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悅,喜洲|在喜洲,遇見人之共生

2020-12-19 莫醒我

西倚蒼山,東臨洱海,大理向來充滿了各種神奇人物,這一次兩位著名攝影師肖全和夏永康,以及攝影愛好者們來到了這裡,在三天兩夜的時間裡一一拜訪了這裡的生活者和創作者——那些經過了各自生命旅途的大理本地人、異鄉人與外邦人紛紛安頓於此,共同組成了一張層次豐富的共生之網,而他們也遇見了這日常之瞬、人文之美。

01

大理喜洲,人文喜悅

「喜洲鎮是個奇蹟。我想不起,在國內什麼偏僻的地方,見過這麼體面的市鎮……」老舍在《滇行短記》中寫大理的自然魅力、喜洲的「宮殿式建築」,「仿佛是到了英國的劍橋,不到一裡,便是洱海。不到五六裡便是高山。山水之間有這樣的一個鎮市,真是世外桃源啊!」

▲ 黃浩作品

相比較大理古鎮,喜洲可謂迷你,只需要半天就可以走遍蜿蜒迂迴的窄巷,可是稍微走幾步你就會看見民居的建築上雕梁畫棟、鬥拱重疊、翹角飛簷,巧不勝收,原來這裡保存著大理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築群,再稍微探究一下,你便會知道,喜洲曾經是一個重要的金融中心,也是大理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或許是得益於這得天獨厚的文化環境,一種人文的傳承在這片土壤上慢慢滋生。

肖全用「肖全濾鏡」抓拍喜洲街上的人文風景

肖全對喜洲並不陌生,他在街上一路抓拍,在短暫的清晨,記錄下了在烤喜洲粑粑的男孩,匆匆經過的老人,「雖然我只拍到了他的半邊臉,但是我們能從他的皺紋裡看到他在雲南的一生。」肖全曾跟隨馬克·呂布拍遍了中國,紀錄了中國長達二十年間的細節與變遷,而在大師的影響下,他的作品充滿了社會關懷與對個體精神的關注。他在十餘年時間拍攝的《我們這一代》不經意間記錄下了一個美與創造力的黃金年代。

夏永康乘坐在接駁車上,透過透明帳篷看見的喜洲

第一次來到這裡的夏永康,則是對萬物充滿好奇,在探訪這裡的創作者前,他會問:他們為什麼來這裡?又是為什麼留在這裡?是不是有什麼魔力?夏永康是王家衛御用的劇照攝影師,他的作品塑造出了一種獨有的東方敘事,他從不循規蹈矩,總是能發現與眾不同的風景。

用自己的方式去觀察,用心去體會周遭的人文風景,是旅程開始之始,兩位大師共同的願景。

02

用植物扎染喚起對自然的連接

大理是扎染之城,而喜洲周城則是扎染的聚集地,我們在這裡見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白族扎染工藝傳承人藍續小白,她曾在北京做NGO,「有一天在1號線擁擠的地鐵裡突然的想起家鄉的藍色,於是閉上眼睛,耳邊聽到奶奶清晨咔噠咔噠踩織布機的聲音,就決定回來了。」 在工作中幫助了很多人之後,她反省自己:為何不為自己的家鄉做點什麼?於是她決定離開北京,回到家鄉,傳承與宣傳扎染的工藝流程與傳統技法。

▲ 竇瑞東作品

早在一千多年前,白族先民便掌握了印染技術,經過南詔、大理國至今的不斷發展,扎染已成為白族風情的手工印染藝術。在藍緒的百年老宅中,一進門便可看見一張龐大的扎染布,那是由村子裡不同長輩的扎染布拼成的,其中有一些長輩已經離世,但扎染布永不消失。在院子裡,一旁的織布奶奶已經八十高齡,織布仍是她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小的時候,每天的鬧鐘是奶奶的織布聲。」小白說道。

▲ 李碩作品

扎染的主要步驟複雜,如今在周城,做扎染的多為老年人和婦女,為了讓更多人能夠體驗到扎染的樂趣,吸引更多年輕人對此感興趣,小白將工序縮短到絞扎、浸泡、染布、曬乾等,讓前來體驗的遊客可以在短時間內就能認識到扎染的魅力。

▲ 夏永康作品

▲vin作品,夏永康在拍攝的過程

小白堅持使用原始的手工植物染,讓植物染色同樣能夠達到化學染色的亮度和光鮮度,在傳統的板藍根做染料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帶領團隊試驗、開發出艾草染、核桃皮染、飛機草染等30多種植物染,以此喚起人和自然的連接,讓人們回到大自然中去,用眼睛和皮膚真切感受四季。從背景離鄉到回歸故裡繼承傳統,藍緒小白踐行著她的生活哲學,並期待更多人了解白族扎染的深厚文化。

▲ 計煒瓊作品
▲ 竇瑞冬作品

03

百年白族老宅煥發新生

在喜洲,無人不識楊品相。在民國時期,這位成功的商人在家鄉喜洲修建宅院,建築風格秉承了典型的白族民居特色,隨後他在家鄉開展了很多公益項目,為家鄉的供電系統、教育事業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 陳楠作品

在喜洲,也無人不識林登。他出生於美國的一個藍領家庭,從小就開始工作,幫別人清洗地毯。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到了前往中國留學的機會。隨後,他在中國學習,演電影,做駐華記者……從此改變了人生軌跡,也深深愛上了這裡。

基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熱愛,他用真誠贏得了當地政府與村民的信任,得到了改造楊品相「楊家門樓」的機會。「楊家門樓」作為喜洲三寶之一,整體氣勢恢宏,傳統白族民居講究「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楊家門樓的結構亦是如此,每坊三開間布局,各坊通過精巧的走廊相連接。經過幾百個日夜的改造,這裡變成了喜洲最有名的精品酒店喜林苑。

▲ 陳孟昭作品

林登顯然還有更深的用意:中國的教育大多在城市,而在更有文化底蘊的鄉村內,教育卻無法普及。他想將一些好的教育項目帶進鄉村,為教育事業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酒店與海外各大高校合作,提供人文旅行和研學體驗;酒店內也時常分享白族文化,歡迎所有朋友來聽,這裡不僅僅只是酒店,更是一個文化交流中心。

「我是一個美國窮人家的孩子,卻在這裡實現了我的中國夢,你能夠想像嗎?」林登帶著肖全和學員參觀喜林苑,神採飛揚地說。肖全在8年前第一次來到喜洲時,就入住了喜林苑,並與林登相識:「他(林登)當時帶我去一個古董店,在路上他不斷地和鄉親們打招呼。」肖全被林登與這片土地之間的故事深深感動,帶著這樣的感動,為林登夫婦抓拍下了充滿喜悅的一瞬。

肖全在喜林苑的走廊上抓拍的林登夫婦

林登一家人已經在這裡住了12年,他用實際行動回饋喜洲村民對他的信賴,選聘本地員工,為本地學生提供獎學金,增強村民的文化自信心......從楊品相到林登,從林登到喜洲村民,林登像是一座中外文化之橋,將中國文化以當代的方式講出來。

·

磻曲村裡的風味人間

「壘石成牆,高達數丈」,離喜洲不遠的磻曲村裡大多是造型古樸的石頭老房子。這個白族聚居村落始建於唐朝中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法國人Gil的家就藏身於這隻有二十幾戶住家的小村莊。

▲ 燕斯文作品

Gil曾當過3次戰地記者,2005年搬來中國,曾在北京住了4年,又在成都待了5年,2014年來到了大理,現在他會告訴大家:我是一個作家,也做菜。他的家有著桃花源一樣的隱士風情,走到古村的最裡面,再經過一道窄而曲折的石頭小路,推開門,首先見到的是幽靜的院子,裡面種著各種花卉與香草,「我還沒有時間好好打理這個院子。」他用非常流利的中文與大家攀談起來。

「他沒有時間跟我打招呼,所以我就抓拍到了這張他匆忙的狀態。」肖全抓拍到了Gil健步如飛的一瞬。而在夏永康的鏡頭中,Gil的則呈現了另一種模樣,專注而嚴肅,他的臉龐與窗外的風景融合在一起。

2011年,Gil在北京「無國界醫生」NGO工作,因為喜歡做飯,就開始在自己居住的四合院裡做起了私房菜。之後,他機緣巧合來到大理。蒼山和洱海之間的古鎮,讓他回憶起阿爾卑斯山腳下的家鄉,於是,他決定在這個地方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居所。

▲ 夏永康作品
▲ 肖全作品

在大理古鎮教授英語的斯裡蘭卡姑娘也來幫忙,在院子裡採花、布置餐桌,一幅「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畫面就這樣呈現在我們面前。

▲ 李碩作品

村民們知道Gil喜歡背著竹簍在菜場買菜,用雲南當地食材融合法國菜,做出一道道別有風味的融合菜式:雲南奶酪與甜椒做成壽司、當地麵包塗鵝肝醬、甜椒醬藕片......他將創意融入食物,也從中找尋到了慰藉。

▲ vin作品

Gil漸漸與村民成為了朋友,互相串門喝茶,經歷了戰地記者時種種「宏大敘事」,Gil安於這個偏僻的小村落,用食物與文字來講述故事,也將潘曲村以別有風味的面貌展現於大家的眼前。

▲ 秦戟作品

這些人因不同的緣由來到了大理,卻在這片土地上生長出了自己的故事。他們從這裡獲得了平靜與喜悅,也將傳統的人文、不同的生活方式影響給了更多人。項飆說:「熱烈的話語可能過一陣就降溫了,但是這些具體的故事會留在人的腦海裡,會慢慢改變大家對日常生活的感知,生出一種新的』生活感』。」在大家尋找那些共生的蛛絲馬跡之時,每個人都與這片土地產生了溫柔共振。

▲ 郭丹作品

這種共振,也因被攝影師的鏡頭捕捉,才最終呈現在世人面前。正是由於首期vivo影像+大師實踐課的機會,肖全、夏永康和眾多攝影師們相聚在喜洲,通過手機影像觀察到了種種生活細節。這些鏡頭之中的故事,同樣也是拍攝者自己的故事。就像夏永康說的:「照片本質上是拍攝者在講述自己的故事」,對他而言,攝影最大的意義即是悅己。

相關焦點

  • 喜洲古鎮,老舍先生口中的體面古鎮,乃一方心靈棲息之地
    喜洲古鎮千年古鎮——喜洲古鎮喜洲古鎮位於大理以北18公裡,東臨洱海,西倚蒼山,是洱海西岸白族百姓聚居的古老村落,翻看中國歷史,喜洲為「南詔」王國時期的重鎮,如今已有千年歷史。喜洲建於隋唐時期,是茶馬古道必經之地,商貿繁盛,人文薈萃,至今保存有完整的白族民居建築。
  • 雲南—喜洲 稻田像一首散文詩
    喜洲 比 雙廊 文氣,比 沙溪 大氣,遊客不多,更談不上喧鬧,適合沒有目標和方向的漫步。如果急著上下班、急著吃三餐、急著證明自己的日子令你煩躁,那不如來 喜洲 放慢腳步,於是那些孩童的追逐歡鬧,迎面小跑而來的嗒嗒馬蹄聲,以及老奶奶坐在古舊的木門前輕柔的講話聲,都會讓人覺得格外舒服。
  • 大理必去的二個景點——喜洲古鎮及雙廊古鎮
    昆明到大理的動車正式開通後,只需要2個小時10分鐘左右就可以從昆明到大理,便捷的交通激發了大家出遊的熱情,一行5人在大理古城住了一晚決定第二天去喜洲和雙廊古鎮。從大理古城包車到雙廊一天費用300元,沿著環海路走還可以沿途欣賞風景,也可以走走停停,比較輕鬆。
  • 山水之間的喜洲古鎮,大理白族第一鎮,五朵金花的故鄉
    喜洲古鎮位於大理古城以北18公裡處,面朝洱海,背倚蒼山,滇藏公路和大麗公路穿境而過。這裡是五朵金花的故鄉,《五朵金花》講述的是不同時代的兩代金花阿鵬的愛情故事。老舍還在他的作品中把喜洲比作英國的劍橋,讚譽是個奇蹟。
  • 大理州首個「一庭三職能」基層法庭落戶喜洲
    10月13日中午,大理市人民法院喜洲人民法庭剛結束一起民事糾紛案件庭審,來自大理大學的陸雲博士緊接著對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標誌著喜洲法庭正式實現「一庭三職能」,也標誌著大理州人民法庭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 喜洲古城防坑貼士,旅遊途中掉坑如何面對,給你一個掉坑反殺記
    喜洲古城不僅是著名的白族建築群代表,也一直是各種社交媒體上拍照遊玩的熱點。相比於大理古城完全商業化的模樣,這裡的確有很多不同的風景。大理是白族自治州,白族人崇尚白色。白族建築是大理遊覽的重要項目。喜洲的白族民居,是大理最著名的。不過剛到這裡,就感覺不小心掉坑裡了。
  • 這趟開往大理的動車,2個小時,輕鬆抵達沒有人潮的避世古鎮!
    ② 喜洲繁衍千年的白族民居環洱海的村鎮中,喜洲是最不應該錯過的那一個。有一句話說:「在喜洲,才能看見你心目中的大理。」民居是這裡最大的亮點,喜洲較為完整地留存了明代、清代、民國等各時期的特色白族民居建築,像是一座巨大的民居建築博物館。喜洲是有細節的,這細節在白族人的臉上被刻畫生動。每天清晨,喜洲居民都會在門前插上一柱香,為新的一天祈福。隨後,穿戴整齊,背起竹簍,熱熱鬧鬧地去趕集。
  • 喜洲古鎮,海舌公園,南詔風情島,感受雲南大理的浪漫迷人
    現在的生活越來越緊張,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旅行也越來越快,據說是一種讓每個人的心放鬆的方式,五月是旅行的好季節,不那麼熱,也不冷,正好,請讓我的心沉澱下來,朋友說要出發了,我預訂了機票,酒店也事先預約了,我們打算在第一站去雲南大理,我來看看這個有名的旅遊城市的美麗。
  •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三重意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明確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並將其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論述,蘊含著極為深刻的思想內涵。
  • 馬成的喜悅什麼時候更新,馬成的喜悅劇情介紹太甜了
    比起這個稍微有點惡俗的題目來說,這部劇的卡司還是非常讓人心動的。但是縱觀崔振赫的劇,純愛劇真的是少之又少,這次《馬成的喜悅》可以說是第一部了。在《馬成的喜悅》中崔振赫飾演的孔馬成是腦科學博士,智商優越的同時還擁有優越的身材和外貌,加上還是財團的繼承人,可以說是真假包換的「金湯匙」。
  • 大理一日遊之兩古鎮一碼頭半圈環海遊,騎馬觀魚鷹看繞三靈表演
    大理一日遊之兩古鎮一碼頭半圈環洱海遊,騎馬觀魚鷹表演、欣賞白族繞三靈表演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即大理一日遊玩喜洲騎馬賞田園風光、自由行兩個古鎮(喜洲、雙廊)、半圈環洱海遊(途經紅山廟、下江尾等)、一碼頭遊玩(桃園碼頭坐小船觀魚鷹表演、欣賞白族繞三靈表演、遊溼地公園與洱海緊密接觸)等豐富多彩的內容。
  • H5 |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生態文明之魂
    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係,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這個道理要銘記於心、落實於行。——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必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深刻理解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內涵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13個專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下設四個主題和內容: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原則;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共謀綠色生活,共建美麗家園;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這四個主題和內容從不同角度彰顯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核心內容,共同構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整體內涵。
  • 在青山綠水間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美
    當我們再把視線轉移到有著「千湖之縣」美稱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你會發現這裡不僅有數以千計大大小小的猶如美麗鏡子一樣的湖泊,更有一個個為了守護這裡的美景而奔波在巡護路上的生態管護員。  「為了保護黃河源頭的生態環境,我們組織村裡的生態管護員成立了生態管護隊,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也增加了收入。」
  • 遇見孩子,遇見更美好的自己,孩子,媽媽和你同成長
    自從英子檢查出來已經懷孕,兩口子每天都沉浸在角色變換的喜悅中。英子也跟老公強子有了約定。「好的,我也不在寶寶跟前抽菸,別人來家也不允許!」強子對英子的要求欣然支持,而且還給自己進行了約法三章。8月15日中秋節這一天,英子順利地生下了兒子,全家人跟全國人一起歡慶中秋節的同時,慶賀兒子的到來,老一輩的人也撇著椒鹽的普通話跟小嬰兒打招呼,大家都被逗樂了:「為了我們的小寶貝孫子,我們老了也開始學說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