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寄宿生家長哭訴:如果重來一定不再住校!老師,你怎麼看?

2020-08-25 河南教師

關於寄宿制

很多老師、家長持保留態度

有人覺得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很省事兒

還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也有家長不願意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

因為這樣不過早離開家庭呵護

關於這兩種選擇

形成了兩種看法

一位資深一線教師給出了她的答案——

要不要把孩子送寄宿學校?

有一位家長曾留言:「老師,孩子馬上就要上初中了,您說我要不要把他給送到寄宿學校?」

我看到消息後,想都沒想就立馬敲了兩個字給她發了過去:「不要!」

家長很是疑惑地問:「老師,人家不都說寄宿能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什麼的嗎?」

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給她講了一個故事。

我朋友家的女兒,剛上初中的時候,父母就把她送到了寄宿學校。

朋友當時特開心地跟我說:「從小就得讓她多鍛鍊鍛鍊,別以後上大學床單都不會鋪,那多不好啊!」

於是一家人高高興興地把女兒送進了寄宿學校。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是很骨感。沒過一年,朋友就發現女兒好像出了什麼問題。

以前總是笑嘻嘻的她,就像個無憂無慮的小公主一樣,天天在耳邊叫「媽媽」。現在倒好了,回家一句話都不說,就知道躲在自己房間裡不出門。

朋友有時候想進門探個究竟,卻發現女兒根本就不理睬她。

無論問什麼,都是那句「嗯,沒事,挺好的」。無論說什麼,都是那句「嗯,知道了」。曾經的貼心小棉襖一下子就沒有了!這可把朋友的心深深地「扎」到了。

「我的女兒怎麼變得冷冰冰的了?」朋友有一次實在忍不住了,打電話跟我抱怨道。寄宿非但沒有把女兒變成「全能優秀」,反而變成了「沉默寡言」。

1

有的家長總覺得,把孩子送進了寄宿學校,孩子能夠快速成長。

但是這麼做真的是為了孩子的成長,而不是為了減少自己的撫養責任嗎?

曾經在補習班門口無數次聽到家長們這麼說:「工作太忙了,根本沒空去管孩子,想著就把她送到學校去算了。」

「就是,想著學校也有老師管,自己都不用操一點心的!」

「讓姥姥姥爺管總是覺得不省心。」這類話不斷地傳入到我的耳朵裡。在這種情況下把孩子送入寄宿式學校,表面上為的是孩子好,實際上卻是推卸了做父母的責任。

想想家裡的孩子在寄宿式學校裡面,成績下降了只能自己哭,跟同學相處出現問題時,也不敢找老師,只能默默忍著。長此以往,不出心理問題才怪!

我想起小侄子已經上了三年的寄宿學校了,馬上就要面臨中考。

然而他的成績卻是倒數,天天打架惹事兒。我不止一次地問嫂子:「孩子不是在寄宿學校嗎?按理說學校應該管得很嚴啊。」

嫂子一聽我這麼說,滿臉愁雲地跟我說:「唉,別說了,人家寄宿的那麼多孩子,老師哪能每個人都照顧到啊?」「那你們當初把孩子送寄宿學校就是為了當』甩手掌柜』?一點都不管的?」我驚訝地問了一下。

嫂子這時候沒有吭聲了。對於孩子來說,初中階段的三年是最重要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孩子的身心會發生許多變化。

敏感、焦慮、困惑、好奇都會出現在這個時期,他們需要父母在身邊給予一定的指導。李嘉誠說:「一個人事業再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2

還記得在網絡上看到這樣的新聞:有個孩子給自己常年在外出差的母親寫了一封信,名字叫做《我的生活裡缺少母愛》。

「自從母親開了公司,她對我的愛就直線下滑。她每天都工作到七八點鐘,有時候到九點多才回家。我就像魯迅先生寫的一樣:只能看見高高的四角天空。我現在就想讓母親陪我一天,哪怕是一直坐著也好。」

有的家長可能認為只要賺足夠多的錢,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就是對孩子好。但孩子真正想要的,是家長的陪伴。朋友家的女兒從小到大都沒有住過寄宿制學校,每天風裡來雨裡去地去上學。

「你怎麼不讓你孩子去住校啊?」我問道。「

「我為什麼要讓我的孩子去住校啊?」她反過來問我。

「住校可能……不用這麼奔波啊……」我支支吾吾地說道。

「我倒是寧願讓她在路上多奔波一段,因為孩子去寄宿,她出現了任何問題,需要我陪伴的時候,我都無法在她身邊。這樣的話,媽媽這個角色就會在她成長過程中缺失。想想我作為她的媽媽,不能跟她一起分享她的喜怒哀樂,那該是多悲哀的事情啊!」這位媽媽說道。

對於十八線的小城市來說,一輩子能跟孩子相處最多的時間,就集中在上大學之前了,而這段時間,也是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時間。

如果這段時間錯過了,以後就真的來不及彌補了。所以父母一定要記住一句話:家永遠是最好的學校,父母永遠是最好的老師。

媽媽圍繞鍋臺轉,孩子幫媽媽往鍋底添把火,母子一起做好一頓飯,是教育;全家人圍坐一桌吃飯,父母主動給爺爺奶奶夾菜,孩子看在眼裡,也是教育;冬天裡,孩子睡媽媽焐好的熱被窩,孩子幫媽媽倒洗腳水……這些都是教育。

這一切,是一天給學生上十幾節文化課(寄宿學校,一般都是上下午7節正課,早上中午晚上至少5節自習,音體美、道德、手工製作等「人生修養」課,大部分只是在「課程表」上出現而已)的學校能完成的嗎?

有這6種情況,不要去住校

每位家長都有義務和責任

全面考慮孩子的各種情況

特別是根據個人性格和習慣

為孩子找到適合的初中

而不是只看幾個乾巴巴的升學數據

哪些孩子不需送到寄宿制學校呢?

高知家的孩子

如果父親或者母親畢業於名牌大學,那輔導孩子功課還是綽綽有餘的。這樣的家庭,不說大富大貴,小康之上應該沒多大問題,孩子的底子肯定也差不了。那麼,如果讓孩子走讀,家長是完全有能力輔導孩子功課的。

酷愛讀書的孩子

如果高中三年沒有機會大量讀書,確實會影響大學學習。寄宿制模式,基本上剝奪了孩子大量閱讀的可能性。一本中等厚度的書認真看,最多兩個晚上四五個小時就讀完了。寄宿制學校少則兩周,多則一個月回家一次,你總不能每次帶好幾本書去學校吧?

更何況,有幾所寄宿制學校允許孩子們在晚自習的時候看課外書呢?有相當一部分老師巴不得孩子們不要看所謂的「閒書」,最好把所有精力投入到刷題中。

這實際上是揠苗助長。多少在高考作文考場上妙筆生花的學子,其文筆功底都來自於上初中時讀的課外書;多少高中政史地三科優秀的孩子,是因為很多知識在初中讀書時已經接觸了,對其他人來說是知識,對這批人來說是常識;又有多少孩子參加高中學科競賽,是因為初中時自學了相關課程,或者讀了某位科學家的傳記?

所以,酷愛讀書的孩子,不要去寄宿制學校刷題。中考和高考只是漫漫人生的一站地,而少時讀過的書,書中接觸的人和事,將會構成你青春乃至整個人生的基底。

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些人看似砍柴多,實際上是因為砍柴時間長,而不是效率高,更不是刀好。有了鋒利的寶刀,想什麼時候砍就什麼時候砍,想砍到幾十歲就砍到幾十歲。

當然了,如果孩子不愛讀書,只愛玩手機遊戲,那還是去寄宿制學校冷靜一下吧。

習慣好、自制力強的孩子

每次我一提自己初中五點起床,總會有人非常吃驚,其實這根本不算啥,比我當年更自律、更勤奮的人有的是。

寄宿制學校的一個好處是,可以營造濃鬱的競爭和學習氛圍。可是,既然自家孩子學習主動性強,學習習慣又好,完全不用老師逼著學,去寄宿制學校又有多大意義呢?更何況,在寄宿制學校,孩子可能不得不隨大流執行計劃——而在家,完全可以自主安排時間。

你想預習明天的功課也行,你想預習下個月的課程也可以,你想學課本知識可以,你想學奧賽知識也可以,你想看大學專業課課本都行。

你將不必拘泥於學校課程,可以去上個奧數班,參加個英語競賽。而在寄宿制學校,制定計劃的自由性就大為削弱。

獨立性不強的孩子

到了寄宿制初中,離開了父母,也許有一些同學會感到不適應。這確實不能怪孩子,別說是初中生,哪怕是高中生甚至大學生,進入新的環境,可能都需要長時間的適應。之前比較黏父母的孩子,進入寄宿制學校後只能十幾天見父母一面,心裡難受是正常的,想家也是正常的。

大禹這樣的神話人物路過家門也會看兩眼,更別說稚氣未脫的初一新生了。之前,在學校裡遇到了再大的委屈,都可以撲到爸爸媽媽懷裡傾訴。如今,別說傾訴,打個電話還得掐好點,爭分奪秒說完話,確實有的孩子會不適應。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青春期內,孩子會遭遇到更多的情緒波動和成長煩惱。這個時候,父母的陪伴,特別是面對面交談,就顯得格外重要。很明顯,在這方面,寄宿制學校遠遠不如走讀制學校。

那麼,如何判斷孩子能否適應寄宿學校呢?我個人的建議是,可以讓孩子參加一個短期的夏令營,學習性質也好,旅遊性質也罷,看看孩子能否自然適應遠離父母的環境。

身體不太好的孩子

可能出於各方面原因,無論是先天還是後天,總有一些孩子體質稍微差些。那麼我建議還是把孩子留在身邊吧,安全第一,健康第一。

想發展個人愛好的孩子

想在正常課業之外,再學點藝術的,或者學學某項體育活動的,自然還是要走讀,因為寄宿制學校不會為你一個人開設專業課程,除非是專門的寄宿制藝術學校或者體育學校。

想要送孩子去寄宿制學校之前,家長一定要考慮清楚才是。

那說了這麼多

是不是所有的孩子

都不適合去讀寄宿制學校了呢?

並不是這樣的

有這麼幾種情況的孩子

就比較適合去寄宿制學校

鍛鍊獨立自主能力的孩子

進入寄宿制學校,就意味著不再和家人同一屋簷下,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需要自己來考慮和動手。

整理、清洗床鋪和衣物都要自己來做,而這些都是最基礎的生存技能。

另外住校會讓孩子有更多機會與同學們接觸,鍛鍊孩子的社交和溝通能力。這對未來要進入大學、走向社會的孩子們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沉迷網絡,不聽話的孩子

孩子學習成績最大的敵人是誰?孩子視力下降最大的敵人是誰?

不用懷疑,是手機!是電腦!

孩子和大人不一樣,他們的自控力是十分有限的,學習很辛苦,但遊戲很快樂,讓他們在兩者之間進行選擇,答案顯而易見。

這個時候,就需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嚴加看管。寄宿制學校對學生的時間安排是很緊湊的,再加上老師們的監管,可以更有效地讓孩子遠離網絡,把心思投入到學業上來。

迫切需要提升效率的孩子

住校的孩子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成績,是要比不住校的孩子更有優勢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那我們先思考一個問題:提升成績最好的辦法是什麼?

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反覆的練習。

寄宿制學校通常會給孩子們把時間合理的安排好,晚飯後也會安排大家上晚自習,複習功課或者做練習題。並且會有老師在一旁監督,學生出現問題了,也會當場來解決。

而不住校的孩子,這個時候要麼是在回家的路上,要麼是在看電視、玩手機。做作業遇到解決不了的題,也只能幹著急。

長此以往下去,差距就顯現出來了。

是否選擇寄宿制學校,其實還是要看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來決定。

如果經濟上沒有壓力,孩子本人願意,父母也想培養孩子堅韌不拔的性格,而且學校升學情況還不錯,那麼我非常推薦去嘗試一下寄宿制初中。

反之,符合前文提到的六個條件任意一點,都不建議去讀寄宿制初中。

最後希望全天下的小學生,都能順利就讀真正適合自己的初中,享受風華正茂的青春。

寄宿可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但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

孩子們容易變得脆弱、敏感

走讀可以增進親子關係

但在父母的保護下

孩子們容易過於依賴他人

寄宿、走讀各有利弊

那各位家長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歡迎留言來談談你對寄宿制的看法

來源:學生安全教育平臺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原創稿件歡迎大家轉載,轉載時請務必註明出處「河南教師」。本公眾號轉載的其他稿件,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繫我們,我們會在後續轉載文章中聲明。謝謝!

相關焦點

  • 一位初中寄宿生家長的哭訴:如果能重來,打si我也不讓孩子住校!
    一位初中寄宿生家長的哭訴:如果能重來,打死我也不讓孩子住校!初中生學習 2018-05-23 12:14:10昨天,家長群裡有一位家長私聊我。「老師,孩子馬上就要上初中了,您說我要不要把他給送到寄宿學校?」這位家長問道。我看到消息後,想都沒想就立馬敲了兩個字給她發了過去:「不要!」家長很是疑惑地問:「老師,人家不都說寄宿能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什麼的嗎?」
  • 一位寄宿生媽媽的哭訴:如果能重來,無論如何也不讓孩子住校
    一位寄宿生媽媽令人心疼的哭訴初中一般會有走讀和寄宿兩種學生孩子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變瘦,還經常感冒,每次周末回家狀態都很不好,和父母溝通的少了,簡直大變樣,這次接到兒子電話,媽媽再也忍不住了,將孩子接回家,心疼的直掉眼淚,如果能重來
  • 一位寄宿生媽媽的哭訴:如果能重來,無論如何也不讓孩子住校
    一位寄宿生媽媽令人心疼的哭訴初中一般會有走讀和寄宿兩種學生,離家遠,父母工作忙,一般會選擇寄宿,本以為孩子能獨立,自己能省心,卻沒想到成了「痛心」的事,兒子剛上初一,離家確實太遠了,孩子每天起早貪黑,特別辛苦,成績還一般。
  • 一位寄宿生家長的哭訴: 如果能重來, 打死我也不讓孩子住校!
    要不要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昨天,家長群裡有一位家長私聊我。「老師,孩子馬上就要上初中了,您說我要不要把他給送到寄宿學校?」這位家長問道。我看到消息後,想都沒想就立馬敲了兩個字給她發了過去:「不要!」家長很是疑惑地問:「老師,人家不都說寄宿能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什麼的嗎?」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給她講了一個故事。
  • 一位寄宿生家長的哭訴: 如果能重來, 打死我也不讓孩子住校!
    昨天,家長群裡有一位家長私聊我。「老師,孩子馬上就要上初中了,您說我要不要把他給送到寄宿學校?」這位家長問道。我看到消息後,想都沒想就立馬敲了兩個字給她發了過去:「不要!」家長很是疑惑地問:「老師,人家不都說寄宿能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什麼的嗎?」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給她講了一個故事。
  • 一位寄宿生家長的哭訴:如果能重來,我絕不讓孩子住校
    「把孩子送去寄宿學校,父母得多狠心?」「去寄宿怎麼了,孩子學習效率高,自立能力好!」一直以來,對於上不上寄宿學校,都有兩派非常鮮明的觀點,而我屬於:反對派。例如我閨蜜家千金,孩子小學開學剛一周,閨蜜向我哭訴,後悔讓女兒住校了。那個平時風風火火的小女孩,上了5天學,晚上打電話哭了5次,回到家卻不吭聲了,問她怎麼了也不答,周末就蔫蔫地在家寫作業、看電視,像變了一個人。閨蜜的心被深深刺痛!!
  • 一位寄宿生家長的哭訴:如果能重來,我絕不讓孩子住校!
    「把孩子送去寄宿學校,父母得多狠心?」「去寄宿怎麼了,孩子學習效率高,自立能力好!」一直以來,對於上不上寄宿學校,都有兩派非常鮮明的觀點,而我屬於:反對派。例如我閨蜜家千金,孩子小學開學剛一周,閨蜜向我哭訴,後悔讓女兒住校了。那個平時風風火火的小女孩,上了5天學,晚上打電話哭了5次,回到家卻不吭聲了,問她怎麼了也不答,周末就蔫蔫地在家寫作業、看電視,像變了一個人。閨蜜的心被深深刺痛!!
  • 一位寄宿生家長的哭訴:如果能重來,打死我也不讓孩子住校!
    「老師,孩子馬上就要上初中了,您說我要不要把他給送到寄宿學校?」這位家長問道。我看到消息後,想都沒想就立馬敲了兩個字給她發了過去:「不要!」家長很是疑惑地問:「老師,人家不都說寄宿能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什麼的嗎?」
  • 白巖松:堅決不讓孩子住校!走讀還是寄宿,家長應該怎麼選擇?
    比如女孩在12歲左右來大姨媽,如果媽媽沒有及時灌輸一些生理知識,會讓孩子感到害怕,以為自己生病了。再加上那種腹痛的感覺,會讓孩子飽受折磨。還有的孩子在學校遭遇暴力,自己不敢跟老師說。和家長不親,也不敢告訴家長。直到出現不可挽回的結果,父母還是渾然不知孩子遭受的痛苦。
  • 初中女生住校,因想家向母親哭訴!為何不建議低齡學生寄宿學校?
    近日,在網上看到有一名老師分享了一張圖片並附上了以下這段話。內容是關於學校裡的一名七年級同學,因為平時要住校,當天正好趕上母親來探望,於是女生隔著大門哭訴稱自己不想住校,想念媽媽。而母親則以學習的重要性勸她安心學習,別跟自己一樣吃了沒文化的虧。
  • 「如果能重選,我一定不讓孩子住校」,寄宿是省心還是「痛心」?
    寄宿制學校也確確實實的為家長們解決了一些困境。尤其是農村和雙職工,這樣沒有時間接送和照顧孩子的家庭,既能解決孩子上學的問題,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但是,現實卻遠沒有我們設想般美好,有很多家長都非常後悔把孩子送去了寄宿制學校。
  • 媽媽到寄宿學校看兒子,孩子反應令人鼻子一酸,網友:別太早住校
    前幾天,發布了一篇白巖松談「再苦也不讓孩子住校」的文章,評論區的網友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訴說自己小時候的經歷,有的租房堅持跟孩子在一起,也有家長覺得太矯情了……不同的家長又不同的看法其實,「住校還是走讀」對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影響,有的孩子住校以後各種不適應,成績也下滑,也有孩子反而更喜歡住校生活,離開父母成長的更快。關鍵在於父母在什麼時候送孩子去學校,不適應是孩子「過早寄宿」的表現。
  • 送娃去住校,家長想清楚:孩子在「寄宿」學校成長,是福還是禍?
    妮妮今年小學畢業,作為她的父母一直以孩子為驕傲,妮妮在校成績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從未讓家長擔心過。眼看孩子就要上初中了,身邊的親戚都推薦妮妮爸送孩子到寄宿學校,趁著孩子底子好嚴格訓練,初中階段很重要,一旦跟不上影響孩子未來學習進步。
  • 送娃去住校,家長想清楚:孩子在「寄宿」學校成長,是福還是禍?
    眼看孩子就要上初中了,身邊的親戚都推薦妮妮爸送孩子到寄宿學校,趁著孩子底子好嚴格訓練,初中階段很重要,一旦跟不上影響孩子未來學習進步。②親子關係:當孩子們離開父母之後,情感上一定會有缺失的空白,心理上會有一定的影響,並且和父母之間交談變少相處變淡,會加深親子之間的隔閡。
  • 盤點成都10所優質民辦寄宿初中,小升初家長看過來
    之前,滾滾盤點了成都10所優質寄宿小學這盤咱繼續盤點初中的寄宿學校,小升初家長必看哦!如果打算讓孩子初中住校,那麼宿舍會是娃娃未來生活3年的第二個家,住宿條件的好壞也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因此不少粑粑麻麻私信滾滾:xxx學校是幾人間呢?有沒有空調?
  • 盤點成都10所優質民辦寄宿初中,小升初家長看過來
    之前,滾滾盤點了成都10所優質寄宿小學這盤咱繼續盤點初中的寄宿學校,小升初家長必看哦!如果打算讓孩子初中住校,那麼宿舍會是娃娃未來生活3年的第二個家,住宿條件的好壞也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因此不少粑粑麻麻私信滾滾:xxx學校是幾人間呢?有沒有空調?有沒有xxx學校的宿舍照片呢?
  • 學校條件再好,家長也別勉強這些孩子住校,對身心傷害極大
    文|文兒我們上學那會兒,接觸寄宿學校,基本上都是在初中階段,因為初中課業難度加大,學校離家比較遠,為了節省時間,方便學習,學生住校是比較理想的狀態。但是,現在好像不一樣了,有的孩子從幼兒園、小學就開始住校。
  • 「再苦也不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危害,這3類孩子不適合寄宿
    容易在寄宿生活中受到傷害的孩子,往往都具有一定的共性。這3類孩子不適合寄宿,家長要重視1.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有些孩子因為父母工作的緣故,不得不從一年級開始就選擇寄宿生活。再加上老師有時候管理不到位,孩子又沒有手機和家長及時聯繫,及時告知家長自己被欺負的事情,所以也只能被迫承受別人的霸凌行為。校園暴力只有0次和無數次的區別,即便孩子不去招惹別人,那些喜歡欺負人的同學看到性格怯懦的孩子容易欺負,並且欺負了也不會得到任何懲罰,他們自然會一直進行霸凌。
  • 白巖松:「打死我都不讓孩子住校」,住校的兩大弊端家長要留心
    如今,寄宿學校的形式越來越普遍,同時開展的年齡段也越來越低,甚至個別幼兒園也有住校的形式,主要是針對於比較忙碌的父母。但是,如果是你會贊同孩子住校嗎?或者你認為孩子多大可以選擇寄宿學校呢?,我從初中就開始住校,所以我覺得住校真的是一件很難受的事情,每天早上起床要擠著刷牙,上衛生間, 晚上洗澡也沒地方,把時間都浪費在排隊上,所以我希望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孩子一個舒適的環境,讓他們不住校。
  • 「我錯了,再也不會讓孩子住校了」!媽媽深夜痛哭,到底是為何?
    家長不再了如指掌。△ 明明是校園欺凌,卻被老師說成孩子之間的打打鬧鬧?依依是一個農村女孩,父母為了讓她得到更好的教育,費盡心思讓她去城裡讀了一所寄宿初中。因為穿得沒有城市裡孩子好,經常被同學嘲笑。老師看她成績一般,對同學欺凌她的事情,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