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江夏區群益村,如同走進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田園畫卷。清澈的梁子湖水繞村而過,雖然才是八月時節,溼潤的泥土裡,豐收的氣息已在絲絲流露。26日,由武漢市農業農村局、長江日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的「聽黨話 感黨恩 跟黨走」主題宣講活動暨武漢鄉村振興大講堂第三季第二場活動,在群益村梁湖山莊舉行。
第二場活動以「田園生機綠復來 共待豐收稻米香——武漢堅決打贏農業抗災保生產攻堅戰」為主題,長江日報百萬網友通過線上直播鏡頭,與武漢市民代表、美麗鄉村攝影大V、全市「三農」戰線建設代表們一起,欣賞群益村美麗的湖光山色,探訪當地村民稻香、果香交織的農耕生活,聆聽武漢「三農」戰線戰疫、抗災的幕後動人故事,共同期待武漢三農大地豐收季節的到來。
26日上午,大講堂一行走進群益村蔥綠茂盛的田疇,大家立即被田間地頭上充滿活力的「生長」氣息感染。蝦稻連作的稻田裡,小龍蝦在水波裡閒適自在;山腳下連片的甜玉米地裡,淡黃色的甜玉米,嘗上一把、一口爆漿;菜園裡、草莓園裡,水災期間雖然受到一定影響,但經過及時補種補栽,一畦畦嫩綠幼苗冒出了土地;一棟棟即將竣工的鄉村民宿,綠蔭掩映、推門見湖……一幅幅生動的鄉村生產生活畫面,惹得市民們拿出相機、手機,一路拍個不停、贊個不停。
群益村通過大力實施「三鄉工程」,目前已經吸引12家「企業興鄉」,全村土地流轉率達到90%,僅流轉土地收入,年戶均已達到近萬元。梁湖山莊是村裡首家響應號召返鄉興業的優秀企業,率先帶領當地舒謝灣村民們,建設農文旅景區融合發展致富。
沿著梁湖山莊的蜜橘林一路前行,舒謝灣脫貧戶夏勝前熱情地和市民們打著招呼,拿出小勺子,邀請大家品嘗家裡自產的蜂蜜。夏勝前告訴長江日報記者,梁湖山莊落戶灣裡後,不僅流轉了家裡的土地,還和村兩委一起,利用山莊四季有花開的優勢,幫助他家開展蜜蜂養殖,「山莊的遊客流量大,我家的蜂蜜都是純天然的,不愁銷路。」夏勝前說,「飛」來的甜蜜生活,讓他倍感珍惜和幸福,目前僅養蜜蜂一項,年收入就在2萬元以上。
從疫情防控保春耕,到抗災搶險復生產,2020年,武漢農業人將汗水灑在田間地頭,確保市民「菜籃子」「米袋子」豐盈穩定。在大講堂演講現場,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江夏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為現場聽眾講述了全市農業戰線工作者們,主動出擊,勇挑重任,全力抗疫抗災保供應保增收保目標,打贏「農業抗災生產保衛戰」的精彩故事。江夏區叢霖農業總經理郭蕊、江夏區布穀鳥種養專業合作社社長劉漢波,講述了積極開展自救,補種補栽,快速恢復生產的感人故事。
「利用金融手段,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建立健全脫貧不返貧的長效機制。」中國太保產險湖北分公司民生保障部總經理盧曰剛,講述了全市建立的「三保聯動」保險體系,為貧困群眾築牢「防火牆」的生動實踐。
在大講堂互動環節中,市民代表積極發言提問。市民陸女士說,聽完嘉賓們的演講,自己感觸很多。當人們在菜場裡自由挑選著琳琅滿目的當季新鮮蔬果時,原來背後有這麼多的人在默默地付出。「我想向武漢農業人和企業家們的辛勤付出說聲『謝謝』,也會多買武漢優質農產品,為武漢鄉村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全市百萬畝受災農田快速恢復生產
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處負責人熊玉東。
「今年1月份開始,新冠疫情肆虐,六七月又經歷了超長梅雨季節,全市種植業始終圍繞確保全市居民吃上品種豐富、新鮮價優的蔬菜做努力。」在大講堂現場,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處負責人熊玉東說道。
自1月23日關閉離漢通道到4月8日「解封」,全市農業戰線堅守崗位、沒有休息,為「菜籃子」保供盡心竭力、勇於擔當、展示作為。圍繞菜籃子生產保供做了五項工作:第一是市級財政支持搶播快生菜10萬畝;第二是在園蔬菜面積維持在30萬畝左右,蔬菜總產量維持在40萬噸左右。在園蔬菜生產儲備每日可採收量保持在5000噸以上;第三是動員各新城區農業農村局組織蔬菜生產主體每日向中心城區調運蔬菜不少於500噸,連續調運40天;第四是積極開展蔬菜直供進社區。共組織了74家龍頭企業、合作社、農產品電商平臺,在2155個社區開展社區團購,日配送蔬菜15萬份1200噸;第五是積極對口支援中心城區,新城區累計支援中心城區「愛心菜」60.5萬份4500噸。
疫情期間,全市蔬菜供應基本做到品種豐富、數量充足,從白沙洲、四季美兩大批發市場價格監測來看,蔬菜批發均價維持在為4-5元/公斤,價格平穩。
「保供工作剛剛結束,我市又迎來了超長超強梅雨天氣,導致我市農業受災面積112.2萬畝。」該負責人說。
市農業農村局第一時間成立專班,及時預報預警,各區迅速開展「六搶」工作。搶排積水:截至8月13日,全市被淹耕地全部搶排了漬水。搶管:對澇漬過後的受災、成災以及絕收後補種的作物,搶抓田間管理。搶種:截至目前全市種植業已完成絕收後補種19.19萬畝。搶防:全市已防病蟲面積162萬畝次,有效壓減了病蟲危害損失。搶收:搶收早稻、玉米、西甜瓜、梨等適收種植產品15.6萬畝,最大限度減輕了農業受災損失。搶早理賠。
同舟共濟
江夏區田園生機復綠來
江夏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劉啟明。
「疫情期間,所有人在不平凡中度過,江夏區的保供人,更是不平凡。武漢市民想吃魚了,江夏農業人挺身而出說『江夏有』。一句話,江夏區給武漢市中心城區送出水產品7.9萬份。」談到疫情期間的保供重任,江夏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劉啟明說,「江夏的農業人和農企用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交出一張張滿意的成績單。」
疫情期間,江夏區農業農村局做好「菜籃子」產品生產保供。從關閉離漢通道到「解封」,全區上市農產品3萬噸,銷售額7億元。第一時間組織農民和新型農業主體復工復產,搶收在田蔬菜的同時,在全市率先啟動並完成2萬畝快生菜搶播搶種任務。累計支援洪山區和東湖高新區蔬菜5.7萬份422噸。
汛情期間,金水辦事處新溝大隊承包種養戶錢鋼承包的160多畝稻田,幾場大雨過後成了一片汪洋。錢老闆準備關門回老家。區農業農村局種植科工作人員幫扶老錢,為他安排了救災物資種子1100斤,複合肥3200斤,尿素800斤。幾天後,被淹田地裡的水全部抽排,已經耕整好的田塊和正在催芽待播的種子,讓老錢對今年的收成又有了信心。
對於老錢的幫扶並不是個例。為了幫助農民恢復生產自救信心,讓農民感到有季節可搶,有作物可補,有政策依靠,江夏區農業農村局搶抓時機,緊急落實水稻早翻秋種子20萬公斤。從抗疫到抗災,江夏區農業農村人牢記,中國人的飯碗要裝中國糧,上下齊心共同努力。
田園生機復綠來,金水河畔萬畝荷花、千層稻浪,在江夏農業農村人的努力下得以實現。
蔬菜保供讓大家心連心越走越近
湖北叢霖農業生態有限責任公司郭蕊。
「從2月初開始,我們叢霖農業人就一直盡己所能,捐贈愛心菜,作為農業龍頭企業,為本地的個體戶及小型企業謀銷路,將檢驗合格的蔬菜低價供應至所需之處。」大講堂上,湖北叢霖農業生態有限責任公司郭蕊講述了該公司在抗疫抗災恢復生產中的生動故事,現場市民聽後頻頻點讚。
湖北叢霖農業生態有限責任公司是江夏區的農業龍頭企業,在抗疫期間承擔著江夏區對口援助中心城區的洪山區、東湖高新區蔬菜保供任務。「迅速組建保供小組,聽從指揮調度,基地的許多工人都沒有放假,實行輪流作業。」郭蕊介紹,公司的蔬菜保供隊分工協作,保障每批送出蔬菜的質量、數量、送貨及時率。
「我們把地種好,給市民提供安全綠色的蔬菜,也算是出了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當蔬菜及時送到指定地點,得到一線抗疫人員和社區居民的肯定後,我們的幹勁就更足了!」郭蕊說,保供的蔬菜讓「菜籃子」滿噹噹了,也讓大家心連心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春耕開始後,公司基地的工作人員每天工作8個小時,順利搶種了300畝左右的莧菜、小白菜等快生菜。保供和復產一樣都不能缺位。「承受重壓和風險,在特殊時期讓市民吃上放心菜,是叢霖農業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我們將繼續保障『菜籃子』供應,同時為促進農民增收作出貢獻。」郭蕊堅定地說。
千畝小龍蝦「成功突圍」變身網紅產品
武漢布穀鳥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漢波。
「法泗地處江夏區西部,水稻面積5萬多畝,由於地勢低洼易澇,種植水稻產量和效益都不高,土地也因此出現『撂荒』的現象。」大講堂上,武漢布穀鳥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漢波介紹,近年來,合作社發展稻田養殖小龍蝦,產業效益增長了3倍。
疫情期間交通管制,小龍蝦銷路不暢,看著日產的萬斤蝦,農戶心急如焚。街道黨工委了解這一情況後,安排專人到稻蝦養殖基地拍攝短視頻帶貨。「視頻發出後,不少人慕名前來訂購小龍蝦,高峰時單日帶貨近千斤,銷路算有了突破口。」劉漢波介紹。除了網上帶貨,合作社積極聯繫盒馬鮮生、白沙洲市場等銷售渠道,現在已確定2家白沙洲市場定點供應渠道。
「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挺過來了,我們的養殖基地遭遇了多輪強降雨,1100多畝蝦池被淹,魚蝦大量逃逸,秧苗全被衝毀。好在大家全力抗災恢復生產自救,及時開展搶排、搶收、搶種、搶管和搶防。」劉漢波滿懷欣喜地介紹,目前,在江夏區農業農村局的支持下,合作社復工復產成效明顯,汛期造成的逃逸水面已全面補投,水體也全面消毒,早翻秋水稻由於播種早,長勢喜人。
「防貧保」為貧困群眾築牢脫貧「防火牆」
中國太平洋保險湖北分公司民生保障部總經理盧曰剛。
「兩年時間,中國太平洋保險湖北分公司推出的「防貧保」系列覆蓋全省2400萬農村人口的70%以上,惠及人口達1700萬人。為貧困群眾築牢脫貧不返貧『防火牆』」。中國太平洋保險湖北分公司民生保障部總經理盧曰剛在大講堂上說。
為已經摘帽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建立健全穩定的脫貧長效機制,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開發了集精準脫貧保、產業扶貧保和防貧返貧保的「三保聯動」的「防貧保」保險體系,保障剛剛脫貧但收入不高不穩的貧困群體,避免其因災、因病、因疫、因學、因產業造成返貧。
截至今年8月16日,中國太平洋保險湖北分公司已經和湖北省內67個縣市籤約「防貧保」,已救助全省1萬多個「貧困家庭邊緣戶」,救助總金額達9385萬元,還有2000多個家庭正在等待扶貧辦審核確認後賠付。「防貧保」增加了貧困邊緣群眾的抗風險能力,在脫貧攻堅戰中發揮了極大作用。2020年全面脫貧目標實現後,「防貧保」將繼續完善,擴大惠及面,力爭實現全省全覆蓋。
連結>>>
快來參加「2020武漢美麗鄉村大比拼」拍攝美麗鄉村蝶變贏取萬元大獎
由長江日報報業集團、武漢市農業農村局聯合主辦的「2020武漢美麗鄉村大比拼」攝影活動,已於今年5月拉開帷幕。活動設置萬元大獎,歡迎全國攝影愛好者和微視頻創作發燒友踴躍投稿,展現武漢新農村建設發展的巨大新變化。對於優秀作品,我們將推薦參加全國「小康美景隨手拍」和「美麗宜居村莊短視頻擂臺賽」活動選拔。
一、活動截止時間
2020年9月30日
二、活動要求
1.攝影作品和微視頻作品必須內容真實,並取材於武漢鄉村範圍內。
2.參賽作品主題鮮明,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能積極展現武漢在「美麗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農村建設」中取得的豐碩成果。
3.圖片作品單幅或組照(含6張以內)均可,微視頻作品時長鬚在1分鐘以內。
4.作品拍攝時間從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均可;投稿請註明拍攝時間、地點,並附100字圖片、微視頻說明。
5.參賽作品一律採用電子投稿形式,畫質清晰,必須原創。對於所有獲獎和入選作品,主辦方有權用於展覽、出版物、媒體網絡等宣傳,不再支付稿酬。獲獎作品享有署名權。
三、獎項設置
1.攝影類作品
一等獎(1名)獎金1萬元
二等獎(2名)獎金2000元
三等獎(3名)獎金1000元
優秀獎(10名)獎金500元
2.微視頻作品
最佳創作獎(1名)獎金3000元
優秀傳播獎(2名)獎金1000元
最佳畫質獎(3名)獎金500元
投稿郵箱:3288177522@qq.com(投稿時請註明「2020武漢美麗鄉村大比拼」攝影活動)
武漢鄉村振興二維碼
武漢農業農村二維碼
郊遊武漢二維碼
歡迎您掃碼參加武漢鄉村振興大講堂活動,加入長江日報鄉村振興活動QQ群(群號830587441),關注系列精彩主題活動,一起展現新時代鄉村生活的美麗風景。
撰文:長江日報記者潘璐 餘康庭 胡毅 通訊員駱露露 王璐
攝影:長江日報記者劉雍濤 統籌:邵瀾 李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