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武漢4月2日電(記者 李如勝)此前有媒體發布湖北清江流域最大汙染源調查,稱「錳礦渣壩多次外溢,擬上市公司宏信集團正被指為最大禍端」。近日,記者從宜昌市環保局了解到,當地環保部門已經對媒體報導情況介入調查。
該媒體的報導中稱,湖北宏信集團(全稱:湖北長陽宏信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長陽蒙特電解錳有限公司廠房距離清江畫廊不足20公裡。水質汙染直接威脅到清江下遊宜都市超20萬人口的飲用水。此外流經長陽的清江水域長約148公裡,長陽蒙特及長陽鎧榕電解錳公司等多次發生渣壩滿溢事件,清江水質是否有變化等問題受到關注。同時,最大的擔憂在於,50萬方餘的礦渣已逼近庫容極限,24小時不停工的電解錳車間產生的礦渣廢物今後如何去留?
對於該報導,宏信集團總經理劉傑認為,報導中的主要汙染情況主要是08年之前的汙染,並稱05年、06年、07年的確存在汙染,但在08年宏信集團收購長陽蒙特錳業有限責任公司後,對前期的汙染進行挽回,先後投入人力財力物力進行環保治理工作。
劉傑在給本網的一份環保工作情況匯報上稱,長陽蒙特錳業有限責任公司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環保審批手續合法,採用國家傳統成熟生產工藝進行產品生產,自2008年,集團收購蒙特錳業後,陸續投入資金近4000萬元進行環保治理工作,並投入由尾礦庫、生產廢水收集處理循環系統、渣場滲濾水收集處理系統及磨粉車間粉塵收集系統組成的主要汙染防治設施。
業內人士向本網透露,多數有汙染的企業,都存在「上汙染設備容易,但用汙染設備難」的問題。宏信集團是否存在同樣的情況?
此外,宜昌市環保局稱,長陽縣環保部門已經對報導情況介入調查。宜昌市環保局將督促當地環保部門做好調查監管工作。本網將持續關注宏信集團汙染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