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4 來源: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為全面提升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提高英語教學質量,近年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順應大學英語教育教學改革方向,圍繞育人目標,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內容,優化師資隊伍,加快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更新教育觀念,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2009年4月,學校全面總結近十年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經驗,經過多方調研,出臺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施細則》,改變以往「以教為本」的傳統教學理念為「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理念;改變以往「以考試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為「以提高語言技能」為主導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目前,學校通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逐步形成了「課內—課外」有機結合的大教育觀與「加強基礎、拓寬口徑、因材施教、體現特色」的教學思想,著力於提升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為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創造條件,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提高教師教學技能及學術水平方面,學校通過廣泛調研、召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討會」等方式,廣泛了解各學院及學生對大學英語教學學習的需求信息,促使廣大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學校還採取系列舉措,積極鼓勵支持教師通過出國訪問進修、考博讀博、國內訪學、參加骨幹教師研修班及高水平學術會議等多種方式,從學術理論和教學實踐兩個層面不斷提升教師教學技能及學術水平。
二是變革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在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過程中,教師們摒棄大學英語教學應試教育模式,變過去「學為考」為「學為用」,把培養學生聽說能力放到首位。在課程設置上,以堅持和強化四年大學英語學習不間斷為指導思想,將綜合英語類、語言技能類、語言應用類、語言文化類等各教學模塊,應用於基礎和提高兩個課程階段,充分結合必修和選修兩種課程,構建了多模塊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在教學模式上,教師們積極探索實施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方式,全面貫徹學務指導思想,幫助學生制定個性化學習目標。為了達到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目標,採用課堂講解+教學互動、網絡學習+語言實踐、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指導以及課外英語活動+教師參與輔導等多種教學模式,從多視角訓練發展學生的語言技能,充分調動學生自身潛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在考試評估上,改變以往單一的考試決定成績方式,採取「過程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相結合,將學生參加各種教學活動的表現、記錄及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綜合評定,給予學分,變「以考促學」為「以導促學」。
三是整合教學資源,營造學習氛圍。學校大力加強英語教學學習平臺建設,積極探索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自主學習與第二課堂活動有機融合的模式及載體,整合優化英語教學學習資源,營造了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為給全校師生英語教學學習提供更好的語言環境、資源和條件,學校自2003起,開始建設英語語言學習中心,2009年5月,建成運行英語語言學習中心外臺節目的採編室,採編室目前擁有4套境外衛星電視接收設備,可同時採集錄播9套節目,每周實時錄製外臺節目達20小時以上,主要內容包括新聞報導、教育科技、時政軍事、文學藝術、經濟文化等。外臺節目採集編導後,傳輸至英語語言學習中心多媒體網絡教室,豐富了外語教學學習資源,學校教師還積極設計英語教學網站、開發英語多媒體等輔助教學系統,使學校英語語言學習中心網絡學習系統成為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最佳平臺,學生可以在系統上根據自己的特點、水平、時間,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進行個性化、自主式的學習。此外,學校還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舉辦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把英語課堂延伸到了課外。目前,以英語沙龍、英語口語大賽、外語文化節等形式開展的英語學習交流活動已成為學生展示自我風採、進行文化交流的舞臺。
近年來,學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一直保持在高於全國重點高校平均通過率10個百分點以上。學生英語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不斷提高,在各項英語競賽中屢創佳績,近幾年,獲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特等獎20人次,獲國家級英語辯論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獲國家級英語演講大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獲省級英語演講比賽一等獎4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