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郭懌暄 蔡導 小雪)6月1日,川普在白宮的記者發布會上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不得不說,在川普成為美國的新總統後,他總是能以各種方式引起全世界的矚目,這次也不例外。
美國國家天氣頻道(The Weather Channel)網站將主頁設置成了這個樣子…… 圖片來源:The Weather Channel
《巴黎協定》由195個國家在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中通過,旨在遏制全球變暖的趨勢。再結合川普對氣候變化問題一貫的態度,突然就理解了他為什麼要退出《巴黎協定》了呢(不,並沒有)。
大家還記得一個多月前發生的科學大遊行(March for Science)嗎?這場大遊行最初的目的就是讓川普認識到氣候變化的真實存在。
科學大遊行中的標語:就算你把頭埋起來,全球變暖還是會燙到你的屁股!拍攝:Fujia Chen
然而,雖然遊行在全世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但是顯然,它並沒有改變川普的想法。
無論川普總統信不信,氣候變暖都在那裡,一直在增,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減……那麼,氣候到底是怎麼變的呢?我們邀請了國家氣候中心的研究員周波濤和高級工程師李威,為我們描述了近百年來全球氣候變化的觀測事實。
近百年來全球氣候變化的觀測事實
周波濤(研究員)、李威(高級工程師)
國家氣候中心
近百年全球氣候變暖毋庸置疑,體現在全球氣溫升高、海洋變暖、冰雪大範圍融化、海平面持續上升等諸多方面。近一百多年來,全球地表平均氣溫大約上升了0.85℃,其中陸地增溫大於海洋,高緯度地區大於中低緯度地區,冬半年大於夏半年。在北半球,近30年可能是過去1400年中最暖的30年。特別是,近幾年全球平均氣溫屢創新高。2016年全球地表平均氣溫比1961~1990年平均值高出0.8℃以上,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1℃左右,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熱年份。
自1971年以來,全球冰川普遍出現退縮現象,格陵蘭冰蓋和南極冰蓋的冰儲量減少,北極海冰面積以每十年3.5—4.1%的速率縮小。20世紀以來,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9釐米,平均每年上升1.7毫米。1993年以來,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平均每年上升3.2毫米。
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20世紀中葉以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強度和頻率發生明顯變化。極端暖事件增多,極端冷事件減少;歐洲、亞洲、澳大利亞等地熱浪發生頻率更高;陸地區域的強降水事件增加,歐洲南部和非洲西部乾旱強度更強、持續更長;熱帶氣旋的強度、頻率和持續時間存在長期增加趨勢。
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斷增加,是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自工業化時代以來,在經濟和人口增長的驅動下,人為溫室氣體排放上升,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的濃度達到了至少過去80萬年以來前所未有的水平。2015年全球大氣二氧化碳平均濃度突破400ppm,全球大氣甲烷平均濃度達到1845ppb,氧化亞氮平均濃度為328.0ppb。由於海洋吸收了約30%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海洋酸化現象趨重。
然而美國還是退出了……圖片來源:BBC中文網
事實面前,美國總統還是執意退出了《巴黎協定》,這引起了不少人,尤其是科學家們的不滿。一位環境領域學者跟我們談了談他的一些看法,他希望他的回答以匿名的方式進行發表,因為他希望大家能更多地關注意見本身,而非是誰提出的意見:
美國作為獨立主權國家,有權選擇參與或者不參與國際社會的協定。但是我想說一下美國選擇退出國際協定的理由。通過說明《巴黎協定》中的科學認識是錯誤的來作為自己退出國際協定的理由,這種做法會產生長遠的惡劣影響,特別是對基礎科學發展的影響:通過政治手段否定科學認識,這種事最近一次發生我記得好像是幾十甚至上百年前了吧,科學發展到今天,還會發生這樣的事,讓人難以置信。
我認為這不會發生,因為《巴黎協定》的基礎是科學研究成果,如果要瓦解這個協定,首先需要瓦解其科學基礎,這個很難。
我認為有一些嚴重後果:
國際協定的有效性將不斷地被不同國家、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所挑戰,國際協定將逐漸喪失其公信力和約束力;
雖然對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的態度影響有限:科學家多數是憑著興趣和對人類負責的態度開展自己的研究,過去是這樣,我想將來也一樣;但是,對科學發展的影響非常大:與其它一些基礎科學研究不同,氣候變化基礎研究需要大量經費投入來維持全球尺度的觀測,以及模擬計算等基礎工作。如果沒有了國家的支持和投入,這些工作都將滯後,而且氣候變化科學的特點是過去的歷史無法再現,全球氣候一直在變,這要求觀測保持連續性,如果因為缺少經費支持,中斷了仍然很不完善的觀測,將來需要時則完全沒有辦法彌補;更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缺陷一旦產生,要想彌補,其時間尺度超過人類的生命周期,所花的代價會更大。因此,我認為如果《巴黎協定》最終失敗了,會對科學發展產生一系列的負面效應,後果難以預料,唯一能預料的是科學發展會被制約!
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對中國的發展是巨大的挑戰。中國的相關基礎科學研究如何發展是需要仔細討論的問題。因為,美國的科技政策的確會影響我國的科學發展。
抗議的人群。圖片來源:afp.com
其實,在剛剛有傳聞說白宮可能要宣布退出《巴黎協定》時,就有科學家公開表示,這樣的做法是相當不明智的:
「今日聽聞從白宮內傳出一則消息,川普總統的某些顧問組成員正試圖努力說服他取消退出《巴黎協定》的決定,雖然不知真假,但我希望川普能夠接受國務卿,國防部長和首席經濟顧問等提出的反對撤出《巴黎協定》的建議,因為這些建議都是相當明智的。」
「很明顯,許多美國企業負責人以及其他世界領導人正在為繼續參與《巴黎協定》而不斷努力著。退出《巴黎協定》可能會使美國政府和公司更難與其他國家的對口單位進行貿易和商業交易,然而這些國家在氣候變化所帶來的風險及低碳經濟增長所帶來的益處等方面都有更深入的了解。」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美國決定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時,用手勢表示溫度變化幅度「很小」。圖片來源:REUTERS,Kevin Lamarque
而當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消息被正式宣布後,科學家們一邊倒地對這一決定提出了批評和質疑。
「川普總統退出巴黎協定的決定是非常目光短淺的。目前越來越多證據清晰表明大氣內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會造成整個氣候系統的巨大改變,比如北極海洋冰蓋的迅速消失。而這將會對全世界範圍內的天氣和人類生計產生不可預計的後果。」
「對於這項基於證據而制定的政策,這無疑是非常難過的一天。溫室氣體的排放造成全球變暖這一事實科學家們已經知道了五十年,然而川普卻無視這一證據。我希望他也可以被他的國家所無視,同時每一個組成美國的獨立個體,商業機構以及每個州都能夠對於減碳下定更大的決心。」
「當科學與全人類的福祉因與其自身的世界觀相悖而被這位美國總統忽略之時,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充滿恐懼且無知的世界。美國是當前歷史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並且因為大量使用化石燃料而得到了繁榮發展。但我們現在知道使用化石燃料會產生我們並不想要的後果——氣候改變。」
「巴黎協定為全球通力合作處理氣候變化問題設立了一個新的國際合作標準—但川普將其拋之腦後,因為他希望將美國從中剝離,並重振美國化石燃料經濟。」
「而這將與在美國正在大力發展的綠色經濟以及數以百萬計的相關工作崗位背道而馳。」
「對於這些發生在自己國家,可能帶來一個更加綠色、清潔、安全未來並且振奮人心的清潔技術革新和發展,這位總統卻視而不見。」
「美國終將會對這一天感到後悔的。川普總統為他的決定進行辯護稱要把經濟利益放在首位,從而去除他國官僚的幹涉並有助於美國商業的發展。但事實上,這一舉動將所有的商業和經濟利益至危險於不顧。氣候的變化並沒有國界劃分,它的影響並不針對不同國家 。如果對於阻止全球變暖的努力失敗,我們則將全部陷入困境。對於氣候變化,總統先生,你可以逃跑,但無處躲藏。」
「這向全世界發布了一個壞消息:當前美國總統對於做對人類正確的事情並不感興趣,尤其對於生活在美國的年輕人和不富裕的人們以及世界上其他正在和即將不得不面對氣候變化影響的人們。」
「當川普當選總統時,當所有在馬拉喀什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締約國大會現場的代表反應並不是顫抖和失望而是對於巴黎協定更加強烈擁護時,這似乎已經非常清楚地表明川普無法阻止世界向前邁進。」
「美國計劃退出巴黎協定是一個令人失望的決定,但這並不能摧毀它(《巴黎協定》)。協定的其他194個籤署方確保了氣候變化的國際行動。如果美國繼續在過時的化石能源上增加投資,其將被世界從經濟和技術上隔離。即使沒有美國的參與,世界低碳經濟也將在歐洲和中國的領導下繼續增長。」
「我和英國的其他科學家將繼續與美國的同事們合作,支持他們的研究。他們的研究對於理解人類對於氣候的現階段影響和對於未來的預測至關重要。對身處世界科學共同體的我們而言,美國的做法逾越了底線。我期待,所有認識到世界未來的繁榮將因此變得難以預測的美國人對於這一川普的這一決定,能採取協調一致的集體應對措施。」
「雖然美國退出協議給世界提出了一系列挑戰,但這同樣給那些致力於成為未來能源領導者的國家帶來了機會。通過加大研究開發力度,如發展核能,研究碳捕獲和儲存,提升能源和資源效率,研究生物能源等,這些國家能從轉型中受益。化學工程師的專業知識將在這些努力中發揮重要作用,(世界)化學工程師協會能源中心將支持大家。如果已批准巴黎協定的其他146個籤署國堅定不移,最終美國將會失敗。」
「氣候變化的核心內容可以用10個字來表達:『清楚』『真實』『我們』『壞』『有希望』。」
「美國總統不能理解,甚至是拒絕理解這些使未來人類福祉面臨更大威脅的事實。但世界領導人,特別是中國、印度和歐洲的領導人,都是現實主義者,並將採取行動。」
「美國國家和城市一級的有影響力的團體和個人也應當採取行動。」
「轉向以綠色和清潔技術為驅動力的新世界的腳步將不會停止。」
「化石燃料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美國總統的決定將被證明是無關緊要的。」
「對於美國,這意味著美國已經退出了環境和經濟事務的全球領導者地位;其他國家會填補這個空缺但可能並不會對全球利益那麼感興趣或是全面考慮到美國的利益。隨著美國政府試圖將我們的國家以及世界帶回到19、 20世紀的技術,絕大多數國家仍然期待著他們將在經濟和環境上取得飛躍進展,但與此同時美國的經濟萎靡,以犧牲數以百萬的面向未來的工作崗位為代價不過區區增加了幾十萬過時的工作崗位。」
「這很令人擔憂。這顯然意味著美國的外交政策將與絕大多數其他承認風險存在並籤署巴黎協定的國家分道揚鑣。該協議本身就是世界領先的氣候專家們共識的結果。美國建立在面向未來的基礎上,而在科技創新上投入一直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代表著未來的是更新、更清潔、可再生的能源,而不是化石能源。這些新技術將幫助我們對抗空氣汙染,保證世界範圍內的能源安全。美國並不是在確保『美國優先』,而是在開歷史的倒車。」
「川普總統的講話令人疑惑,毫無意義。他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氣候變化協定,同時開始重新談判和籤署協議。但是巴黎協定規定,在其生效後的三年內,任何國家不能退出,而且退出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完成。這意味著美國將不能在2020年11月5日,也就是下一次美國大選第二天之前完成退出。所以川普的這個總統任期內將不會退出協定。」
「此外,為了完成他退出的計劃,川普引用了很多虛假的消息來源,其中包括NERA經濟諮詢公司從2017年3月開始的一項從根本上就有缺陷的研究。這項研究計算了美國執行《巴黎協定》目標的費用,同時做出了許多不切實際的假設,如其他國家都忽視自己的目標,電動汽車沒能發展起來取代汽油等。正如其首席經濟顧問警告總統的那樣,退出《巴黎協定》將不能拯救美國的煤炭行業,其正在被其他更加廉價的電力來源(如頁巖氣和可再生能源)擠出市場。」
「我總是希望人類的共同利益可以獲勝,但在川普執政下對於這一失敗我感到並不驚訝。這對於全世界是個壞消息,但對於美國則更甚。人們不會允許這種阻止創造一個更加可持續發展世界的行為。這可能僅僅意味著美國要被落在後面了。」
在1950年之前的幾個世紀,二氧化碳的濃度從來沒有超過300PPM。圖片來源:NASA
當然,也有學者表示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也不一定是件壞事,沒有了美國的指手畫腳,其他國家可以幹得更起勁呢!
「在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在任美國總統期間, 整個世界對於減小氣候改變做出的努力與美國是否參與到巴黎協定當中存在一個很微妙的平衡關係。」
「若是美國參與其中,那麼就有很大可能性在每個結點美國對於其他國家雄心勃勃的行動都將提出反對。若是沒有美國的參與,其他國家則會更加專注於加大自己國家的碳排放的降低並從採用低碳新技術中獲得經濟利益。」
「在未來,美國商業終會意識到他們被一場新的工業革命所遺棄,因為他們擁有一個只顧回頭看而被石化在化石燃料時代的政府。然而川普的決定則將一個在作為下個世紀無比重要的能源工業全球領導者的巨大機會拱手相讓給歐洲和亞洲。」
就在川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之後,NOAA的數據報告剛剛過去的5月,二氧化碳濃度再創新高,達到409.65PPM。圖片來源:climatecentral.org
無論人們對於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作何評價,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就在我們爭論這件事情本身的時候,氣候變化還在繼續進行著。
在科學家們對事件的評論中,一位學者提出了一個我們不知該如何回答的問題:
「為了減緩變暖及其影響,我們需要限制向大氣中排放的碳總量。而這隻有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情況下才能實現。如果《巴黎協定》的作用被忽視或削弱,恐怕我們的子孫後代將沒有未來。更重要的是,我擔心發展中國家的孩子的未來,他們對溫室氣體排放現狀幾乎沒有什麼貢獻,但卻先受其害。他們將會去哪裡?」
(編輯:吳歐)
感謝中國氣象局影視中心副主任、果殼網科學顧問朱定真協助採訪;感謝英國科學媒介中心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