。
  • 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之所以思鄉經典
    更是連寄信都無法到達,戰亂看來還是沒有結束。※作者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陵野客、杜陵布衣,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因其曾擔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人又尊稱他為杜拾遺、杜工部。
  • 如何用詩詞來表達對思鄉之情?這三首詩意境太適合
    ——王維這首詩是王維在九九重陽時所作,也是思鄉類的詩詞中,最讓我感慨的一句。每一個人長大過後,便面臨著自身未來發展的問題,此時我們就要做出選擇,是否背井離鄉遠離父母,獨自在外闖蕩。故鄉是一個人的根,父母是一個人最深的牽掛。
  • 念吾家風月:歸正人辛棄疾的思鄉情
    遺憾的是,因為當時的政治形勢等複雜原因,南下後的辛棄疾畢生再也沒有回到過故鄉濟南。在流傳至今的詩詞中,辛棄疾也曾表達了思念故鄉的情愫,如「家何在,煙波隔」「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等。晚年的辛棄疾結廬瓢泉,更是讓人想到他是因念家鄉泉城。事實上,在南宋作為身份特殊歸正人,辛棄疾在思鄉情緒的表達上難免有尷尬和為難之處。
  • 王維的這首詩,短短20字,淺白如話,盡顯濃濃的思鄉之情
    梅花自古以來就備受文人墨客的喜歡,「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生長在角落裡的梅花 ,在寒冷的時節傲然綻放,「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雪花飄飄,梅雪渾然一體,兩者差就差在那一縷幽香。此刻身在他鄉沒有辦法回去,只能從好友這裡來了解家鄉的變化。兩次說道「故鄉」,卻絲毫沒有囉嗦的感覺,字句中是詩人的思鄉心切,關心家鄉親人的,充滿了急切心情。「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的雕花窗戶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
  • 何人不起故園情,古人筆下的詩詞是如何表達思鄉的?
    大詩仙李白這首《靜夜思》沒有華麗精美的詞藻,沒有奇特新穎的想像,全詩二十字通俗易懂,直白敘述寫遠客思鄉之前。越是精簡卻反而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全詩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抒發了作者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
  • 「初唐四傑」盧照鄰的一首思鄉詩,短短四句28字,寫盡無限鄉愁!
    古往今來,遠遊他鄉的人都會有過思鄉的情懷,在唐詩中思鄉詩更是佔了很大的比例,留下了很多寄託鄉愁的詩句,比如,崔顥在《黃鶴樓》中說「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李白在《春夜洛城聞笛》中說「今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等等。
  • 劉禹錫很經典的一首詩,寫盡羈旅思鄉之苦,最後一句更是感動世人
    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同時他也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正是因為劉禹錫是王叔文派改革集團中最為重要的一名人物。後來的李純繼位,宣告了以王叔文為首的集團改革失敗,隨後王叔文被李純賜死,王丕被貶後病亡。而劉禹錫與難友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貶為遠州刺史,之後又被加貶為遠州司馬。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八司馬事件」。
  • 這位古代詩人僅傳世一首詩,卻寫出了最直白的思鄉之情
    古詩詞當中,思鄉詩有很多。古人為了生計,為了理想抱負,為了功成名就,大都要遠離家鄉。而在外久了,或者在外遭遇困境,大都有思鄉之情。到了詩人那裡,這種綿綿情感就變為思鄉詩,流傳下來。思鄉詩思鄉詩,我們最熟悉的就是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了,詩人把月亮和思鄉情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成為很長時間以來詩人們作詩必有的一個意象。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國的詩歌向來含蓄內斂,思鄉詩多數也是如此。但並不是全部,比如這句「三千裡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可能是最直白的思鄉詩了。
  • 經典唐詩《楓橋夜泊》是在訴說思鄉之情,還是表達躊躇滿志
    傾訴思鄉之情是文學創作的重要主題,故鄉是每個人心頭最美的地方,那裡有親人、有好友、有熟悉的一草一木。思鄉之情是人類共有的情感,以此為主題的文學作品能夠激起大家的情感共鳴。唐詩中有一首《楓橋夜泊》,將對家鄉的思念表達得含蓄內斂而又充滿真摯情感。
  • 李商隱最經典的一首詠梅詩,句句是千古名言,更是道盡了思鄉之苦
    古代的詩詞中有很多經典的詠梅之作,大部分都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通過梅花表達對於人生的感悟,還有對於生活的讚美,同時也借用梅花來表達思鄉之苦,總之梅花到了文人的筆下形態各異,有著不同的用途,以晚唐詩人李商隱這首《憶梅》來說,那就是一首很典型的思鄉之作,正是借景抒情,通過梅花來傳遞思鄉之苦。
  • 李白寫夕陽精彩唐詩,30字寫夕陽山泉美景,更寫思鄉情無限惆悵
    而且在其中滲透了如痴如醉的思鄉之情,今天讀來依然能夠感受到其中的清麗之美。全文30字寓情於景,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且看:惜彼落日暮,愛此寒泉清。西輝逐流水,蕩漾遊子情。空歌望雲月,曲盡長松聲。寫這首唐詩的時候,李白還沒有經歷人生的大起大落。此時的他還沒有被唐玄宗召見,更沒有經歷過賜金放還的苦澀。如今他正是遊歷大好河山的時刻,而且對於故鄉也有最為真切的感受。「惜彼落日暮,愛此寒泉清」,這首古詩只有30個字,在古典詩詞當中的格式當中也顯得比較特殊。開篇的這兩句古詩就呼應了題目,寫出了這唐詩的寫作背景。夕陽西下的時候,一切都在夕陽的餘暉中變得更加亮眼。
  • 詩詞 | 十首思鄉詩,濃得化不開的故鄉情
    鑑賞:看到冬天的枯草又開始綠了,羈留在遠方的遊子也動起了思念故鄉的感情夜裡夢見自己踏上了回鄉的道路,在夢中還沒有回到自己的家鄉夢就醒了!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鑑賞:「何人不起故園情」,聽到這笛聲的,誰不會動思鄉之情呢?聯繫第一句看,這種遊子懷念故園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隱藏的、莫可名狀的,因偶然聽到的笛聲突然明朗、強烈起來了。
  • 範仲淹描寫的秋色描寫了思鄉之苦,後一句感人
    其中描寫秋色的《蘇幕遮·懷舊》更是令人驚嘆華美,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讓我們欣賞這幅傑作我們一起來。《蘇幕遮·懷舊》的原文碧雲天,黃葉,秋天連波,波浪寒煙翠。山映夕陽天遇水,香草無情,即使在夕陽之外。幽暗的鄉村靈魂,追求旅行的思想,夜晚除非,好夢留下來睡覺。明月樓高高在上獨處,酒成愁,成相思淚。
  • 眺望春色煙雨,39歲蘇軾寫出最美思鄉宋詞,讀來美不勝收
    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個詞人的文學貢獻、文化貢獻如此之大,但他的人生,卻是充滿坎坷。這樣的一個詞人,經歷過早年喪妻,經歷過少年得志,但是也經歷過人到中年的失意。雖然說是以豪放詞聞名後世,但是縱覽他的詩詞成就,很明顯的可以區分為豪放詞和婉約詞兩種不同的風格。難能可貴的是,詞人把兩種風格都能夠玩轉到了極致。
  • 濟南人辛棄疾的思鄉情②:他的600多首詞為何沒有一首直接寫家鄉濟南?
    事實上在南宋作為身份特殊的「歸正人」,辛棄疾在思鄉情緒的表達上難免有尷尬和為難之處。《滿江紅·點火櫻桃》這首詞的寫作確切年代現在無法考證,從意境推測,應該是辛棄疾中年政治失意後的思歸之作。詞的下闋寫道:「層樓望,春山疊。家何在,煙波隔。把古今遺恨,向他誰說。蝴蝶不傳千裡夢,子規叫斷三更月。聽聲聲、枕上勸人歸,歸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