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倫·巴菲特說,「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你要找到很溼的雪,還有很長的坡。」其實這句話也適用投資以外的其他領域。雪球象徵著你專注的那件事,很溼的雪象徵著外部條件,很長的坡則是時間放大器。隨著時間的推移,雪球越滾越大,你的收益越來越多,而且這種收益是複利式增長,多好。對於想要學好英語,尤其是想進入英國G5和美國藤校的中國孩子來說,英文閱讀一定是你可以找到的最優質雪球之一。
最近幾年,複利思維這個概念被各類文章使用得很多,當然,複利的思維模型是很理想化的,我們知道外部世界總是充滿著各種出人意料的變化,滾雪球之路可能被黑天鵝事件打破,或者我們自身固有的弱點讓滾雪球這件事進行得不那麼順暢,會有停滯甚至倒退,但只要能看到那長長的坡還在那裡(象徵著你選的道路大方向是對的,而且你對自己的選擇有自信),我們就可以滿懷熱情地繼續滾雪球。現在我來嘮嘮英文閱讀這枚雪球如何滾的問題。
英文閱讀按照大類可以分兩種,以興趣為導向的,和以備考為導向的。這兩種情況其實對應不同的雪球和不同的坡。以興趣為導向的英文閱讀,一開始看起來就是一枚很小的雪球,外顯價值沒有那麼大,但這枚小雪球對應的坡真的很長很長。也就是說,興趣導向型閱讀回報周期長,收益的半衰期也長, 這意味著從長遠來看,興趣導向型閱讀獲得的價值回報更大。我有一些學生,堅持英文原著閱讀已有五年以上,他們對文字的敏銳度和理解力真的可以驚豔到我。因為是興趣導向型閱讀,喜歡什麼就讀什麼,可能顯得有點「偏食」,比如有的學生最愛讀哈利波特、吸血鬼之類,有的學生讀了很多偵探小說,有的學生讀過幾百本「貓眼看世界」的小說,也有的學生每天讀一篇「薄荷閱讀」、「扇貝閱讀」推送的英文外刊文章。但等到他們開始著手備考國內最一流的國際高中並順利考上,悄無聲息滾起來的大雪球就開始第一次被大家看到。興趣導向型閱讀幾乎必然會「偏食」(而且很有可能沒有刻意背過單詞),而升學考試中的閱讀理解題涉及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不同方面,話題範圍更加廣闊。所以3-6個月的過渡和對接的過程還是需要的。一開始,他們可能成績平平,跟沒有這種閱讀經歷的孩子分數差不多,但只要順利完成了過渡,他們就會在閱讀速度和綜合理解力等方面勝出。如果看向更遠的未來,興趣導向型英文閱讀帶來的好處更是不可估量。用英文這個工具來閱讀一些凝聚著人類智慧的經典作品,帶給你的將是視野、心智、思維的全方位躍升。
相比之下,備考式閱讀這枚雪球就沒有那麼長的坡可以一直滾下去了。因為,如果你不能享受一件事,不能注入熱情,在這件事上註定不會走得太遠。試想一下,一場重要考試結束後,你靠考前突擊記下的那些東西還能在大腦留存多久呢?如果沒有個人興趣的參與,也沒有人繼續逼迫你,滾動的雪球是不是幾乎就要停下來了。再次滾動起來有可能就是下次要參加什麼考試的時候了。而這中間長長的的間歇期足以讓複利效應終止。如果說興趣導向型閱讀能讓你在這件事上成為最優秀的前1%,那備考式閱讀能讓你成為最棒的前10%是不是就已經很厚道了。
那是不是就可以輕視備考式閱讀了呢,非也。畢竟,有效的備考式閱讀帶給你的收益可不是一點點。你苦哈哈地當了幾個月的做題家,又自虐式地在那麼短的時間內背下那麼多單詞,你所承受的痛苦確實會換來一個大大的回報!當你順利進入一流的國際高中,身邊高手如雲,高群體智力也繼續拉高了你的個體智力,接著你又拿到了英國G5、美國藤校的offer,於是順利穿過人生的第一道窄門。之所以稱之為窄門是因為穿過的人很少。最頂級的教育資源永遠是極度稀缺的。
所以,如果你愛上英文閱讀的時間有點晚,不必遺憾、也不要沮喪,先用備考式閱讀滾一段不算太長的坡,然後,儘可能早地換坡道!找到英文閱讀和個人興趣的結合點,耐心地培養這方面的興趣,讓自己擁有更多的真才實學。而不僅僅是機械地背一本又一本的單詞書,似懂非懂地刷一篇又一篇的考試題。相信吧,當你不投機取巧、不走捷徑,真誠地對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也會用真情回報你。
即便你暫時找不到足夠的興趣支撐自己在百忙中堅持英文課外閱讀,那麼至少也要對備考式閱讀走心一點。只關心正確答案?走馬觀花式瘋狂刷題?咱不要太功利了好嘛!一旦功利過了頭,會直接導致考試通過不了,過猶不及呀。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小學、初中、高中,每一兩年參加一次正式的英語考試,如劍橋通用五級、小託福、雅思、託福,對你的英文學習也會是有益的刺激(同時也避免了複利效應的停滯)。興趣型閱讀仍然需要一點目標感和成就感。做好興趣閱讀和備考閱讀的平衡,你的知識結構也會更加完善。
也許有種還算不錯的心態是,回首往事不懊悔自責,正視當下不以小博大,相信未來不恐懼焦慮。無論你那枚英文閱讀的雪球現在是大是小,所選的坡道是長是短,你都可以用複利思維重新審視自己的戰略,然後剩下的交給時間。
PS.當我敲完最後一個字,正好晚上十點鐘,也是西西弗書店準備打烊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