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似乎都有一段「吃手手」的經歷,可是手有什麼好吃的呢?
前幾天老公和孩子在客廳看電視,我發現孩子又在吃手,還吃得津津有味的。問老公:寶寶手上是不是拿過零食?結果老公啃了啃自己的手說:沒有啊。
鑑於寶寶是第一次啃手指頭,我也就沒太在意。
結果到了吃晚飯的時候,寶寶還在啃,這該怎麼辦呢?
孩子為什麼要咬手指頭?
1. 條件反射
0-4個月的寶寶天生有一種習慣,他們會吸吮任何唇邊碰到的物體,這是來自「母乳的誘惑」。在完全戒斷母乳之前,這一習慣會始終保持。
2. 探索世界
當寶寶剛開始產生觸覺、嗅覺和味覺時,他首先對自己的身體需要有一個明確的認知。
由於四肢的觸覺要晚於口部,所以孩子一般都會先用嘴巴來進行感受。而大家都知道,自己的手是身體上面最容易被送到嘴邊的。
因此,當孩子想要感受到外界的信息,第一時間就會選擇將手送到嘴巴裡。
如果夠得著,甚至也有孩子還喜歡「啃腳」。
3. 情緒不穩定
當寶寶處於一個陌生的環境下,他本能地就會變得非常緊張、不安,通過吃手這個動作,能夠讓寶寶增強自己的存在感,滿足一定的心理需求。
4. 牙痛時會用手指緩解
在寶寶4個月的時候,通常會開始出牙,這個時候寶寶的牙齒會變得又癢又痛。不適應這種變化的寶寶,會用咬指頭的方式去「試探」,柔軟的手指能夠緩解長牙時的異樣感覺。
咬手指頭意味著寶寶開始產生自己的意識,這是他們成長的表現。
但如果一直吃手,對寶寶來說並不好,要及時阻止。
寶寶多大才不能吃手?
吸吮手指的動作大多始於3-4個月的嬰兒,在7-8個月的時候達到高峰期,2歲時才慢慢消退。
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可是如果寶寶直到3歲都沒能戒掉吃手的習慣,那麼就要及時制止了。
3歲時寶寶的口腔、語言發育迅速,吃手會容易產生影響。而且3歲時寶寶的牙齒已經長得比較鋒利了,吃手時一旦不注意,很容易咬爛。
觀察寶寶在吃手時的情緒變化,如果他吃手不是出於習慣,而是情緒不穩定,比如孤獨、沮喪、疲倦等等,那麼就要多抽出些時間來陪伴他了。
關於阻止寶寶吃手,很多家長都有各自的辦法:打手、大聲喝止、把手強行從寶寶嘴裡拉出來、在寶寶手上抹辣椒、抹黃連……
家長自認為使出了渾身解數,結果半點作用都沒起,寶寶依然我行我素。嚴重一些的,還會因為父母的「粗魯」行為,被自己的父母嚇到,產生心理陰影。
用上述那些方法來阻止寶寶吃手,根本就不是愛他,而是害了他。
到底要怎麼阻止寶寶吃手?
1.吸引寶寶注意力
學齡前的寶寶屬於經典的「單線程運算」,無法同時關注兩樣東西,所以當寶寶吃手的時候,他們的注意力就是在自己的小手上。
想要讓寶寶不吃手,只需要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就好了。
玩玩具、逗寶寶開心,只要讓寶寶的雙手能夠進行活動,就足夠了。
對於小月齡的寶寶來說,吃手是探索世界的一部分,那麼幫助他們把探索世界的方式變成玩玩具、去看外面的世界,他們就不會選擇吃手了。
2.用「道具」來幫助寶寶長牙
前面有說到,寶寶4個月的時候,會開始長牙,又痛又癢的感覺,會讓寶寶選擇咬手來緩解。
在這個時候,寶爸寶媽們只需要用一根咬咬棒或是磨牙餅乾,就能夠達到同樣的效果,寶寶不會因此養成咬手的習慣,將來也不必過於擔心。
3.緩解寶寶的焦慮
1-2歲的寶寶開始產生自我意識,變得極其「自戀」,以自我為中心。一旦寶寶餓了、困了、對某件事感到不耐煩了,只要得不到滿足都會產生焦慮情緒,家長在這時候就要多操心一點,只要寶寶有需要,立馬去幫助他就對了。
寶寶不焦慮,吃手自然也就變少了。
寶寶真要吃手,也別強行去阻攔,正常地陪伴孩子、正確去引導,自然就沒有這些毛病了。
今日話題:
你家寶寶喜歡吃手嗎?
你一般會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