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生娃潮來了,寶寶保險怎麼買?

2020-12-19 星空財富

大家好,我是保鏢B sir的助理萊斯利。

年底了,朋友圈裡的已婚朋友們,不是在曬第一個孩子,就是在曬第二個孩子,亦或是在備孕的路上。

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年初,事業上沒什麼可耕耘的餘地,宅在家的日子裡,咱們只能開拓下家庭版圖。

隨著一波波可愛的「碎鈔機」降臨,如何在看病開銷上,多節約些費用,成為寶爸寶媽們關心的問題。

答案很簡單:給寶寶買保險!

今天,萊斯利就來給大家講講,嬰幼兒保險怎麼買。

寶寶最需要保什麼?

剛出生的小朋友,就像初始的遊戲人物,經驗值不高,也沒有絕殺技能,能健康地吃、喝、睡,就已經相當於在打怪升級了。

但是,這條打怪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最有可能遇到以下關卡:

01先天性疾病

許多準媽媽會在分娩前做唐氏篩查、無創DNA檢查、羊水穿刺,以上可以很快確認孩子是否會得唐氏綜合症、愛德華綜合、怕陶氏綜合症

不幸的是,這些只是新生兒先天性疾病的冰山一角。

舉個例子,因為孕婦缺乏葉酸,寶寶易患脊柱裂或成為無腦兒;因為病毒的感染,寶寶可能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和智力低下;染色體異常還可能導致白化病、先天性聾啞、侏儒、苯丙酮尿症;另外,還有先天殘疾、先天聾啞等病症。以上這些先天性疾病,每一個都令寶爸寶媽背脊發涼。

萊斯利最近聽說,一個不到1歲的孩子,因為排洩物泛白,到醫院做檢查竟發現患有先天性膽總管囊腫伴膽道感染、肝硬化、肝功能異常。成年人聽了都頭大的病,竟然落到這樣一個小小的生命上,小寶寶將面臨各種手術和藥物治療,論誰能不心糾?

02小意外

多數,都是第一次當爸爸和媽媽,如果沒有專業人士的有效協助,多數缺乏經驗。於是就會發生「嬰兒與大人同睡被棉被捂死」、「7個月大男嬰喝奶嗆死」、「寶寶在滿月宴上感染病毒致腦膜炎」之類的新聞。

意外和明天,哪一個先來,是永恆未知的問題。

即使沒有大意外風險,但諸如開水燙傷、貓狗抓傷、高空墜物、小交通事故等小意外,咱們還是可以為寶寶們提供滿滿的保障的。

03常見病

微博裡除了明星粉絲動輒上千萬,還要就數大V兒科醫生了。

大名鼎鼎的崔玉濤院長的微博裡,充斥了9000多條奶爸奶媽提出的嬰幼兒常見異常問題——大便淺綠色怎麼辦?腦袋凹凸不平是缺鈣嗎?寶寶睡覺打呼嚕正常嗎?寶寶輪狀病毒感染康復後每天拉7、8次怎麼辦?……

生活中,焦慮的奶爸奶爸第一時間就抱著娃去醫院了。

在焦頭爛額地排隊掛號時,不妨先降低令人焦頭爛額的醫療開銷,買好保障吧。

給大家梳理了小寶寶在人生這場大遊戲局裡,一開端就面臨的層層關卡,萊斯利建議,寶爸寶媽宜提前找好保險來充當護盾——少兒醫保+意外險+醫療險+重大疾病險,一個都不能少。

少兒醫保

少兒醫保,是基礎性醫療險,包括門診和住院兩部分,是唯一能報銷日常門診、常用藥的保險。新生兒辦理落戶的手續以後,就可以拿著新生兒的戶口本及父母的身份證件前往所在的社區進行新生兒的社區保險辦理。

各個城市、地區的少兒醫保標準不同,一般每年只需支付300元左右的保費。

少兒醫保包括門診費、住院費的報銷,但是都設有起付線、封頂線,報銷比例50%-80%不等,住院費的封頂線介於15萬至30萬之間

以北京市為例,少兒醫保每年保費300元,門診的起付線是550元,報銷封頂線是3000元,報銷比例是50%;住院的起付線是800元,報銷封頂線是25萬,報銷比例是78%。

也就是說,如果用到25萬元的最高報銷額,那麼總醫療費起碼達到32萬元,剩下7萬元需自掏腰包,這時候如果自行配置商業醫療險,也許就能零支付了。

意外傷害險

意外傷害險是針對意外事故進行實報實銷賠償的保險。例如孩子摔傷骨折了,被利器割傷了,被貓狗抓傷了等,都在意外險的保障範圍內。

意外險常常「物美價廉」,給人「幾十塊錢一年,就能賠償一百萬」的印象。

值得注意的是,銀保監會規定,0-9周歲未成年人身故保額不得超過20萬元,10-17周歲未成年人身故保額不得超過50萬元。所以,即使為孩子買了百萬保額的意外險,超出保額限制的部分也是無效的。

意外險分為意外身故、意外傷殘、意外醫療三部分,寶爸寶媽應該重點關注意外醫療,畢竟身故和傷殘的風險是較低的。

另外,意外醫療一般設有免賠額(也稱為起付額),超過這個金額的部分才能得到賠付;並且設有報銷比例,可報銷的金額只報銷一部分。

因此,寶爸寶媽要注意:免賠額越低的越划算;報銷比例越高的越好。

如今市面上出現的「學平險」,即「中小學生平安保險」,其實也是意外險的一種,有些幼兒園、學校會組織統一投保,有些學校會讓家長自行選擇。為了避免重複投保,寶爸寶媽也可以根據學校要求調整。

醫療險

醫療險,是對住院費用進行實報實銷的保險,分為「百萬醫療險」和「小額醫療險」。

「小額醫療險」針對小病支出,保額有幾千塊、幾萬塊、20萬左右不等,免賠額低至幾百元,有的產品甚至0免賠額。

像肺炎這種一萬塊左右的醫療開銷,一份小額醫療險配上少兒醫保,家長們完全不用掏腰包了。

「百萬醫療險」是用來應付大病支出的,保額在100萬及以上,免賠額一般1萬元至2萬元。這種保險主要滿足長期住院、大病治療的需求。

重大疾病險

重大疾病險,是針對大病進行的一次性且提前賠付的保險險種。

千萬不要把重疾險僅僅看成是治病的錢。你想想,治病錢不是已經有百萬醫療了嗎?

咱們實際想想,假如小朋友生病,寶爸、寶媽或者家裡人,總得有人貼身照顧,難免會耽誤工作,甚至辭職在家都在所不惜。那麼,這個照顧的人受影響的收入,誰來補位呢?

這就得靠重疾險了。

寶爸寶媽們的「保險雷區」

愛子心切的寶爸寶媽們,衝入琳琅滿目的保險林區,看不清埋在林間的「地雷」。

在這裡,萊斯利給大家排出了5個最易踩的雷:

01生過病就買不到了?

前面講到有些寶寶不幸患有先天性疾病,有些寶寶出生不久就生過大病,這是否意味著,人生才開局,就失去了買保險的資格呢?答案是:不一定。

首先,如果寶寶患有先天性疾病,在目前而言,的確暫時失去投保任何健康險的資格。在《健康告知》中,通常會提到,

被保險人是否曾經患有先天性或遺傳性疾病?

適用於不滿2周歲的被保險人:是否出生時體重低於2.5公斤;是否出生時曾有早產、難產、窒息、缺氧等異常情況;是否存在智能低下、發育遲緩、腦癱、反覆驚厥、抽搐等情況?

另外,保險合同也將「被保險人患遺傳性疾病、先天性畸形、變形或染色體異常」納入「責任免除」中。

為這些「折翼的小天使」惋惜時,萊斯利驚喜地了解到,境外保險產品中,有些健康險已經加入了對先天性疾病的保障。

只要在投保時還沒發現先天性疾病,然後保單等待期(醫療險一般為30天,重疾險一般為90天)後才確診疾病,就可以獲得賠付。

操心的寶爸寶媽可以關注這方面產品,也可以期待國內的保險產品早日添加先天性疾病的保障。

另一方面,最最最讓寶爸寶媽們關心的還是「少兒常見病」核保。這裡萊斯利為大家列了個核保清單,得過這些病的寶寶們也有機會買上健康險:

表格顯示,即使生過病,如果在已痊癒達3個月至3年不等的時間後,再為寶寶進行投保,還是有很大機會可以買上健康險的。

只不過,這3個月至3年的時間,寶寶們沒有保障,對寶爸寶媽們仍然是漫長的煎熬。

萊斯利勸寶爸寶媽們,寶寶一出生滿30天就抓緊時間投保,醫療險經過30天等待期、重疾險經過90天等待期,就可以啟動對寶寶的保障了,掐指一算,百日宴前後,寶寶就能坐擁保障,寶爸寶媽也能更安心。

02有醫療險就夠了,不需要重疾險。

看著稚嫩活潑的小寶寶蜷縮在懷中,紅潤的臉蛋,恬靜的笑容,誰都不敢設想小寶寶們會得大病,重疾險常常被寶爸寶媽們忽略,一方面,因為重疾險價格較貴,另一方面,認為只要有百萬醫療,就不需要重疾險了。

這個想法就大錯特錯了。重疾險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第一,重疾險的保費以投保年齡來計算,年齡越大,保費就越貴,小寶寶的保費相當便宜,所以早投保、早受益。

第二,重疾險的理賠條件是:一確診,就賠錢。因此理賠具有前置性,可以為家庭減少墊付壓力,補充了醫療險需要先墊付、再賠付的時間空檔。

第三,「因病返貧」有時候不是因為生病的人不能工作了,而是因為照顧病人的家屬失去了工作時間。重疾險能夠提前並且一次性賠付,至少能減少家庭收入的受到的影響。

第四,更重要的是,許多少兒重疾險設有「投保人豁免保費功能」,保證當父母意外身故或因傷致殘而喪失了繳費能力後,寶寶的保障依然繼續有效。

03自己還在裸奔,卻給孩子狂買

許多寶爸寶媽是因為有了孩子,才開始關注自己的保障。結果發現,自己還沒有任何保障,擠出的預算都讓給了孩子。這個是萬萬不可的。

「先保大人,再保小孩」,是家庭保險配置中必須堅持的原則。

一方面,寶爸寶媽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如果他們倒下了,家裡的經濟收入就會出現缺口。不要提孩子的保費交不上了,房貸、車貸、家庭開銷都可能成問題。

另一方面,孩子的保險不必「一步到位」,可以隨著時間推移,一步步增加保額、添置新產品。誰不希望到時候孩子用上最in的保險呢?

更令人捉急的是,本來預算就吃緊,還有寶爸寶媽給孩子買壽險。壽險是什麼?壽險就是死了才賠錢!對家庭經濟責任大的成員,買個壽險是履行責任,小孩子並沒有開始賺錢,購買的意義不大

況且,現在市面上的壽險,保費死貴;分紅不過通貨膨脹,50年後的50萬保額,不知道還值多少錢;更重要的是,看清楚條款,18歲前身故賠的是保費,18歲後身故賠的才是保額。

奉勸預算有限的父母,還是把錢挪到自己身上吧。對自己好一點。

產品PK榜單

走出了雷區,萊斯利就給大家上乾貨了,進入性價比PK時間。

首先,是醫療險部分。

在百萬醫療產品中,「尊享e生」的總保額超過「平安e生保」,保障內容更多元,提供惡性腫瘤院外用藥的保障、質子重離子醫院的醫療費用保障,更重要的是,保費卻更加便宜,基本完勝「平安e生保」。

小額醫療險,即萬元住院險則更加複雜,雖然「泰康幼兒住院計劃二」在保費上較「安聯住院寶計劃二」便宜356元,但是安聯0免賠額更具有優勢,而且投保年齡範圍更廣泛。

接著,重疾險部分。

重疾險分為保費可返還型與消費型。

返還型重疾,生病了可以賠錢,沒生病還會把保費和利息都退給你,看起來是不賠本生意,吸引寶爸寶媽注意。但是對比下面這張表,兩款返還型重疾賠付額度、次數並不一定比兩款消費型定期重疾多,保費卻高出了6至7倍。為了三四十年後都不一定能跑贏通脹的一筆錢,每年多花幾千塊錢,還佔用了給大人買保障的額度,認真算筆帳,也許選消費型定期重疾性價比更高

唯一值得顧慮的地方是,消費型重疾最長保障期限不超過30年,憂心寶寶30年後重疾保障的操心型寶爸寶媽,這裡還需三思

還有值得注意的是,少兒版重疾險的等待期有的長達180天,比成人版重疾險多出3個月。面對180天的重疾保障真空期,萊斯利再次提醒寶爸寶媽:拒絕拖延,儘早投保。

最後,閉眼也能買的意外險部分。

根據未成年人保額的上限限定,萊斯利為大家挑出了三款經濟適用的意外險,身故賠付介於10萬至20萬元之間,免賠額低至0元,應付開水燙傷、交通事故、魚刺卡喉等小意外足矣。

寫在最後

一輪分析下來,萊斯利建議寶爸寶媽,入手保險前先走出雷區思想,樹立正確的買保險思路——病了也能買上、先大人再小孩、重疾險醫療險都得配。然後,建議理性對比性價比,產品並不是越貴越好,也不要用保費來攀比對孩子的愛。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相關焦點

  • 小孩免疫力差愛生病,生了病保險怎麼買?
    經常有父母給孩子買上萬的保險,自己卻捨不得給自己買。所以兒童保險從來都是很好賣的。 但兒童保險可不是你想買就能隨便買的。小孩子身體還在發育,各方面免疫力還不健全,非常容易發生各種疾病。購買保險時很可能就因為疾病原因被拒保。 那生過病保險就不能買了嗎?
  • 寶寶保險怎麼買?萌主作業來了,歡迎看著抄
    在我還懷孕的時候,就有很多人來問我:萌主萌主,你給你的寶寶準備買什麼保險?你肯定會好好研究,照著你買就好啦。 每個階段代表性的保險,我應該都收入囊中了。 除了我22歲買的那個定期壽險,因為實在是新的壽險價格比以前便宜太多,怎麼算舊的都不划算,我在交費9年的時候退保了,其他的都是留在手上。
  • 寶寶早產保險到底應該怎麼買?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保險在人們心目中也從原來「騙錢的,沒什麼用」的印象,漸漸轉化成「保險還是有用的,只是不知道怎麼選擇」。寶寶一出生就受萬千寵愛於一身,父母希望把最好的一切都給寶寶,但是也有不少年輕的寶爸寶媽吐槽,還沒出生就把保險了解好了,結果滿月了去買,因為寶寶早產買不了,想給寶寶買份保險太難了。
  • 少兒保險怎麼買,孩子保險怎麼買?未成年人保險怎麼買?
    孩子一直是父母的心頭肉,心肝寶貝,買保險的時候自然也會首先想到給孩子買,但是買保險也是一門技術活,寶爸寶媽們看完這篇文章就知道應該怎麼給孩子買保險了。 這篇文章講的是買保險的大概攻略,具體在給寶寶配置保險時還請加我微信,針對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保險方案。
  • 保險怎麼買最划算?
    奶爸就給大家傳授一套技巧,教大家怎麼買保險最划算!一起看看吧~常見的「坑錢」保險有哪些?各大險種怎麼買更划算?二、各個險種怎麼買更划算?先看看我們需要配置哪些保險種類:需要注意一下,這並不代表要通過降低保額來買一份重疾險。如果保額降低,就容易失去抵禦風險的能力。2)意外險怎麼買,更划算?意外險的槓桿率其實很高,一般意外險都是一年一保,每年一兩百就有幾十萬的保額。
  • 生育保險知多少:在外地生娃怎麼報?
    生育保險。華龍網12月21日17時21分訊(記者 佘振芳)女方沒有買生育保險,男方買了,手術費可以用男方的報銷嗎?在重慶買保險,在外地生孩子怎麼報?男方交生育保險女方能享受嗎?問:女方沒有買生育保險,男方買了,手術費可以用男方的報銷嗎?答:男職工參加生育保險,其未就業配偶無法享受男方生育保險待遇,但可以通過女方購買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報銷。
  • 生娃竟然能爆賺 這些技能必須懂!|檀保險
    今天聊一個和生娃相關的話題。之前閨蜜生娃時,不但休了4個月產假,還領了5萬多塊錢,讓單身的小柒好生羨慕既羨慕閨蜜有了個可愛的小崽子,又羨慕不上班就可以領那麼多錢......它包含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其中生育保險是個特低調的險種,平時用不上,但一生娃立馬就能感受到它的溫暖。
  • 新生兒保險怎麼買?給你的寶貝做好最佳保障
    為了更好地呵護他,父母就會開始給寶寶購買保險。 甚至許多父母開始接觸保險也是為了給剛出生的寶寶購買。 那麼,新生兒的保險應該怎麼買才合理呢?投保時該注意什麼呢? 接著往下看,讓小檬來告訴你~   前面也提到了,新生兒的商業保險應先配置醫療險、重疾險與意外險。 那麼這三個險種應該怎麼挑選才是最適合寶寶的呢?小檬這就來告訴你~ 1、醫療險怎麼選? 前面也提到,少兒醫保的保障並不全面,所以我們還需要購買商業保險來進行雙重保障。
  • 潮爸潮媽怎麼給萌寶上保險 優先買意外健康險
    然而人生不總是一帆風順,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遇到各種意外和風險,為孩子購買一份保險,提供一份保障,是許多家長的選擇。不過,根據兒童的年齡、身體情況、成長環境等特點,購買兒童保險並非求多、求全就好。為此,記者也走訪了一些保險公司的專業人士。保險理財專家都指出,兒童保險應遵循保障第一、收益第二;先大人、後孩子;宜早不宜遲等原則,才能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切實可行的保障。
  • 10個月過去了,網友相約的「生娃潮」,為什麼雷聲大雨點小?
    執筆:筱沐定稿:筱沐今年由於疫情原因,網友們在年初紛紛相約一起「生娃新生兒出生數量和孕婦建檔數量呈下降趨勢,意味著年初網友相約的「生娃潮根本沒想生孩子通過數據也能看出,大部分年輕人並沒有生娃欲望,就算時間充裕,大家也沒做好這個心理準備。所以,就算疫情期間有時間有條件,他們寧願去拍短視頻解悶,也不願意生,而這才是現階段最大的問題。
  • 新生兒上什麼保險合適?建議這樣給寶寶買
    大人是孩子的保護傘,孩子生了病,有家長來呵護遮風擋雨,家長生了病家庭卻喪失了收入來源。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大人,後小孩。我們應該在父母保障充足的情況下,再去考慮給孩子搭配保險,這其實相當於給孩子上了雙重保障。
  • 新生兒黃疸、卵圓孔未閉能買保險嗎?有哪些選擇?
    帶娃過程中什麼最讓寶爸寶媽心累?絕大部分人會說:是娃生病! 哄孩子吃藥、帶娃看醫生的心酸,就不多說了...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也很讓人崩潰:生過病買保險也變難了! 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聊聊,寶寶生過病,如何順利買保險。
  • 給寶寶買這些保險,不是傻就是坑
    最近很多寶媽來找小笛諮詢寶寶保險的問題,怎麼買?有沒有推薦?或者買的有沒有坑?看了他們的保單後,總是有種看見曾經的自己的感覺在我不懂保險的時候,我就是在保險裡踩了不少坑,白白花了好幾w的冤枉錢今天小笛給大家總結一下,給寶寶保險一定要避開的坑
  • 美國保險怎麼買?專業高效的辦法來了!
    很多朋友通過各種科普和安利,對美國保險心生嚮往。不過美國和中國隔著太平洋,這保險到底該怎麼買?首先,你需要一張飛往美利堅的機票。注意,塞班不行哦,塞班雖然算是美國的領土,但是美國的保險公司不接受在塞班籤單的海外客人。
  • 寶寶的保險買對了嗎?把理念打通你也是半個專家
    理念有了娃,愛與責任升華。我看了形形色色大小保單,小孩的保險是最齊全,甚至一家人中的第一份保險就是寶寶的保單。今天我們聊一下少兒保險配置常識,從基本解決我們的疑惑。01家庭保險的購買順序很多家庭買第一份保險都是先把寶寶的買上,成人父母的卻在「裸奔」,你覺得對嗎?
  • 給孩子退保虧了7000多,寶寶保險怎麼買
    有個朋友給孩子買了保險又退保一下子虧了7000多塊錢,孩子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很多大家自己都捨不得買保險,但是也要給孩子買。吳女士孩子剛出生,親戚就上門來攛掇他們,給孩子花了7000多買了一份保險,當夫妻兩後來意識到自己才是最需要買保險的時候,卻是囊中羞澀。
  • 保險小白給寶寶定製保險方案第一步-買哪些險種
    跟著保險經紀人自助給寶寶定製方案(一)來自兔子說險00:0004:22看了那麼多家公司的產品,眼花繚亂,還是不知道怎麼選保險。看了那麼多了避坑指南,還是不知道如何買適合自己的保險。網上諮詢的保險經紀人給的方案真的適合自己的家庭嗎?
  • 年底給娃買保險,留心「少兒險」三大坑,爸媽少走彎路多省錢
    但是嬰兒保險的「水」是非常深的,一不留神可能就會白花錢,如何在少兒險的問題上免踩坑呢?年底給娃買保險,留心「少兒險」三大坑昨天我在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一個保險從業者朋友發布的廣告,是一款關於少兒保險的介紹,海報做得非常精緻,讓人忍不住想點進去一看究竟。
  • 「生娃」成搶眼詞彙 「全面二孩」後生育保險怎麼報?
    全面二孩的放開和中國人對於猴寶寶的喜愛,讓「生孩子」這個詞成為這一年裡最搶眼的詞彙。北京市的人口計生條例進行了調整,原本就對生育政策不甚了解的準媽媽或新媽媽們這回更糊塗了——生二孩生育保險能不能給報銷啊?能報多少啊?生二孩的產假跟一孩一樣嗎?北京已經建不上檔了,只好回老家生,在老家生孩子還能享受北京的生育保險待遇嗎?……一大堆讓人頭疼的問題困擾著這些家庭。為此,記者諮詢了社保專家。
  • 頂梁柱的保險怎麼買?
    要從保險的功用說起保險解決的問題是:在風險發生時進行經濟補償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很多家底很厚,可以拿出錢來也能夠解決問題有家產,且願意變賣家產的也是能夠解決問題能夠向親人、朋友借錢的也是能夠解決問題……保險只是一種工具讓保險保護好自己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