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十個寶寶八個黃,黃疸是新生兒寶寶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也是新手媽媽們遇到的第一個棘手的問題。
不同的家長面對黃疸有著不同的做法,有的覺得黃疸可以自己退,什麼都不做;而有的家長則比較焦慮,只要黃疸值有點高,就擔心的不行,採用各種各樣的辦法。
但黃疸說輕也輕,一旦嚴重起來,可能會導致寶寶腦損傷,甚至腦癱,尤其是使用一些沒有科學依據的土辦法。
那應如何正確處理黃疸呢?什麼情況就應去醫院呢?今兒小脈就和大家說說寶寶黃疸這件事。
黃疸是由於血液裡膽紅素過高引起的,是新生兒期常見症狀之一,它可以是正常發育過程中出現的症狀,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現。
膽紅素是膽色素的一種,它是人膽汁中的主要色素,呈橙黃色,有毒性,可對大腦和神經系統引起不可逆的損害。
寶寶剛出生時,由於各種原因膽紅素會升高,而肝臟功能發育不成熟,處理膽紅素的能力有限。代謝不掉的膽紅素就會聚集在血液裡,達到一定量後就出現黃疸的症狀。
變黃先是從頭部開始,一般輕者限於面部、鞏膜(眼白)黃染,然後向下延至胸部、腹部和下肢。一般來說如果胸部和腹部皮膚發黃,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黃疸的發病率可以說是極高的,絕大多數新生兒在出生 3 天左右會得黃疸。通常黃疸會在寶寶出生後 5~7 天開始下降,14 天后逐漸褪完。
無論是足月兒還是早產兒,出生後都會出現黃疸。其中絕大部分是生理性的,少部分是病理性黃疸。
有些家長看到寶寶黃黃的本身就有點慌張,再一聽到黃疸還有病理性的,更是害怕到不行。總擔心自己的寶寶黃疸退不下去,是病理性的。
其實,新手爸媽可以不用那麼緊張。首先,絕大多數寶寶是生理性黃疸。其次,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判斷寶寶是否是病理性黃疸。
黃疸出現時間:出生後 24 小時內出現黃疸
生理性黃疸大多數是出生後2~3天內出現,而病理性黃疸則出現時間要更早,通常在出生 24 小時內就會出現黃疸。
若如果媽媽是O型血,爸爸是A型、B型或AB型血;或媽媽是Rh陰性血,而寶寶是RH陽性血的,在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天要高度重視,很可能因寶寶與媽媽的血型不合,造成溶血引起的黃疸。
黃疸消退時間:黃疸持續性強,至少要兩周多
生理性黃疸通常2周左右就消退了,早產兒可能稍微再長一點,持續3~4周。而病理性黃疸至少要持續2周多,甚至更多,而且黃疸反反覆覆。
寶寶精神狀態:生理性黃疸的寶寶吃奶好,精神好;病理性黃疸的寶寶無論是精神還是吃奶都不好。
當寶寶是病理性黃疸時,就需要及時去醫院進行相關治療了,最常見的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照藍光。
此外,當寶寶黃疸到了膝蓋以下,如皮膚染黃到手心及腳底心或是黃疸顏色為暗黃色,大便顏色偏淺或發白時一定要及時就醫。
除了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之外,我們最常聽到還有一種叫母乳性黃疸。母乳性黃疸主要表現為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出現黃疸,足月寶寶多見。
母乳性黃疸目前原因不明,通常在出生 3~5 日後出現,出生後 2 周內達到高峰,在出生後 3~12 周逐漸降至正常水平。母乳性黃疸分為早髮型和晚髮型兩種。
早髮型母乳性黃疸又叫母乳餵養失敗型黃疸,是由於母乳餵養不足引起的。比如:餵奶不夠頻繁、銜乳姿勢不當或開奶不及時等。
因為寶寶吃到的奶水少,腸蠕動就少,胎糞排出就會延遲,導致寶寶排便減少,累積在腸道的大量膽紅素就不能及時排出,很多就被重吸收了,這時寶寶的黃疸就會很明顯。
這種黃疸一般在生後3~4天出現,儘早開奶和頻繁哺乳可促進寶寶腸蠕動,減少膽紅素重吸收,進而減輕黃疸。
晚髮型母乳性黃疸在生後6-7天出現,生後2-3周達到高峰,可持續6-12周(2月~3個月)才消退。
值得慶幸的是,母乳性黃疸一般情況良好,吃奶好,糞便色黃,尿色不黃,不影響生長發育。
雖說隨著孩子肝臟功能一天天強大,聚集的血膽紅素最終會被排出體外,大部分寶寶的黃疸是可以自愈的。
但有些家長就是沒有耐心或是有點過度焦慮,就想著儘快幫寶寶去黃。然後就開始嘗試各種辦法,其中有效且最常見就是給寶寶吃茵梔黃。
殊不知,早在2016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就發布公告,明確指出新生兒、嬰幼兒(三歲以內)禁止使用茵梔黃注射液。
來源:《茵梔黃口服製劑說明書修訂要求(2016)》截圖
緊接著,在2017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又新發布了修訂茵梔黃口服製劑說明書的公告,其中明確強調了口服茵梔後會出現腹瀉、嘔吐和皮疹等不良反應。
來源:《茵梔黃口服製劑說明書修訂要求(2017)》截圖
我們都知道給寶寶退黃的好辦法就是多吃多拉,將多餘的膽紅素排出體外黃疸自然就退了。
口服茵梔黃的退黃原理其實和瀉藥是差不多,就是讓寶寶多拉。但新生兒腸道功能發育不全,如果出現腹瀉,也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傷。
而且,寶寶服用後,很可能會出現因大便次數過多導致爛屁股,還有的寶寶出現的便血等各種不良反應。以及長時間的腹瀉,容易繼髮乳糖不耐受。
我們前面已經說了,絕大多數寶寶的黃疸是可以自愈的,只不過時間相對來說有點慢,但真的到不了要給寶寶餵藥來幫助去黃的。
即使是病理性黃疸,也是進行光療,很多家長擔心光療有副作用。事實上,藍光治療是新生兒黃疸最常見的醫學治療,幾乎對所有的嬰兒有效果。
光療是非常安全的,但也可能出現皮疹、腹瀉,但這都是暫時的,醫護人員會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停止光療。
1.母乳性黃疸一定要停母乳?
有的新手媽媽發現只要給寶寶停母乳,黃疸就好一點。但即使是這樣,也不建議輕易給寶寶停母乳。
因為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它能給寶寶提供最初所需的一切營養和免疫活性物質。
此外,母乳性黃疸也是暫時性的,隨著寶寶長大,黃疸就消退了。若中間輕易給寶寶停了母乳,是很難追回來的。
只要寶寶體重增加正常,就不用過度擔心。絕大多數的母乳性黃疸寶寶是沒有必要停母乳的,若寶寶黃疸比較嚴重,就及時就醫,遵醫囑。
2.曬太陽可以退黃嗎?
曬太陽確實是可以幫助寶寶退黃疸,但是不建議家長們這麼做。
因為太陽光裡有藍光,所以能幫寶寶退黃。但太陽光裡除了藍光,還有紫外線,剛出生的寶寶皮膚嬌嫩,是很容易曬傷的。
況且,太陽光退黃會受距離、時間、寶寶暴露面積等各方面有關。寶寶暴露不足沒有效果,暴露充足時可能會被曬傷或是受涼。
所以,通常是不建議通過曬太陽來退黃疸。
3.喝糖水能去黃?
「喝糖水退黃」是一個廣泛流傳的偏方,但糖水對退黃來說沒有任何作用。
喝糖水會佔肚增加飽腹感,從而造成吃奶減少、排便減少,不利於黃疸消退。
同時,糖水中含有大量的糖,腸道會很快吸收掉糖,能夠直接進入血液,給新生兒喝糖水容易造成血糖快速升高,幹擾糖代謝,還會影響寶寶的味覺,讓寶寶喜愛吃甜,為將來的肥胖等問題埋下隱患。
4.可以自己買藍光燈在家治療嗎?
有些家長不捨得把寶寶送到醫院進行光療,就想著自己買或租藍光燈在家治療,這種做法是完全不推薦的。
因為光療是一個嚴格科學的技術操作,自行光療不能保證效果,容易延誤病情,而且還會因為操作不當引起燙傷等不良後果。
除了光療,如果一周內的黃疸程度較重,醫生還會建議輸白蛋白結合游離膽紅素,更嚴重的黃疸,甚至需要換血治療。
5.有黃疸可以接種疫苗?
有很多家長以為寶寶有黃疸是不能打疫苗的,甚至大部分的社區也是這麼做的。
但寶寶有黃疸是不影響疫苗接種。接種疫苗也不會讓黃疸加重或減緩消退速度。目前也沒有證據表明有黃疸的寶寶接種疫苗後不良反應會升高。
所以,若寶寶沒有其他併發症,寶寶黃疸期是可以接種疫苗的。
很多新手爸媽是不知道黃疸其實是可以預防的,方法就是早開奶。早開奶既有助於媽媽母乳充足,又能幫助寶寶胎便排出,減少腸肝循環,從而減少黃疸的發生。
如果媽媽因為疼痛或者某些疾病因素,不能及時的給孩子開奶或者乳量不足,孩子就會發生母乳餵養不足導致的黃疸,所致讓寶寶吃飽是預防黃疸的關鍵因素。
以上就是關於寶寶黃疸的全部內容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最後,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家長可以分享給周圍的孕婦媽媽或是剛生寶寶的媽媽,讓更多新手媽媽不焦慮、不慌張的正確處理寶寶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