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採蜜的蜂農,背上的桶吊著的是一家人的生活!

2020-12-18 巴別說健康

這是一個在雲南西南邊陲拉祜山,佤山的懸崖峭壁上的野生巖蜂蜜的蜂農。一張在當地收購蜂蜜的朋友發過來的照片,使我眼睛熱了,農民討生活太難了,尤其今年遇上疫情,更艱難了。

在懸崖上討生活,背後是深淵!

前不久,一位養蜂人在雲南絕望地上吊自殺了,原因是:疫情期間蜜蜂不能轉場,當地油菜花噴藥過度,自己除蟎用藥過度,導致蜂群大量死亡,損失慘重。剛開春就失去蜂群,這種打擊和傾家蕩產差不多。

這項原本很甜蜜的事業,我們卻賦予諸多悲苦酸澀。這位養蜂人以兩口子經營為主,大半年時間在山野荒林間轉場。用水吃飯條件極差,還有可能遭到當地人的欺生和敲詐。生產者拼勁全力,只能混個溫飽,錢都讓收購商和生產廠家賺了。各種電商平臺上,十元一斤的蜂蜜總佔版首,購買者眾,因為我們很少賣得到真正的蜂蜜,所以寧願貨上當,不願錢上當,如此惡性循環,蜂農的生存空間被擠壓得所剩無幾,年輕人更是不敢踏入這一行了!

怎樣讓養蜂業像國外一樣走產業化道路,是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中間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值得去探討!你們認為呢?歡迎留言。

傳播健康生活理念,推廣健康生活方式!

我是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巴別,持續更新中,請多多關注巴別說健康!

相關焦點

  • 通訊:浙江「蜂農」美國「採蜜」
    中新社杭州七月二十六日電題:浙江「蜂農」美國「採蜜」                                           記者 林露露  美國商業部今年已經不是第一次來浙江調查了,在浙江慈谿一家蜂蜜加工廠裡,他們看著稠厚的澄色液體經過一道道生產流水線被打包、裝訂運往外地,看著當地蜂農們扛來大桶大桶的蜂蜜在車間裡排成整齊的方隊
  • 陰雨天蜜蜂無法採蜜,會對蜜蜂造成滅頂之災嗎?
    至於說蜜蜂無法採蜜會不會對蜜蜂造成滅頂之災,這自然是不會的,這個說法是有點誇張了。蜜蜂養殖,連綿雨天氣蜜蜂無法採蜜,會對蜜蜂造成滅頂之災嗎?首先雨天蜜蜂無法採蜜,會對蜜蜂造成滅頂之災,這話是沒有道理的。雖說蜜蜂的主要工作就是採蜜,但並不等於不採蜜就會死掉的。
  • 流浪的蜂農猶如辛勤的蜜蜂,精湛的採蜜技藝讓人間留香、生活甜蜜
    流浪的蜂農猶如辛勤的蜜蜂,精湛的採蜜技藝讓人間留香、生活甜蜜椴樹蜂蜜不管從地理位置的特殊,還是椴樹花本身的花期短暫的特點,它都是蜂農幸苦勞作後的收穫,蜂農在進行製作蜂蜜的整個過程都可體現出這款椴樹蜂蜜與眾不同的獨特,
  • 蜂農的採蜜旅程和怎樣銷售出去,這是平凡而辛苦的故事!
    蜂農是蜜蜂的主人,他們養蜂只為採蜜,其中辛苦自知,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蜂農的採蜜旅程和怎樣銷售出去,感受一下蜂農的生活。蜂農採蜜一、蜂農的採蜜旅程蜂農一般在江南出發,比如在浙江出發,春季的江淮地區盛開著大片的油菜花,可以採集很多的花蜜
  • 連綿雨天氣蜜蜂無法採蜜,會對蜜蜂造成滅頂之災嗎?
    在養殖蜜蜂的時候,連綿的陰雨天氣確實是會影響到蜜蜂的採蜜活動,但是不會造成蜜蜂的滅頂之災。首先來講這種連綿的陰雨天氣應該多數是在南方地區吧,反正我們北方這邊這種天氣很少,尤其是今年我們這邊農村很多河都已經幹了,別說什麼陰雨天氣了。
  • 蜂農為什麼要給蜜蜂餵糖?為您揭秘
    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的蜂農。那就是作為一個蜂農,養蜜蜂就是為了採蜂蜜賣給消費者賺錢的,能不能給蜜蜂餵糖呢?倘若喂,又該怎麼去餵糖呢?小七雖然不是專業的養蜂人,但從小生活在農村,也養過蜜蜂。對蜜蜂還是很熟悉的,也吃過自己家養的蜜蜂的蜂蜜。
  • 蜂農告訴你為什麼「冬蜜」比「春蜜」貴
    陳銀通說,連日來持續不斷的陰雨天氣,使一直躲在蜂箱裡出不去的蜜蜂變得格外煩燥,對人的攻擊性也增強,為了避免被蜜蜂蟄傷,他們採蜜時也需要穿上一套淺白色的蜂衣加以防護。 在採蜂蜜的現場,幾個蜂農分工配合,手腳麻利,動作嫻熟,有的負責打開蜂箱,小心地從裡面取出一板板蜂巢;有的用一把小鏟狀的割糖刀削去蜂巢面上的一層封口臘;有的忙著把蜂巢放進打糖機裡,通過手搖轉動方式,利用離心力作用,將蜜糖甩進不鏽鋼桶裡……新鮮採集的蜂蜜散發出陣陣荔枝花芳香,十分誘人,淺嘗一口,味道清甜入心,讓人滿足感和幸福感爆棚。
  • 湖北小蜜蜂坐飛機去全國採蜜 蜂農稱還想去俄羅斯
    圖為:湖北蜂農將蜜蜂託運上飛機 (記者鄧偉 通訊員尹樂雯攝)  楚天金報訊(記者鄧偉 通訊員尹樂雯)4月以來,天河機場連續不斷地發送著一批特殊的旅客——蜜蜂。小王養了快20年的蜜蜂,但以往都是像普通的蜂農一樣,用卡車拉著蜂箱全國跑。從2010年後,小王也像老張一樣,讓自己的蜜蜂坐上飛機,搭著航班滿天飛。  陽春三月的湖北,油菜花金黃奪目,不僅引來大批遊客,也吸引著老張這樣的蜂農和他們的蜜蜂過來採蜜。一年幾度的遷徙,蜜蜂跟著花期從海南到廣州到湖北再到北方。
  • 蜂農讓我們自己搖蜜自己裝罐,這蜂蜜還會假嗎?
    60多歲的蜂農正在彎腰搖動搖蜜機採蜜。朋友說明了我們的來意,蜂農一點也不介意,說現在的人什麼錢都敢賺,我們蜂農的正宗蜂蜜的招牌就是這些無良商人搞砸的。一箱蜜蜂也不養,還敢在網上信誓旦旦稱自己的蜂蜜現採現賣,蜂農對「蜂蜜造假」的亂像頗有些憤憤不平。
  • 懸崖上的採蜜人:懸掛在百米高空之上,用生命換取蜂蜜卻堅決不賣
    據悉人類已知最早的採蜜活動大約在1.3萬年前,中國和尼泊爾存在著世界公認最古老的採蜜法,而採取野蜂蜜的人也被簡稱為採蜜人。,這裡長期處於低氧環境,因此這裡生長的植物的花期更長,草本藥性更佳;生活在這裡的蜜蜂的也更加抗凍耐旱,生長周期也相對緩慢,由於這種種的因素導致了,這裡生產的蜂蜜的口感和營養價值要高出很多地區,這也是懸崖蜂蜜為何如此珍貴的原因。
  • 蜂農絕望自殺,行業何以破局?
    轉場蜂農從此進入了大眾視野。 追花逐蜜、各地遷徙的生活看似浪漫迷人,但一年一次的歸期,路途中的艱難困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本文試圖從劉德成事件切入,以真實採訪為線索,向大眾展示轉場養蜂人這個小眾圈子的不易,也藉此向外界澄清一些一直以來的誤解。
  • 描寫蜜蜂採蜜的作文
    蜂每天都在採蜜,每天都不辭辛勞地出去採蜜,每天又疲倦萬分地回家,十分辛苦。  蜜蜂為了採蜜,它每天飛行的路程都可以繞上地球一整圈。  蜜蜂一般都是在盛開的花朵上採蜜。蜜蜂的後腳跗節格外膨大,在外側有一條凹槽,周圍長著又長又密的絨毛。當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地採集花粉和花蜜的時候,那毛茸茸的腳就會沾滿花粉,然後把花粉從腳上梳下。最後用蜜將花粉固定成球狀。蜜蜂每天在五顏六色的花叢中四處奔波,每次都是收穫多多。蜜蜂是將口器沿雄蕊底部插入,吸取花蜜,採完一朵後再採一朵。
  • 傳承百年的甜蜜家族事業——匠心蜂農的養蜂故事
    在接觸蜂農之前,我的想法也是如此。蜂農顧名思義是指養蜂的農民。他們遠離城市喧囂,久居深山密林,每天與蜜蜂為伴,像小蜜蜂一樣勤勞,與小蜜蜂一起做著世界上最甜蜜的事業,為人們奉獻最甜的蜜。今天我向大家講述養蜂人——曾老伯,曾老伯年近50,養蜂20多年,是地道的蜂農,出身於養蜂世家,已經傳承了近百年。
  • 蝴蝶賞花,蜜蜂採蜜,各自歡愉的生活主題!
    蝴蝶賞花,蜜蜂採蜜,各自歡愉的生活主題!蝴蝶與蜜蜂本來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由生活的。蝴蝶賞花、蜜蜂採蜜是它們的天性,分不出孰優孰劣。但是人來了,卻給它們帶來了衡量一切行為的生活主題。蜜蜂採蜜,可能它並不累,它樂意且有能力這麼幹,人們卻替蜜蜂感覺到累。然後將它的行為冠之以「勤勞」的生活主題,加以美化進入了人的道德讀本,用它的形象和象徵意義來教育兒童。這樣一來,蜜蜂就不能自由爛漫地生活了,被人捉進了蜂箱。然後把採蜜這個生活主題徹底強加到蜜蜂的整個生活過程,仿佛蜜蜂活著就是為了採蜜,不採蜜蜜蜂就別活。
  • 尼泊爾採蜂人 喜馬拉雅峭壁上的生命舞者 吃蜜容易採蜜難
    勇敢的採蜜人用繩子和竹子製成的軟梯,登上近百米高的懸崖,在峭壁上尋找黑大蜜蜂的蜂巢。祖輩們傳下來的從危險峭壁獲取蜂蜜的經驗和知識,幫助族人順利採集到蜂蜜。勇敢的採蜜人用繩子和竹子製成的軟梯,登上近百米高的懸崖,在峭壁上尋找黑大蜜蜂的蜂巢。
  • 青島大學生蜂農「招蜂引蝶」入大棚 顛覆點花授粉模式
    授粉曾經用扇子扇日前半島記者採訪了島城多名蜂農,得知島城種植戶使用蜜蜂授粉,與蜂農高法暖有著很直接的關係。大棚是蜜蜂的,沒有風,也不會有各類昆蟲,那麼授粉就會是一個問題。對於蜂農,高法暖介紹,他們大多父傳子、師帶徒,年紀較大,二三十歲的蜂農極少。「到今年我們平度地區有1萬群蜜蜂,但需求量大約在2萬群,所以僅能滿足一半左右的需求。」高法暖說,為了應對這一情況,協會在市畜牧工作站的指導下,大力調運,連春繁用的蜜蜂都送進了大棚授粉。
  • 世界上最貴的蜂蜜,產自喜馬拉雅懸崖蜂,採蜜過程看著都怕!
    世界上最貴的蜂蜜,產自喜馬拉雅懸崖蜂,採蜜過程看著都怕!大家都知道蜂蜜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對於女性來說就能夠美容養顏。還可以製作一些美食。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蜂蜜。價格也是五花八門。大家知道世界上最貴的蜂蜜是什麼嗎?
  • 蜜蜂採蜜的過程,蜜蜂是怎麼採蜜的?
    它們採蜜時會提著小罐子嗎?如果沒有小罐子,它們採的蜜放在哪呢?關於蜜蜂採蜜的那些事你是不是有很多疑問 現在,我們就講一講屬於蜜蜂的小秘密1裝花蜜,有蜜囊>和頭部角度將蜜源地信息告訴同伴除此之外蜜蜂還會分泌出一種香氣停留在飛過的地方後面的大部隊就會沿著香氣去採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