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隻松鼠毛利率低於行業均值,代工模式下產品質量存隱憂

2020-12-24 金投網

文章來源:網絡

在經歷了三年多的波折之後,三隻松鼠終於成功過會,預計6月12日正式發行。

這家網紅零食公司發展可謂神速,2014年營收僅9.24億元,2018年營收達到70.01億元,增長7.58倍;2014年虧損1286.49萬元,而2018年淨利潤已經達到3.04億元。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相比同行業公司,三隻松鼠一直保持著低於均值的毛利率和淨利潤率。

依靠線上模式,三隻松鼠獲得了爆發式增長,弊端也很明顯,過高的平臺服務費蠶食毛利率。

與此同時,由于堅果領域競爭激烈,本身又屬價格敏感性商品,提價困難。

在毛利率水平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只有不斷擴大銷售規模來提高淨利潤,那麼三隻松鼠的高速擴張會一直持續下去嗎?

線上收入佔比近90%

毛利率低於行業均值

依賴線上紅利,三隻松鼠的營業收入在過去幾年出現爆發式增長。

然而過度依賴線上的弊端也很明顯,相比同行業公司,三隻松鼠的淨利潤率始終保持在偏低水平。

2018年三隻松鼠線上銷售收入86.67%,而其中通過天貓平臺實現的銷售收入佔到主營業務收入的57.26%。

先比較下毛利率,目前休閒食品行業有六家上市公司,六家公司2018年毛利率均值為36.92%,而三隻松鼠只有30.49%。

六家公司2018年淨利潤率均值為6.78%,三隻松鼠為4.34%,遠遠低於毛利率相當的洽洽食品。

造成毛利率與淨利潤率分化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銷售渠道。

目前A股上市的休閒零食企業中,與三隻松鼠最具有可比性的是好想你,這兩家公司2018年線上佔比分別為89.32%和83.25%。

與此相反,洽洽食品、來伊份是以線下銷售為主的,兩家線上佔比分別為6.99%、9.27%,桂發祥、鹽津鋪子也是以線下為主。

良品鋪子處在中間位置,線上與線下分別佔44.49%與55.51%。

從上表可以看出,無論是毛利率還是淨利潤率,線下佔比高的企業要高於線上佔比高的企業。

在天貓商城等第三方銷售平臺開設自營旗艦店時,需要根據銷售流水向平臺支付一定比例的平臺服務費。

對於特定銷售平臺,還需要定期支付固定金額的平臺使用年費。

同時,商家還需要購買平臺的營銷推廣服務。

從三隻松鼠披露的招股書來看,平臺服務費在銷售費用中佔比越來越高。

2018年銷售費用中金額最大的是運費,金額為4.72億元,佔比32.29%;

其次就是平臺服務費,金額達2.49億元,佔比17.03%,而2016年佔比為14.86%。

這導致三隻松鼠的銷售費用率過高大。

跟洽洽食品做個對比,2018年洽洽食品銷售費用率為13.58%,三隻松鼠達到了20.86%。

而在毛利率接近的情況下,三隻松鼠淨利潤率僅為洽洽食品的41%。

此外,入倉模式的主營收入佔比近年來在迅速提高,也在拉低整體毛利率。

入倉模式類似於寄售,公司直接向平臺發貨,由平臺面向終端消費者銷售、發貨和收款。

三隻松鼠是從2015年開始開展入倉模式的,主要面向天貓和京東。

2016年入倉模式佔主營收入比重為14.4%,2017年提高到29.52%,2018年為26.56%。

入倉模式不需要承擔運費、平臺服務費,僅有少量推廣費。但是,入倉模式的毛利率要顯著低於自營。

以2018年為例,自營毛利率為29.97%,入倉模式毛利率為23.34%,低於前者6.63%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堅果領域競爭對手眾多,加之消費者對價格比較敏感,短期內很難通過提價提高毛利率。

資產負債率過高

代工模式下產品質量存隱憂

三隻松鼠另一個特點是資產負債率一直居高不下,2014年一度高達80.27%,近幾年有所下滑,但仍高達64.1%,遠高於同行業公司。

9家A股上市的休閒零食公司中,資產負債率最高的鹽津鋪子為44.46%;其次是好想你,為39.62%,洽洽食品為34.49%。

截至2018年末,三隻松鼠負債合計為19.85萬元。佔比最大的是13.39億元的應付帳款。

其中主要是應付供應商的貨款。採用「貼牌」模式的三隻松鼠,並無自己的工廠,都是委託加工。

本身的強勢加之旺季備貨等原因,會導致拖欠供應商款項。

雖然這並不會太大的產生償債壓力,然而對供應商的「壓榨」,並不利於保持公司的產品品質。

成立以來,三隻松鼠就被頻頻曝出食品質量問題。2017年8月10日,受到蕪湖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行政處罰。

因為公司2017年1月22日生產的開心果(生產日期/批號為20170122,225克/袋)被上海市食品藥品檢驗所檢驗黴菌超標。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關於三隻松鼠的102條投訴中,有不少是關於產品質量的,最近的幾條投訴分別是「保質期內甘慄仁發黴」、「山核桃中出現異物」、「水果罐頭裡有條蟲子」。

為了解決產品質量問題,三隻松鼠還專門在2014年成立了一家子公司——中創檢測,經營範圍為「食品類、食品輔料類產品的檢測、產品質量管理諮詢。 (依法須經批准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截至2018年,中創檢測總資產2445.62萬元、淨資產2183.3萬元、淨利潤744.88萬元。擁有的設備臺數為363臺,員工63名。

根據招股書的披露「每批貨品進入公司體系前必須經過嚴格檢驗,各指標合格後方可入庫」。

但是,憑藉63名員工,363臺設備的中創檢測真的能保證公司食品質量嗎。

新浪財經注意到,三隻松鼠代工廠基本以成立時間不長的中小廠商為主。

比如2016年、2017年的第一大供應商杭州臨安新杭派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初始註冊資本僅為300萬元,2017年6月變更為2000萬。

杭州鴻遠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初始註冊資本也是300萬,同樣在2017年6月變更為2000萬。

2018年第一大供應商江蘇鴻濱食品有限公司,採購額為3.98億元,佔到7.54%,這家公司成立於2017年7月,為自然人獨資。

之前有媒體報導指出「三隻松鼠的供應商處境艱難,部分供應商的工廠處於停工狀態」。

儘管三隻松鼠回應則稱報導嚴重失實,但食品安全問題仍然是食品企業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在這樣的狀態下,如何保證食品安全的確是個難題。

相關焦點

  • 三隻松鼠屢遭質量投訴 代工模式弊端顯現
    事實上,三隻松鼠既是一個堅果的品牌,同時也是一個堅果銷售的電商品牌,產品品牌與渠道品牌合二為一,更加深了消費者對三隻松鼠的信任。作為三隻松鼠早期的投資人,今日資本總裁徐新女士很看好三隻松鼠的商業模式,稱「三隻松鼠」這個名字就自帶流量,因為名字起的好,一年就為企業至少節省了好幾億元的廣告費。定位大師傑克·特勞特認為:品牌成功的關鍵,是在顧客心智中建立與眾不同的形象。
  • 三隻松鼠質量問題頻發「貼牌」生產惹的禍?
    雷達財經梳理發現,目前三隻松鼠主要通過代工生產。"三隻松鼠屢次出現質量問題,根源在於對消費健康的極度漠視。"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向雷達財經表示,"其次主要在於其代工模式,失去了對質量品質的控制。"值得一提的是,通過代工生產+第三方電商銷售,三隻松鼠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從一家網店成長為首家營收破百億的休閒零食"扛把子",並於2019年7月成功登陸創業版。但上市之後的三隻松鼠,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中難以自拔。為了突圍,三隻松鼠開始線下發力布局門店,但具體效果仍有待時間的檢驗。
  • 三隻松鼠,營收破百億代工模式暗藏隱患
    三隻松鼠業績蒸蒸日上的同時,不協之音也頻頻出現,在「雙11」當日從京東平臺三隻松鼠旗艦店上購買的一箱「足跡麵包」中吃出了蒼蠅;食品質量的投訴充斥網絡平臺,這讓公司依靠代工廠形成供應鏈優勢,同期出現的產品品質難以把控的難題,暴露出來。代工模式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
  • 三隻松鼠終於上市,布局線下和IP的故事還能講多久?
    文| 張奡來源| Dolphin海豚智庫(ID:haitunzhiku )儘管三隻松鼠已經上市,但其備受質疑的主要問題依然存在:線上渠道費過高,供應鏈不強,代工模式,毛利率淨利率低,IP故事沒有做好,這都是阻礙三隻松鼠走得更遠的難點。
  • 三隻松鼠章燎原的IPO三重門:線下缺口、割韭菜式營銷與代工風險
    不同的是,前者在大刀闊斧的建設成生態平臺和線下市場,而三隻松鼠手裡還只攥著已經增速放緩的線上渠道,低忠誠度的網際網路用戶、單一的銷售渠道、代工模式的短板和重度垂直的市場都給三隻松鼠帶來嚴峻的挑戰,而和掌門人章燎原眼下給出的解決方案,只是寄望於IPO?
  • 三隻松鼠代工模式易出管理漏洞 問題瓜子已下架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這並非三隻松鼠首次傳出負面報導。此前,在網絡上頻繁爆出對三隻松鼠延時發貨的吐槽帖,關於產品質量的投訴也並非鮮見。對此,中國電子商務分析師曹磊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出了問題總是編外「臨時工」的責任,其代工模式存在眾多隱患。
  • 堅果品牌三隻松鼠欲登創業板 食品安全、對賭協議存隱憂
    三隻松鼠作為「淘品牌」中的翹楚,其IPO之路仍然面臨不少挑戰,包括:產品同質化、行業低價惡性競爭、對天貓的嚴重依賴性、電商流量「紅利期」結束、衍生產品IP打造巨大投入與產出的不確定性、公司戰略可能存在不符自身實力的冒進風險、突發性食品安全隱憂引發的公眾信任度危機與恐慌等。
  • 「代工+貼牌」弊端漸顯,三隻松鼠的食安之思
    屢屢發生的產品質量問題,很大原因是因為三隻松鼠採用「代工+貼牌」的模式,即生產全部外包的委託加工,無法對產品質量進行有效的把控。同時在這種模式下,三隻松鼠輕生產重營銷,營銷費用佔比過重已經影響到三隻松鼠淨利潤的增長。
  • 三隻松鼠第三季度淨利下跌 高度依賴電商平臺 代工模式弊端初顯
    然而,此前公布的三季報顯示,三隻松鼠淨利率僅為4%左右,銷售費用遠超淨利數倍。不僅如此,三隻松鼠還曾多次登上質量「黑榜」。政府補貼縮水 第三季度業績下滑今年7月,三隻松鼠成功登陸A股市場。2019年8月29日,公司發布上市後首份半年報。
  • 三隻松鼠上市一波三折 代工廠模式令人詬病
    據招股書顯示,三隻松鼠仍存在15起尚未了結的訴訟,其中14起作為被告,1起作為原告。從案件原由看,這些涉訴案件大都與其產品質量有關。記者梳理資料發現,2014年以來,三隻松鼠被多次曝出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還曾陷入「黴菌門」。甚至在IPO期間,三隻松鼠也登上過監管部門質量「黑榜」。
  • 「綠色食品」致癌「烏龍」風波,三隻松鼠何以擺脫夾擊?
    2020上半年財報顯示,其主營產品的毛利率較2019年同期全部出現下滑。與休閒零食行業企業相比,三隻松鼠的毛利率也並不「亮眼」。2020年上半年,良品鋪子、洽洽食品、鹽津鋪子、來伊份的毛利率分別為30.53%、32.23%、41.78%、43.63%,均高於三隻松鼠25.74%的毛利率。
  • 三隻松鼠上市後食安仍難「安」 專家質疑其雲質量信息化平臺
    代加工廠模式之下的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懸在三隻松鼠頭上的達摩克裡斯之劍。  產品質量問題頻發  歷經七年磨礪,三隻松鼠逐漸締造了年銷售規模近百億的「堅果帝國」。數據顯示,三隻松鼠2018年營收達70億元,2019年將向100億營收目標衝刺。  在三隻松鼠創始人章燎原看來,上市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 第三季度淨利同比下跌51% 三隻松鼠嚴重倚重電商平臺代工模式弊端...
    注意到,10月30日開盤後,三隻松鼠股價跌幅一度達3%,之後才有所拉升,最終報收69.44元/股,上漲7%。代工模式存短板,食品安全問題頻發2012年,進軍淘寶的三隻松鼠主打堅果類產品,並於當年在天貓「雙十一」的日銷售額達到近800萬元,一躍成為天貓堅果行業第一名。
  • 三隻松鼠過冬,可有餘糧?
    那麼在這背後,三隻松鼠又面臨著怎樣的隱憂與未來呢? 股東高位減持,揭開高估值的另一面對於整個休閒零售市場來說,在消費能力及消費意願的強支撐下,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同時,在持續的品類擴張中,休閒零售市場的產業結構也越來越多元化。
  • 三隻松鼠吃出蒼蠅?
    對此,殷翔表示,三隻松鼠在成立7年間只有一次抽檢不合格,就是2017年的這次產品抽檢,這種情況在整個食品行業都是相對普遍的,基本每家企業都會有。不過記者發現,三隻松鼠在此前的招股書中曾提到,2016年7月—2017年6月,三隻松鼠曾因產品保質期標註與食品安全標準不符、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標有「促銷價」非促銷誤導消費、標示脂肪含量與實際含量不同、含糖量不符合等級要求、配料未在標籤中標註等問題,先後被多名消費者起訴,涉及產品包括滷藕、雪菊、凍幹檸檬片、奶油味瓜子、和田駿棗、魷魚絲等。
  • 三隻松鼠開心果黴菌超標 代加工模式竟是禍端
    民福康深入調查後發現,這不是三隻松鼠第一次遇到食品安全問題,在2016年,就曾經被查出旗下產品甜蜜素超標,而一直被詬病的代加工模式被認為是該品牌多次出現質量問題的關鍵因素。此次事件,或給三隻松鼠的IPO之路再度蒙上陰影。
  • 三隻松鼠上半年業績增收不增利 轉型升級戰略已取得顯著成效
    目前,三隻松鼠的戰略轉型已進入盛水清,而全渠道布局、多品牌建設、供應鏈改革使得淨利潤承壓,公司的發展也面臨瓶頸期。   增利不增收的背後   今年上半年以來,三隻松鼠在線上平臺的流量持續分散,延續營收增長態勢,但淨利潤卻出現大幅下滑。通過分析數據,公司綜合毛利率和管理費用上漲是主要主要因素。公司上半年綜合毛利率為25.7%,同比下降5%,。
  • 三隻松鼠IPO過會,貼牌銷售存隱患,曾頻爆食品安全問題
    繼來伊份、鹽津鋪子登陸資本市場後,休閒零食行業的「大哥」三隻松鼠終於也要來了。5月16日,證監會第十八屆發行審核委員會召開2019年第40次發行審核委員會工作會議,三隻松鼠股份有限公司上會接受了審核。多方消息顯示,三隻松鼠今日成功過會。
  • 標榜高端零食的良品鋪子:線上毛利率為什麼不及行業平均?
    對休閒零食行業來說,高水準的研發是品牌和企業的護城河,以「良品」為名的良品鋪子如此的重銷售而輕研發的模式,是否真的能做出「良品」呢?毛利走低現金流驟降,產品質量問題顯現巨額的銷售費用也並未白花,上半年良品鋪子採取了多項措施吸引線上流量。
  • 立高食品IPO:綜合毛利率低於行業平均值 食品安全仍存隱患
    食品安全仍存隱患近年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與日俱增,食品安全問題也日益受到監管部門和社會的高度關注。立高食品曾多次抽檢不合格。據了解,立高食品2017年生產的「新仙尼」芒果果餡被檢出二氧化硫;2018年立高品牌下又有兩批次植脂奶油產品被檢出酸價(以脂肪計)超標,2019年立高牌香橙鮮果泥又抽檢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