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新思想,改革再出發,開放邁新步,發展高質量。6月6日,在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特色,以江南水鄉風貌與人文環境為依託的無錫洛社六次產業園,一場洛社鎮鄉村振興大講堂「對話『六次產業』」的解放思想大討論正在熱鬧進行。來自國務院、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部、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等專家學者與當地惠山區、洛社鎮的黨員幹部齊聚一堂,集思廣益,共謀鄉村振興的「洛社之路」。
自黨的十九大吹響「鄉村振興」的號角以來,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相繼召開鄉村振興大會,提出具體工作要求,全面掀起鄉村振興建設大潮。洛社鎮在「大潮」中隨勢而動,接過「接力棒」,以六次產業園區為該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試驗田」,跑出了「產業融合引領鄉村振興」的「洛社姿態」。
三年前,「六次產業」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通過流轉村裡土地再進行集約,並借鑑日本、臺灣等地「六次產業」這一現代產業發展理念和組織方式引入農業,無錫洛社六次產業園區初步成形。經過三年的規劃與建設,「六次產業」概念不斷完善,初步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洛社模式」。「一產」通過政府、龍頭企業與省農科院合作成立「六次產業研究院」,推動資本、技術、人才等向農業農村流動,實現質量興農、科技興農;「二產」通過啟動淨菜加工中心和食品加工中心建設,構建「保鮮食品加工企業+基地+家庭農場」的經營模式;「三產」通過鄉村旅遊、農耕體驗、文化創意、休閒度假等各種新型配套業態,增加農業農村的吸引力和價值力。
討論中,專家學者們圍繞發展現代農業、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民生活富裕等熱點問題,解放思想,深入探討鄉村振興的洛社方案。六次產業園區龍頭企業尚田集團董事長曹熙忠向在場眾人分享建立白蕩河自然水系田園風光帶、培植核心示範區與養生養老功能功、建設葡萄種植基地、蔬菜瓜果基地、稻麥基地的「一帶、兩區、三基地」實踐案例。據曹熙忠介紹,目前園區設立了由家庭農場經營的五穀、蔬果和魚、雞等種養區域,並推行項目、技術、資金、銷售等服務。農場分別種植蔬菜、草莓、葡萄、火龍果等,並因地制宜建醬坊、油坊、文創手工作坊等加工作坊和遊客接待設施,「園區整合這些資源,統一開展親子遊、採摘遊、婚紗攝影等營銷服務,為農場持續吸引遊客。」曹董事長的案例分享通過情懷、理論、實幹和對未來的憧憬,系統地為在場眾人展示了發生在園區內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六次產業」尚田實踐,博得與會眾人的陣陣掌聲。此外,前來參加活動的專家學者從農業農村政策、管理體制機制和農業科技支撐等方面發表精採點評,讓與會者加深了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和解讀。
「洛社鎮將堅持『政府主導開發、市場主體建設、群眾主動參與』的發展模式,做精一產,做大二產,做強三產,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力爭到2020年,六次產業園創建成為省五星級鄉村旅遊示範區,年接待遊客達100萬人次。」惠山區委常委、該鎮黨委書記俞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