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隻松鼠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7月12日,三隻松鼠正式登陸A股市場,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發行價14.68元。
三隻松鼠的上市歷程可謂一波三折,食品質量和安全問題曾是其上市路上的攔路虎。就連成功過會時,發審委還就其食品安全管理問題發出「五連問」。代加工廠模式之下的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懸在三隻松鼠頭上的達摩克裡斯之劍。
產品質量問題頻發
歷經七年磨礪,三隻松鼠逐漸締造了年銷售規模近百億的「堅果帝國」。數據顯示,三隻松鼠2018年營收達70億元,2019年將向100億營收目標衝刺。
在三隻松鼠創始人章燎原看來,上市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然而亮眼成績背後,食品安全隱患猶存。章燎原曾總結過三隻松鼠的幾種死法,他認為最大的風險便是食品安全。
據招股書顯示,三隻松鼠仍存在15起尚未了結的訴訟,其中14起作為被告,1起作為原告。從案件原由看,這些涉訴案件大都與其產品質量有關。
記者梳理資料發現,2014年以來,三隻松鼠被多次曝出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還曾陷入「黴菌門」。甚至在IPO期間,三隻松鼠也登上過監管部門質量「黑榜」。
2016年2月,三隻松鼠一款瓜子被檢出甜蜜素含量超標;2016年5月,三隻松鼠因在食品中添加藥品、生產經營用非食品原料生產食品被罰款;2017年8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3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其中就包括三隻松鼠的開心果,而不合格的原因則為黴菌超標1.8倍,此時三隻松鼠正處於上市關鍵期;2017年10月,安徽省食藥監局通報稱,三隻松鼠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其未按規定對採購的食品原料進行檢驗,被處以5萬元行政處罰。
企查查平臺數據顯示,目前三隻松鼠自身風險信息達129條,涉及產品責任糾紛案、網絡購物糾紛案、買賣合同糾紛案等。
記者登錄聚投訴平臺查詢發現,針對三隻松鼠的投訴帖已有上百條,其中包含諸多關於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內容,譬如「新拆的零食長毛髮黴」「三隻松鼠旗艦店手撕麵包發黴」「三隻松鼠夏威夷果有蟲眼」等等。
一位梁姓消費者投訴稱,「買的三隻松鼠零食,整包發黴長毛髮惡臭,估計裡面還有蟲子,這是垃圾還是零食?」該投訴於2018年8月28日發布,聚投訴平臺顯示「[email protected],並通過旺旺號轉達給被投訴商家客服(三隻松鼠旗艦店:鼠小初 )」,但目前該投訴仍顯示「處理中」。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分析認為,「食品安全問題是限制三隻松鼠未來發展的重要命門。雖然三隻松鼠已經上市了,其股票目前的表現也不錯,但這是資本市場對整個休閒食品品類看好的結果,而三隻松鼠作為休閒食品行業頭部企業,受到追捧也很正常。但食品安全無小事,上市後的三隻松鼠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其股票就可能暴跌,對品牌的打擊也是致命的。」
代工廠模式令人詬病
三隻松鼠曾因食品安全管理問題而飽受市場詬病。作為一家食品企業,三隻松鼠「搬運工」的本質與代工廠模式下所含的隱憂,導致其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尤為凸顯。
據2017年招股書顯示,三隻松鼠採用的是工廠代工的生產模式。這點不難理解,三隻松鼠其實就是一個堅果產品「搬運工」,自己不生產一顆堅果,都是委託眾多的供應商企業「代工」,然後成品運輸到三隻松鼠的工廠,三隻松鼠負責包裝和銷售。
三隻松鼠把最重要的生產環節外包給多家供應商,又如何把控其產品質量呢?
三隻松鼠創始人章燎原回應稱,「三隻松鼠對供應商資質審查非常的嚴格。」
然而讓消費者心驚的是,為三隻松鼠提供代工的供應商中,不乏有因產品質量問題而受處罰的企業。
公開資料顯示,三隻松鼠原供應商之一的杭州臨安杭派食品有限公司曾因生產不合格的開心果產品,於2018年4月18日被臨安市市場監管局通報並予以處罰;三隻松鼠主要供應商之一的杭州鴻遠食品有限公司因生產、銷售不合格的松子,於2018年12月10日被杭州市蕭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5萬元。
有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三隻松鼠給供應商們的代工費其實很低。當代工費很低的時候,對供應商的生產質量自然也沒法有太高要求。畢竟,沒有利潤,哪來優質服務呢?」
近年來,代工廠模式導致三隻松鼠多次被曝出產品質量問題,那為何三隻松鼠至今也未進行整改呢?
朱丹蓬分析指出,三隻松鼠的經營思維,是用輕資產運營來規避重資產的經營風險,所謂「四兩撥千斤」。三隻松鼠從降低經營成本出發是無可非議的,但採用OEM代工廠模式,對於食品安全方面的管理容易失控。作為一家上市企業,三隻松鼠還是要回歸到食品安全本身。
「三隻松鼠在整個質量內控體系方面,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隱患。」朱丹蓬表示,對於一家食品企業而言,代工廠模式是存在高風險的,因為企業無法盯住每個代工廠的每個環節。如果代工廠本身質量管理體系不達標,食安問題的解決將難上加難,一定程度上會加劇風險。這也正是眾多消費者和投資者的擔心所在。三隻松鼠雖然上市了,但能否獲得資本市場青睞還未可知。
數位技術能解決供應端食安問題嗎?
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三隻松鼠曾因食品安全管理問題受到過多次行政處罰和多起客戶訴訟。三隻松鼠成功過會時,發審委針對上述情況提出了五大問題,其中包括三隻松鼠在原材料採購、食品檢測、生產及添加劑添加、儲存、運輸、保管等各個環節的產品質量及食品安全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並得到有效執行。
此外,證監會發審委還要求三隻松鼠說明,對於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發行人是否已經建立了有效的應對機制;自有的檢測機構能否有效滿足發行人食品生產安全的需求;對供應商食品安全的管控機制及有效性。
如今看來,針對供應端的食品安全問題,章燎原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數據平臺建設。現階段,三隻松鼠投入幾千萬元打造了雲質量信息化平臺。
在章燎原看來,「真正的工匠精神,不是一直在工廠裡面做生產,而是形成數據平臺」。具體而言,在供應端,三隻松鼠計劃通過雲質量信息化平臺實現對產業鏈各環節的有效把控。該雲平臺可以第一時間抓取、分析三隻松鼠產品好評率、合作夥伴質量指數、物流配送質量指數、主人差評解決率等數據信息。
章燎原稱,這個雲質量信息化平臺可以幫助實現——消費者投訴哪個產品有問題,三隻松鼠可以追溯到是哪個工廠生產的、產品是哪個批次,並反推出生產的哪個環節有問題。
那麼,該雲平臺能有效監控到代工廠各個生產環節嗎?有數位技術加持的三隻松鼠,真能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嗎?針對這些疑問,記者撥打三隻松鼠總部電話聯繫採訪,但電話無人接聽。
朱丹蓬指出,「雲質量信息化平臺雖然可以實現採購、存儲、生產等環節進行實時監控,但關鍵還是需要駐廠人員盡職盡責的檢測。三隻松鼠想通過建設數據平臺就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隱患,這個有點忽悠了。」
上市,往往意味著一家企業要肩負更大的責任和擔當,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如何減少甚至杜絕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成為三隻松鼠們需要共同解答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