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博士自殺:請關注抑鬱群體,活著究竟為了什麼?

2020-12-17 藍白心影

在十月十日的晚上,浙江大學2016級化工博士,姓侯,年僅二十六歲,男性,當天從浙大玉泉校區出走,到了晚上發了一條動態,他說要離開這個世界,還表示自己只是因為太累了,不願再假裝,不願再撒謊。他的同學看到這個動態以後,趕緊去找人,結果怎麼也找不到,所以報了警。

當天晚上十點半左右,南星派出所在復興大橋的觀景平臺上找到失聯學生侯某的書包,隨後警方調取了路邊監控,監控顯示侯某的確來過這裡,但是上橋後就再沒有出來。之後警方立即安排警力開展搜救工作。直到十月十四日上午,錢江水上派出所終於打撈到出一具浮屍,在家屬確認後,確定是失蹤的浙大博士生侯某。

不禁掩卷長嘆,這是怎麼了。堂堂浙大博士生,儼然已經是即將跨入人生的高峰,就這麼不清不楚的斷送了自己性命?

僅僅是遺書的隻言片語,似乎也說明不了什麼。話裡行間也沒什麼深仇大恨,似乎也與什麼過不去的大坑大難有什麼瓜葛,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他走上了這條絕路?

1:博士紛紛自殺。這個群體的背後隱藏了什麼?

的確,這些年接連發生博士自殺事件。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一個單人宿舍裡,32歲的博士生張東文服下了1克足以致命的秋水仙素。例如,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26歲博士生孟懿從7樓縱身跳下身亡。北京郵電大學博士研究生吳某,從13層樓上跳下身亡。武漢大學34歲博士生在家用電線自殺。廈門大學一在職博士生上吊自殺。上海交通大學一博士生從11層實驗室墜樓身亡。2017年12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學90後博士生楊寶德自殺;2017年12月10日,中興公司高管歐陽新自殺;42歲的他,北航本科,南開碩士,深圳買房立業,家中兒女雙全……

遺書信息太少,但是,標籤式忽略個體狀況的歸因是簡單而無力的,例如,浙大博士自殺就是學術壓力大,情商低,缺乏社會經驗。這幾年若干起博士自殺事件充滿了此類論調。這些事件得到報導,原因各有不同,學業壓力,和導師關係緊張等都是激發情緒抑鬱有輕生想法的因素。

這些事件的信息量也是乏善可陳,不得不說有關單位的保密工作實在到位。但,一個生命的流逝,尤其是高學歷人才的培養,國家學校費了很多心血。悲劇發生,在信息傳播如此便捷的現代,侯京京這個血肉之軀的公開信息缺失,相關部門的調查信息缺失,聲音式微,其實是一種巨大的悲哀。

中國博士的現實逼仄問題的確也應該得到思考。中國博士生每月的國家補貼只有一千多元,如果沒有導師課題的補助支持,對於年紀在30多歲的博士來說,生活壓力的確不小。加上贍養老人、撫養孩子的壓力,畢業市場的有限,高學歷低地位的窘況,一把辛酸淚。

博士生,這也是國家的終極人才培養了吧。相信這是所有媽媽們,鼓勵孩子在求學路上奮鬥的終點。畢竟,那裡是象牙塔的頂端,學術界閃耀著光芒的殿堂。那些被我們稱為博士的人,仿佛在報上學歷的時候,就自帶光芒。

然而,為什麼?為什麼就這樣決絕地走了,成了和海子一樣,面朝大海,卻不願意再轉頭回來;祝福陌生人,卻不願意再看一眼春暖花開的人呢?

國家、學校、導師們,莫非真的就沒有半分愧疚麼?誠然,這些博士生們太過脆弱,無法承擔責任之重。但,真的就不能完善培養模式麼,真的就放任博士生們的自我性格直面慘澹的人生麼?

2:大學生抑鬱的群體規模日益龐大。

我多想你能夠大聲的告訴我:你只是生病了,吃了藥就會好!

我多想和你一樣每天走進人群與朋友家人相伴,健康快樂!

我多想走出這個陰暗的牢籠,向世界大聲的呼喊:我來了!

可是我不能,黑暗和恐懼包圍著我,仿佛世界停止了呼吸,我也停止了呼吸!

當我再次醒來,我還是那個我,折斷了的翅膀,怎麼也飛不起來!

抑鬱症是一種極為嚴重的心理疾病,已被確定成為全球第四大疾病,經世界衛生組織調查:世界上已經確診有5400萬抑鬱症患者,而每年都會有超過100萬的抑鬱症患者自殺。

中國,每年因抑鬱症自殺的人數高達20多萬。不幸的是,這一「病毒流感」正在大學生中蔓延,在全國各地的高校中,患有抑鬱症或者因為抑鬱症自殺的大學生也不在少數。

前段時間有媒體調查顯示,北京有一所著名重點大學有40人被確診為抑鬱症,約佔到學校心理諮詢中心訪問量的兩倍,在這些學生中,有的人還因為抑鬱症沒法畢業。

每一個得抑鬱症的人,都是自身身心能量不夠了卻沒有被看見。抑鬱症患者都是善良要面子的人,抑鬱本身就是一種內傷,最嚴重級別就是自殺。

看看候的遺書裡說,不想再假裝,不想再撒謊,可是,臨走了,還是在假裝,還是在撒謊。

你說認識的都是好人,不想責怪誰。但往往就是這樣的好人,點點滴滴的行為舉止,就能將人的信念壓垮踐踏。雖然他們無意,但怎麼也避免不了你內心的敏感思維。無法排洩出去,無法發洩這種憤怒,那麼只有投射到自己的內心。將憤怒發洩在自己的身上,過錯都變成了自己的。最終的結果,只有自我毀滅了。

抑鬱症不是一天形成的。

我們都知道,哪怕你平時是很積極,很正面,一個有精神的人,假設讓你連續三天不睡覺,三天就給你吃了兩頓飯,然後還讓你幹很多活,那個時候你還能有精神,還會很積極嗎?

除了讓你幹活,還給你埋怨,不認可,或者再給點壓力給你?

那如果一次,二次,甚至長期處在這樣的狀態下呢?

比如,前幾年我常常聽到的語言:

『你看你,怎麼可以這樣頹廢?怎麼會這樣呢?』

『你看誰誰誰,比你糟糕透了,人家不是%¥#@&*。。。。。。』

『博士畢業,你還能找不到工作?』

『本以為你會住個大別墅,原來住的這麼普通,這麼簡樸?』就差『寒酸』二字,喉嚨裡咕嚕了一下又回去了。

『你有房有車,還想啥?』

『哪有什麼過不去的事?看誰誰誰還不如你,你有啥想不開的?』

語言的傷害比肉體更甚,簡單的治療能治癒肉體,但卻無法療愈內心的壓抑。所有所謂的心理問題,真實的潛意識形態又是什麼呢?

一個人對自己了解多少,是否願意去了解真實的自己,是否願意了解這個真實的世界。

了解自己的真實自我,探索內在的心理到底出了什麼樣的問題;

了解自己真正需要什麼,了解親人朋友們的話語所表達的真意,怎麼去處理這些問題;

了解自我與外在世界的真實關係,探索如何建立良好的行為處理模式。

當一個人具備這樣的能力的時候,他就不太容易掉進精神心理疾病的陷阱當中。

因為即使他此刻正在不舒服,正在不高興,甚至已經有非常大的情緒——他會知道,這是人生必要的東西,這很正常。

因為人生,本就是起起落落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一切本就如此。

3:正視心理問題,主動解決它,切記淡漠無視甚至放縱。

人是必然孤獨的,沒有人能代你活下去,可感情上,你無法找到一個依靠點的話,無依無靠便容易崩潰。

當能量掏盡了,世上最強的人也會倒下。我們累了,能量跌到谷底,情感受創,助長負面想像,一切頓然變得灰暗,失去意義。

不要介意依靠,毋需顧存面子或什麼,人本來就是群體的動物,沒有執著孤單的理由和需要。

抓緊一個讓自己定心的依靠點,平靜自己,然後超越自己,能提升的話,才能體會生命的意義!

正如身體的健康一樣,每個人的心理都會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心理問題,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會有消極的情緒,就看你如何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如何暗示自己、引導自己從消極情緒走向積極情緒。 1、學一點心理學的常識;

2、學會移情別戀——不再陷入消極的情緒,將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人或事上面來。

3、正視問題才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正視是第一步,你還要學會分析自己心病的來源並想出解決辦法,最終做出自己的選擇。

相關焦點

  • 自殺、厭學、抑鬱,怎麼辦?
    當她決定自殺而尚未自殺時,已經感到解脫和放鬆,這在提示:她的抑鬱和痛苦是可以改變的,而且不通過自殺也是可以改變的!(尚未實施前就已經無比輕鬆了)也有人說,她的自殺是抑鬱症的症狀之一,是絕望和無助,她們不怕死亡,而是更害怕活著的時候感受的痛苦。「連死都不怕,還怕活著?」這是覺得活著還有希望的人的理解,絕望無助的人不這麼認為。
  • 精神科醫生的北大觀察:厭學、自殺、抑鬱是什麼毀了我們的孩子?
    有一個理工科的優秀博士生,在博士二年級時完成了研究,達到了博士水平,這是他導師告訴我的,他屢次三番嘗試放棄自己的生命。他當時兩次住院,用了所有的藥物,所有電抽搐的治療方法。出院時,我問他現在情況怎麼樣,他說精神科醫生很幼稚,可笑。我表現開心一點,他們以為我抑鬱就好了。
  • 一位精神科醫生的北大觀察:厭學、自殺、抑鬱…是什麼毀掉了我們的...
    有一個理工科的優秀博士生,在博士二年級時完成了研究,達到了博士水平,這是他導師告訴我的,他屢次三番嘗試放棄自己的生命。 他當時兩次住院,用了所有的藥物,所有電抽搐的治療方法。出院時,我問他現在情況怎麼樣,他說精神科醫生很幼稚,可笑。我表現開心一點,他們以為我抑鬱就好了。
  • 臨床心理學博士:30.4%北大新生厭惡學習,為什麼自殺、抑鬱的孩子越來越多…
    有一個理工科的優秀博士生,在博士二年級時完成了研究,達到了博士水平,這是他導師告訴我的,他屢次三番嘗試放棄自己的生命。他當時兩次住院,用了所有的藥物,所有電抽搐的治療方法。出院時,我問他現在情況怎麼樣,他說精神科醫生很幼稚,可笑。我表現開心一點,他們以為我抑鬱就好了。
  • 一位精神科醫生的北大觀察:厭學、自殺、抑鬱…
    這種孤獨感來自於好像跟這個世界和周圍的人並沒有真正的聯繫,所有的聯繫都變得非常虛幻;更重要的是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要活著,他們也不知道活著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他們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和成就,這些成就似乎是一種癮,一種毒品。他們似乎很多時間都是為了獲得成就感而努力地生活、學習和工作。
  • 一位精神科醫生的北大觀察厭學自殺抑鬱是什麼毀掉了我們的孩子?
    我們要給他們世上最美好的東西,不是分數,不是金錢,那是什麼?是愛,是智慧,是創造和幸福,請許給他們一個美好的人生!作者:徐凱文,北京大學副教授、臨床心理學博士、精神科主治醫師、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副主任、總督導。
  • 一位精神科醫生的觀察:厭學、自殺、抑鬱…什麼毀了我們的孩子?
    這種孤獨感來自於好像跟這個世界和周圍的人並沒有真正的聯繫,所有的聯繫都變得非常虛幻;更重要的是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要活著,他們也不知道活著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他們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和成就,這些成就似乎是一種癮,一種毒品。他們似乎很多時間都是為了獲得成就感而努力地生活、學習和工作。
  • 一位精神科醫生的北大觀察:厭學、自殺、抑鬱…是什麼毀掉了我們的孩子?
    有一個理工科的優秀博士生,在博士二年級時完成了研究,達到了博士水平,這是他導師告訴我的,他屢次三番嘗試放棄自己的生命。他當時兩次住院,用了所有的藥物,所有電抽搐的治療方法。出院時,我問他現在情況怎麼樣,他說精神科醫生很幼稚,可笑。我表現開心一點,他們以為我抑鬱就好了。
  • 厭學、自殺、抑鬱…是什麼毀掉了我們的孩子?
    先介紹一下這位精神科醫生:徐凱文,北京大學副教授、臨床心理學博士、精神科主治醫師、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副主任、總督導。他們有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他們從小都是最好的學生,最乖的學生,他們也特別需要得到別人的稱許,但是他們有強烈的自殺意念,不是想自殺,他們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活下去,活著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所以他們會用比較溫和的方式。
  • 「我的孩子想要自殺」—請大家關注兒童抑鬱症
    其實抑鬱症不僅僅是成年人的「特權」,在我們較少關注的地方,兒童也是抑鬱症的高發群體。下面小編帶你了解一下兒童抑鬱症是什麼。12歲的Sally寫信告訴網友,她好想死,她覺得沒有人喜歡自己,活著的感覺好絕望。
  • 香港科技大學江蘇籍博士抑鬱自殺(圖)
    港科大江蘇籍博士抑鬱自殺  博客自述平日不知季節變換隻顧「狂奔」,本報記者昨連線其舍友  南京大學1998級理科強化班學生葛煒煒10日晚在香港科技大學宿舍內上吊自殺。27歲的葛煒煒生前在港科大攻讀化學博士,死因疑是抑鬱症。
  • 兩博士相繼自殺丨誰來關心博士壓力?
    也沒有任何官方消息公布這名博士具體是什麼原因選擇了自殺。 最終不管因為什麼原因,一名寒窗苦讀20多年,受過4年本科、3年碩士、4年博士高等教育的博士生,正處於人生騰飛的年紀,卻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我們可能無法理解一個博士為何選擇如此輕率去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有人說,博士就像是一座孤島,博士的壓力和痛苦從未被常人真正感同身受過,或許最能理解博士這一群體的只有博士他們自己。
  • 30.4%北大新生厭惡學習,為什麼自殺、抑鬱的孩子越來越多?
    有一個理工科的優秀博士生,在博士二年級時完成了研究,達到了博士水平,這是他導師告訴我的,他屢次三番嘗試放棄自己的生命。他當時兩次住院,用了所有的藥物,所有電抽搐的治療方法。出院時,我問他現在情況怎麼樣,他說精神科醫生很幼稚,可笑。我表現開心一點,他們以為我抑鬱就好了。
  • 痛惜:南京大學一女博士跳樓自殺.研究生該如何排解壓力?
    2019年6月,就讀於美國佛羅裡達大學的中國籍博士生陳慧祥 (Huixiang Chen,音譯) ,欲撤回其導師通過關係發表,有嚴重的學術問題的論文被拒,在留下遺書後,在工作的實驗室自縊身亡。2019年2月,年僅26歲的史丹福大學中國博士在學校自殺,他的本科來自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如果順利的話,他將於今年六月份獲得博士學位。
  • 如果真愛孩子,請告訴他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並讓他幸福和快樂!
    在一個十多歲的孩子心中,除了學習和作業,估計也沒發生過什麼大事。因為在他活著的這十幾年中,除了學習,就沒有他事。有一個剛考上大學的大一新生在開學報到第一天跳樓身亡。他在遺書說:「爸媽,我終於完成了你們的心願,這也是我今生唯一能夠報答你們的。。。」2016年10月11日,浙江大學工學博士侯京京寫下自己的遺書:「不想再假裝,也不願再撒謊,只想做我自己而已,是真的很難。。。就是有那麼點累了。。
  • 浙江大學生物教授戴飛性侵女博士致跳樓自殺!浙大不管
    今天我的心情還是很沉重,再次和大家聊聊浙江大學剛剛爆出來的性侵女博士,女博士受不了壓迫抑鬱跳樓自殺事件她的母親走投無路,浙大士生跳樓自殺的背後:內教授不停伸出魔爪騷擾事情是這樣的:浙江大學一位學農業的博士生母親聲淚控訴,自己的女兒在兩年前多次被她的導師性騷擾。孩子不堪忍受侮辱,最終導致精神抑鬱、心理崩潰,於2018年7月21日19時,選擇跳樓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
  • 臨床心理學博士:30.4%的學生厭學抑鬱,普遍的「空心病」害人不淺!| 鑑讀
    有一個理工科的優秀博士生,在博士二年級時完成了研究,達到了博士水平,這是他導師告訴我的,他屢次三番嘗試放棄自己的生命。他當時兩次住院,用了所有的藥物,所有電抽搐的治療方法。出院時,我問他現在情況怎麼樣,他說精神科醫生很幼稚,可笑。我表現開心一點,他們以為我抑鬱就好了。
  • 世界預防自殺日 | 關注產後心理健康——了解產後抑鬱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全球每年大約有100萬人死於自殺。為預防自殺和降低自殺率,世衛組織和國際自殺預防協會將每年9月10日確定為「世界預防自殺日」,以幫助公眾了解誘發自殺行為的危險因素,預防自殺行為。產後抑鬱。
  • 人活著究竟為了什麼?
    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每個人的內心或多或少地都曾思考過這個問題。可是又有幾個人能真正的想清楚這件事呢?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想要徹底的知道這個答案,首先我們得弄清楚一件事,人為什麼會來到這個世界?為了什麼?一樣,還是需求,更直觀的需求,從自身利益出發的需求,而且完全不在乎孩子感受那種。這時,作為一個沒有出生的孩子是沒有發言權的,也是沒有發言能力的,畢竟嘴巴哪個零件都還沒有長成。綜上所述,現在的你似乎很清楚為什麼會降生到這個世界了。
  • 又是浙江大學!網曝女博士寢室內燒炭自殺,導師當她是工具人
    可是最近有關於浙江大學的負面新聞一再出現,更是將這個學校推到了熱門上,負面新聞對一個學校來說真的不是一件好事情,更何況是這樣的重點學校。就在今年浙江大學就已經發生了三件大事情了,也就是因為這樣的負面新聞一再發生所以很多的人都對這個學校有了不好的印象,究竟發生了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