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幾天,有一位久未聯繫的朋友發微信問我,是否認識另一所學校的領導或老師。說他那上六年級的女兒想要轉學。
原來,他兒子一至五年級都是在一所村小上的,這個學期六年級,就到一所較大的完全小學上了(因為村小隻開設到五年級)。兩個星期下來,小女孩感受到很大的壓力,在電話裡哭訴著非要轉學不可。
我說,六年級感受到壓力大也是正常的,畢竟馬上就要小升初了,她又剛來到這所學校,剛開始不適應也是可以理解的,相信過一段時間就好。
朋友說,事情沒那麼簡單。原來,他女兒是覺得這個班主任太嚴厲了,老是罵人,還爆粗口,弄得全班同學都人心惶惶的。雖然並不是罵她本人,但是每天在這樣一個環境裡學習,根本沒有辦法專心。
我對他說,每個老師的教學方法都不同,有些嚴厲有些親切。對於有些班級來說,班主任不嚴厲一點的話,班風就會很差。就我個人而言,也是比較嚴厲的,但是我的嚴厲是板著臉,叫學生不要在我面前放肆,該遵守的紀律要遵守。
我後來又問了一下以前的同事,都說開學兩周以後,想要轉學很難了。我建議他做好女兒的思想工作,搞好自己的學習——就算班主任再嚴厲,也不會無緣無故批評沒有犯錯的學生的。
02
從教21年來,經常會遇到一些學生「挑老師」的現象,有些學生覺得,老師太嚴厲了,就不喜歡,都想要平易近人一點的,好說話一點的,和學生走得近一點的。但是這樣的老師有利也有弊。
利就是孩子不會感受到有壓力,上課輕鬆。但弊就是這個老師沒有威嚴,管不住學生,課堂紀律一團糟。
我見過一個新畢業的老師,和班上的男學生可以說是稱兄道弟,下課以後有學生會走過來搭著他的肩膀一起走路,有些班級在上公開課的時候,看見他從窗外走過,有學生也要怪叫幾聲以引起他的注意……
但是他的課堂紀律很差,無論他吼得多麼大聲,哪怕他用三角板拍打講臺作勢要打人,也沒有人會怕他——學生在課餘時間和他稱兄道弟,在課堂上也從來不把他當一回事。
可想而知,這樣的課堂是很糟糕的,考試成績更是慘不忍睹的。
03
作為家長,我們要教育孩子自己去適應老師,而不要指望老師會為學生而改變。
當孩子對老師產生了牴觸情緒,甚至影響到學習的時候,家長要耐心地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導孩子更客觀地看待老師。
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就提到過,自己的女兒圓圓上小學的時候,也曾經遇到不喜歡的老師,並且老師也對圓圓有意見——覺得她上課很驕傲,不尊重老師。
尹建莉是如何做圓圓的思想工作的呢?
她對圓圓說:老師這個行業和任何其他行業一樣,有的人素質高有的人素質低,這是正常的,不要強求自己遇到的老師都讓人滿意。但是對學校的每個老是我們都要尊敬,不是尊敬他們的壞習慣,而是像尊敬世界上任何一個人一樣,只要這個人不做壞事,僅是有些我們不喜歡的毛病,我們也應該尊重他。
素質不高的人本身已經很不幸,這是因為他們從小沒有遇到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如果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一定不是後來表現的那樣。我們如果現在不尊重他,他就更不幸了,素質更難提高。
圓圓聽了這些話以後覺得能接受,就幹自己的事情去了,看起來心情已經變得很好。
所以,不妨教育孩子,當你改變不了環境的時候,就改變自己。換一個角度去看問題,原以為天大的事情,或許也會變得無關緊要。
哲媽說教育,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覺,為孩子解決學習上的煩惱,堅信孩子不上補習班也能學得很好。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