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長問我,他的小孩讀小學,對文化課不感興趣,可對唱歌跳舞十分感興趣,說怎麼辦?下面就這個議題淡淡自己的一些淺見吧,我認為作為家長必須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曾說:「法官的行業是法律,傳教士的行業是宗教,家長的行業是教養子女。」從導師的名言中,我們可以看出,教育子女是我們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不能只養不教。尤其是在教育孩子時,作為家長要特別注意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這是非常重要的導向問題。大家都知道孩子們處於生長期,心智都是不成熟的,不能讓孩子放任自流,我們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幫助他們走出一些誤區。例如,我們都知道小學至高中的課程,都是基礎的文化知識,學習這些基礎知識都是為將來學其他的專業打基礎的。這個基礎學不紮實,那以後要想學什麼專業和技能,都是扯淡的。正像人們說的萬丈高樓從地起一樣,如打不好這個基礎,將來也很難成就什麼。所以孩子在這個階段的學習,家長不能像孩子一般短視,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堅持按教育規律辦事,把孩子正確地指引到我國制定的教育方針上來,讓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二、幫助孩子提高判斷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現在一些孩子確實對文化課的學習不感興趣,甚至出現厭學的現象。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個人方面,孩子們認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家庭方面,對孩子嬌生慣養,偏袒,溺愛;學校方面,仍以分數和升學考試為目的,單方面超負荷地進行應試教育;社會方面,把審醜當成流行,靠譁眾取寵,招搖撞騙就風生水起,正如《人民日報》痛批馬保國之流一樣。這些做法、現象、風氣對尚缺乏判斷力的未成年人,在一定程度上都影響和傷害他們的身心健康,並對價值觀的毒化,從而使他們迷失了前進的方向。所以,作為家長,我們應在紛繁複雜的環境中像路標,像燈塔,像警鐘一樣,予以引導和提醒他們,這樣才能漸漸提高孩子的判斷力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也只有這樣不斷地加強對教育孩子,才會使他們成熟起來。
三、幫助孩子把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
在學習上,被動學習的效果是沒有主動學習的效果這麼好的。所以我們家長要努力想辦法把孩子的被動學習的態度改變成主動學習。這樣他就會對學習產生自覺性和積極性了,學習也就會有興趣了。
那麼怎樣去改變呢?增強孩子的學習動機。按教育理論說,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孩子或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因此,我們家長要採取一些舉措,如讓孩子在學習中得到成功的體驗,或多啟發學生的求知慾和認知興趣,或進行學習目的和前途理想教育,或帶孩子參加多些學習活動和知識競賽。知識競賽是一種強大的外部動因,當它和孩子的自尊心和榮譽感相結合,可以很快轉化為個體的內部動因而起作用的。
綜上所述,等孩子學習好這個階段的知識,將來才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這才是正確的做法。如果孩子確有別的興趣,這個階段也只能作業餘培養,不能主次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