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中煙紅塔集團
駐瀾滄縣南嶺鄉謙哲村扶貧工作紀實
從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一路向西北行進,蜿蜒而狹窄的道路隱蔽在崇山峻岭間。駐足山頂,群山相連雲霧繚繞的景色映入眼帘。而在這片大山裡,藏著一座「直過民族」村落——謙哲村。一直以來,謙哲村人沿襲著原始落後的生產生活方式,過著貧苦的日子。
清晨陽光照耀下的謙哲村
為兌現「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掉隊」的莊嚴承諾,2015年底,雲南中煙紅塔集團按照脫貧攻堅的戰略部署,正式啟動了對謙哲村的定點幫扶。
2016年5月18日,紅塔集團董事長王勇來到謙哲村回訪調研,對謙哲村脫貧攻堅工作提出了「四個結合」的工作思路,即堅持做到物質扶貧與精神扶貧相結合,輸血與造血相結合,資金規劃和項目規劃相結合,開展工作與鍛鍊青年人才隊伍相結合。
截至2020年10月,紅塔集團累計投入幫扶資金2600萬元,在謙哲村14個自然寨18個村民小組,修橋鋪路、翻建民房、資助教育、興辦產業,實現幫扶項目全覆蓋。
奮鬥五年,過程艱辛。風雨幾度,終有所成。如今,謙哲村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民生事業顯著提升,「兩不愁」基本實現,「三保障」正在鞏固,封閉原始的山寨翻開了新的歷史篇章。
實幹擔使命 行動顯真情
群山環抱中的謙哲村,由拉祜族、哈尼族、彝族、佤族等多個少數民族聚居而成。2015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僅有2034元,屬國家級深度貧困村。
「以前村子裡的橋都是木樁橋,人走都危險,車根本過不去。通向鄉裡和村裡的路都是土路,晴通雨阻、交通不便。」「路走不成,信息又閉塞,進不來也出不去,怎麼談發展?」擔任紅塔集團駐謙哲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的韓吉忠回憶起謙哲村過去的狀況時說道。
經過多次的深入調研走訪,紅塔集團以「與產業相配套、與規劃相適應」為原則,將幫扶重點投向了路橋建設等基建方面。
2017年,謙哲村付哲新寨橋、團山橋、小河箐橋工程相繼完工,原始的木樁橋變為一座座堅固的水泥石橋。與此同時,硬化路、砂石路、串寨道路也接連覆蓋了原有的土路。
從此,外界與謙哲、謙哲村各寨子間的「壁壘」被打破,一輛輛運送物資的快車搭載著發展的希望駛進了這個曾經一貧如洗的小村落。
封閉的謙哲村漸漸從沉睡中醒來……
村裡原來的木樁橋變為堅固的水泥石橋
種有所得
謙哲村平均海拔1610米,年平均降水量1485毫米,年平均氣溫17.9攝氏度。長期以來,謙哲村民倚靠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以種植稻穀、玉米、茶葉等作物為生,但由於水利設施落後,農作物成活率低下,一年到頭,廣種薄收,貧困的哀愁始終縈繞在謙哲人民心頭。
為保障謙哲村傳統優勢產業實現長足發展,2016至2017年,紅塔集團結合該村農田地形特點,在付哲老寨、楊河墳底、大梁子箐等地塊修建了多條「三面光」排水溝,大幅提升了謙哲村農田的防澇能力。在此基礎上,紅塔集團從原料相關部門抽調了多名技術專家派駐謙哲村進行田間作物種植技術指導,從根本上確保了農民「種有所得」。
改造後的農田排水溝
時值收穀子的季節,望著家門口堆著的一袋袋稻穀,村民張學文心滿意足地笑了,「這兩千多公斤的穀子,留夠家裡人今年吃的,剩下的還能賣不少錢呢!」
居有所安
謙哲村下新寨是一個以哈尼族為主要人口的民族聚居寨,寨居山區,地勢險要。1988年,7.6級的瀾滄大地震使周邊區域山體受損,加之近年來強降雨不斷,整個下新寨被籠罩在山體滑坡的危險之中。
一直以來,南嶺鄉政府對附近山體情況進行監測,並規劃對下新寨組實施易地扶貧搬遷。但由於當地群眾力量有限,資金缺口較大,搬遷工作難以實施。
易地搬遷項目實施前
2018年,紅塔集團投入大量資金,解決了諸多棘手問題,易地搬遷得以推動。
「最困難的就是給老百姓做思想工作,有些老人住慣了老宅,不願意搬啊!」韓隊長感嘆說道。
顧及百姓們的安危和長遠發展,這塊硬骨頭必須啃下來。
「要不是那天夜裡一點多韓書記他們跑來我家,把我喊起來看,我都不相信住在上面這麼危險,現在想起來非常害怕,雨水把我家院子都衝塌了!」回憶起那個暴雨夜,最後從老寨搬離的張老漢心有餘悸地說。
2019年初,異地搬遷工作圓滿結束,下新寨老寨的房屋也被徹底拆除。
如今的下新寨,住進新房的鄉親們人人臉上都洋溢著歡愉的笑容。
易地搬遷項目實施後
病有所醫
在謙哲村委會辦公房旁,一幢四四方方的平房格外顯眼,這便是謙哲村的衛生室。
在紅塔集團幫扶前,謙哲村的醫用場地僅僅是一間被分隔成兩個空間的小瓦房,輸液床只有三個。人多的時候村民輸液只能在屋外進行,無論老人小孩,下雨天只能撐傘輸液。
「本來就是病人,再吹吹風、淋淋雨,病怎麼會好?」韓隊長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定點扶貧以來,紅塔集團累計投入資金19萬元,為改善謙哲村醫療設施新修了治療室和輸液室,又購置了藥櫃、醫用平板床、醫用雙搖床、ABS輸液車、輸液椅、辦公電腦、印表機等設備,大幅提升了謙哲村衛生室基層衛生服務能力。
扶貧工作隊給村裡新修的衛生所運送物資
「現在我們這裡醫療條件好了,連鄰村的人都跑到我們這裡來看病呢!」村衛生室醫務人員劉蓮英表情難掩驕傲。
初心造夢人 點燃新希望
在謙哲村,動聽的不只有大自然饋贈的鳥叫蟲鳴,還有謙哲村小學傳出的朗朗讀書聲……
2018年3月,「初心造夢人」活動正式啟動。紅塔集團團委帶領青年員工以「老師」的身份走進了謙哲小學,為孩子們開啟了趣味課程之旅。
當孩子們和「紅塔老師」共同製作的火箭模型成功升空;當女孩子們穿上新裙子把「紅塔老師」教的舞蹈動作拿出來比劃比劃;當孩子們回到家中向家人驕傲地轉述「紅塔老師」教的垃圾分類方法……每一次課程的結束,都是孩子們逐夢的開始。
紅塔集團初心造夢人活動
在愛的光照下,孩子們的靈魂被染上了更加豐富的色彩,他們心中夢想的種子也早已開始萌芽……
一直以來,紅塔集團秉承「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的理念,始終把教育發展作為扶貧開發的主要任務。2016年至今,紅塔集團先後為謙哲小學修建了學校大門、教師宿舍、籃球場、浴室、食堂、廁所、綜合用房、圍牆、綠化等設施,配備了體育器材、多媒體等設備,為學生購置了校服、球鞋、涼鞋、床上用品等必需品,極大地改善了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條件。同時,紅塔集團開展捐資助學項目,分別以在校初中學生1500元/年,高中學生3000元/年,中專、大學及其它職業學校在校學生6000元/年的標準,鼓勵困難學生把書持續念下去。
在紅塔集團的幫助下,越來越多的謙哲學子走出大山,為的是以更好的姿態回來建設故鄉。
同心共築夢 未來終可期
2019年8月16日,天朗氣清。雲南中煙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紅塔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勇再次來到謙哲村。
依山而居的少數民族同胞住進了新房,平坦的水泥路直通群眾家門,面目全新的謙哲小學不時傳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看著謙哲村的喜人變化,聽著一個個感人的脫貧故事,看著老鄉們眼神流出的幸福,王勇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面向未來,王勇說:「謙哲村現在的脫貧工作要更加注重村民整體素質的提升,通過從細小的生活習慣抓起,一點一滴地改變謙哲村居民的觀念,真正達到思想脫貧……」
脫貧的謙哲村村民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後記
紅塔和謙哲,相距整整一千裡。
只因使命,他們跨越山河,牽起了同胞的手。
只因擔當,他們全力以赴,化解了同胞的難。
只因大愛,他們披荊斬棘,焐熱了同胞的心。
一千裡,有時那麼遠,有時卻這麼近。
撰文:楊翊涵
原標題:《一場跨越千裡的「愛戀」》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