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實驗室 | 這次,我們來談談「性」

2020-12-17 不安分青年Line

在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遇上各種各樣的人。

我不知道,你是否會遇到是否能真正觸動你內心的人。但我會知道,當你遇到一個人時,你的人生就會永遠改變。

後臺回復「第一次」,可查看《2018華商學生性行為調查報告結果

而那個人的出現,會讓你覺得你的人生仿佛被賦予了新的定義,你會因此而改變,你會逐漸體會到愛情的甜蜜,幸福,甚至嫉妒,痛苦與辛酸。

當我們擁有了愛情,我們也會自然而然的聯想到「性」,在我們尚未成年時,我們的父母會阻止我們所謂的早戀。

在他們的眼中,他們會覺得我們太年輕,不懂得什麼是愛情,甚至會耽誤成績;

又或者,他們也許會擔心我們會像亞當和夏娃一樣,無知的偷吃了禁果卻沒有能力去承擔責任。

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有些人才沒有在我們求知的年齡得到來自於父母的正確的愛情觀和關於性的教育。

人們都說,由愛生性,情到濃時,自然就會發生關係,可是有一部電影,卻改變了我的看法。

說起《愛情與靈藥》,看過的人就會說,這部電影尺度比較大,但是我覺得,它的愛情故事卻十分令我動容。

一個藥品推銷員和一個美麗的帕金森患者的相遇,他們由性生愛,讓一夜情賦予了一個新的定義。

本以為一夜情之後,一般只有兩條出路:一拍即散或是永無休止的糾葛。

但是他們選擇了愛。他們的愛是包容的,面對女主人公的疾病,男主角選擇了陪伴。

他們的愛超過了金錢,疾病甚至一切。而我們大家,對於性,是有怎樣的看法呢?

這次,我們不安分青年的調查,就是想得知,在性教育比較缺乏的年代,大家對於性,是怎麼想的。同時也在此,感謝大家對我們這次調查的幫助。

本次填寫的大部分都是大一的女學生們,在這個較為開放的年代,我們對於性的態度也是較為開放的,對於大一的學生來說,我們可以聯想到的是18歲。

18歲,成年,意味著我們能做我們以前不能做的事情,我們也開始成為小大人了,我們可以戀愛,我們想嘗試」性「了。

看到這裡,我很好奇華商到底有多少人是個處。

您的第一次發生在什麼時候?

我設置問題時,想到上了大學,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因為很多不是處了吧,但是我卻忽略了華商男女比例不協調的問題,而且填寫該問卷的樣本,大多數是大一女生。

所以說,華商的男生們,你們要加油了。

在這個問題的結果出來時,我發現有2%的人初夜發生在初中,也有14.7%的人的初夜發生在高中。在我作為一名單身狗在初高中埋頭苦讀時,你們竟享受了愛情的甜蜜,真是我們不一樣啊。

同時,我們也設置了「您對初夜有什麼看法?」這個問題,而大部分人對初夜的態度是:留給最愛的人。

無論你對初夜是覺得一定要留給最愛的人,或者是覺得對初夜無所謂。

其實只要兩個人真心相愛,一切的那些規矩都在愛情面前變得微不足道了,但是在享受愛情的同時,我也希望你也能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處女情結」的年代已經過去,我們對於性的態度也越來越開放。

宿舍裡,舍友間的突然開車,也讓我們習以為常。但是在我們聊一些葷段子的同時,我突然想到,我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對兩性之間有所了解。

在我小的時候,我的媽媽只給我講過羞羞的部位不能被別人碰到,但是卻省略掉了男女之間相愛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

我曾經單純的以為男生和女生一起睡覺就會有孩子,直到初中生物課,我都對男人和女人之間的事情懵懵懂懂。

你是否會想知道,在性教育比較匱乏的年代,大家的性教育來源是什麼?是不是大家都是大部分的性教育都不是來源於父母。

數據表明:有24.1%的同學性教育來源於同學或朋友,有20.2%來源於小黃片小黃書,而性教育來源於父母的卻佔的比例很少。

或許是我的父母覺得,這些事情覺得難以啟齒,太早跟自己的孩子講關於性的知識會不利於他們的成長,甚至他們會覺得,這些東西,長大了自然就懂了。

但是「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這些年來性侵兒童事件,女廁所偷窺事件發生的越來越多。

我們無法改變這個世界,但是我們可以提高我們自己的防範意識,讓我們不要受到傷害。

壞人不會因為年齡而放過我們,給孩子們的性教育也應開始普及。

在問題的設置中,我們設置了「你覺得最高效的避孕方法是什麼?」我們設置了保險套和安全套這兩個選項。

很多人會想問,安全套和保險套不是同一種東西嗎?

其實,經過了解,兩者是不同的。

安全套除了兼有避孕功能之外,更重要的用途是由阻隔病毒的作用。目前通過國家認定的安全套品牌很少,只有通過國家資格證書的品牌才可以在外包裝上打有「安全套」字樣。

「保險套」是以避孕為目的,產品延伸震動和香味等,也只能助性。大量實驗證明保險套可對直徑類似精子大小的顆粒有效阻隔,也可阻隔衣原體、支原體等病菌,但不能有效防禦B肝、愛滋病、性病等病毒。

雖然說,現在是自由戀愛的年代,我們比以前更加開放

但是我希望男士在與自己的女朋友發生關係時,希望能多為自己的女朋友著想,使用更加安全的,沒有副作用的避孕方式。

經常上網的人都知道,無論現在是什麼年代,那些關於性騷擾的新聞一直是層出不窮,我們深惡痛疾,但是我們卻無能為力。

網上在罵騷擾者的同時,卻總會伴隨著「受害者有罪論」的聲音。

最近在比利時舉辦了一場特殊的展覽,這個展覽的主題是「what were you wearing」,為的是對「受害者有罪論」的無聲反駁。

無數無知的鍵盤俠們,正在一次次對那些遭遇性侵和性暴力的人進行更嚴重的二次傷害。

施害者傷害的是她們的身體,而無知的鍵盤俠們傷害的卻是她們的心,有些受害者甚至一生都走不出這樣的「有罪論」的陰影。

我覺得很心寒,受到譴責的是施害者,而不是受害者。然而事實證明,我們不能通過改變我們的衣著而消除性暴力,而是需要良好的性教育。

根據我們的問卷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到,有23%人被性騷擾過,也有29.2%人有過讓人不舒服的經歷,但不清楚是屬於性騷擾。

這些調查結果足以讓我們反思,在治安較好的中國,被性騷擾過的人高達23%,事實證明,良好的性教育急需要普及。

也在此想告訴我們的父母們,即使我們在您的心中永遠都是小孩子,但是我們在對愛情,對性啟蒙的時期,我希望您也能夠參與,您的教育能讓我能保護好我自己。

希望,我將這篇文章轉發到朋友圈的同時,不用再屏蔽我的父母。

看到這裡,你應該很好奇調查報告的結果吧?回臺回復「第一次」即可獲得2018華商學生性行為調查報告喔~

更多文章

回復「故事」,聽聽我們的故事

回復「攝癮社」,見識什麼叫高顏值

回復「第一次」,送你第一次的報告

相關焦點

  • 創新教育實驗室破解研究性學習開展難題 助力中學接軌新高考
    從創新教育實驗室平臺看到,諸如「蛋白質是如何組團開黑的」、「人工智慧技術真的可以替代人類麼?」「你家的床頭燈支架夠結實嗎?」等課題充分貼合學生生活或者創新前沿,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層層深入。
  • 這次來認真談談熬煮黑糖珍珠的事兒~
    從大家的反饋中,熬煮黑糖珍珠總是會遇到各種問題,珍珠熬不透、會變硬等問題,這次我們從頭到尾來認真談談熬黑糖糖漿和黑糖珍珠的事兒~手工現熬果醬、手工熬製黑糖,純手工製作總能給產品帶來更具價值感的特點,很多用戶也曾來詢問如何自己熬煮黑糖糖漿,現在來啦~
  • 對談| 世界海洋日,我們來談談負責任的海洋旅行
    這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與覆蓋地球 70%表面的海洋,與我們自身命運息息相關的課題。2018年6月8日,是第十個世界海洋日,也是第十一個中國海洋宣傳日,澎湃新聞 | 私家地理欄目特邀四位親近海洋、熱愛海洋運動的達人,暢談「何為負責任的海洋旅行」 。藉由這次對談,我們希望喚起更多讀者的海洋意識,以及舉手之勞參於環保的行動力。
  • 世界上最後一個深海實驗室,隱藏了人類未來的秘密
    如果世界末日來了,人類站在荒廢的土地上,倉皇奔往未來的逃生門,我們應該往哪去?有人說,是太空。有人說,是海洋。現在有一個地方,正把兩者結合起來——Aquarius Reef Base 深海實驗室。這個處於海底 18 米的實驗室,不僅讓人們體驗著真實的海洋生活,也正成為人類太空飛行的絕佳模擬地,未來,它甚至會成為每個人「逃離」地球前的訓練場。
  • 北京外國語大學成立人工智慧與人類語言重點實驗室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12月26日,北京外國語大學人工智慧與人類語言重點實驗室宣布成立。據悉,該實驗室將致力於研究人類語言習得的規律、探索外語學習的生理機制,並有效幹預外語學習。人工智慧與人類語言重點實驗室首席專家顧曰國介紹,該實驗室將聚焦人工智慧與語言教育領域的前沿課題,研究集中在5個方向,包括語言學習機理研究、基於人工智慧的語言教學研究、多語言語料庫、多語自然語言處理和外語健腦強智研究等。其中,「健腦強智研究中心」是較為有特色的。
  • 中國的信任「坎」:談談清華化學實驗室爆炸案
    也就是說,與西方世界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被我們寄予厚望的學生,對科學的風險竟然沒有絲毫的感知!科學,多麼神聖而崇高的字眼。當我們還是小朋友的時候,接觸到的科學家的形象其實是教師走廊裡的掛畫和課本裡的課文。對我而言,記憶猶新的一個故事是居裡夫人的「三克鐳」:「1920年5月的一個早晨,一位叫麥隆內夫人的美國記者,幾經周折終於在巴黎實驗室裡見到了鐳的發現者。
  • 在新冠肺炎病毒肆虐時,孩子,我們來談談為什麼要讀書?
    通往成功的階梯有無數條,讀書是其中的一條,它需要篤定、跋涉、堅持,所謂「咬定青山不放鬆」,目的是「只為源頭活水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全傑通的真實故事無疑讓那些只知道花父母的錢,卻在疫情期間整天睡覺、上網、打遊戲的學生汗顏。
  • 嬰兒實驗室:研究早期人類發育
    與一般的實驗室不同,嬰兒實驗室畫著牆畫,放著玩具,還有溫奶器和其他嬰兒物品。在生命的最初兩年裡,人類腦部的變化超過一生中其他任何時間,意識反應、人格特徵、氣質性情、個體能力等,都開始逐漸顯現出來,而這些最初開始發展的信號卻會逐漸消失。這一時期也是最難探索的,因為嬰兒不會說話,聽不懂指令,還常常粗暴地打斷實驗,人類神經科學中的諸多標準工具都派不上用場。怎樣才能知道他們在想什麼?
  • 倫敦封城啟示,這次變種病毒威脅背後,人類與大自然一場長期抗爭
    但我們這裡不是談的相關的社會影響,而是談談這次病毒變種的科學方面的問題。因此用疫苗來對付HIV是不合適的,目前主要還是依靠抑制病毒繁殖的藥物,總體效果看來還是不錯。病毒為什麼會產生變異,我們以流感病毒為例來簡單科普下。流感病毒的基因構成比較特別,叫作區塊化(Segmented),就是基因被分成一段段的。因此,不同的流感病毒接觸時,它們之間的基因會出現交換,常常呈現的是區塊的交換,這就容易造成比較大的抗原變化。
  • 中科大實驗室研究人類弱視病理 小黑鼠竟會看「門道」
    近日,記者走進中國科大生命學院腦功能與腦疾病重點實驗室,親眼目睹了這群聰明的小傢伙們是如何完成任務的。據介紹,通過行為學訓練來提高小鼠的視力,還可以給人類視力缺陷治療提供一定參考呢。小黑鼠挑戰「水迷宮」在科大生命學院感覺系統發育可塑性實驗室裡,一個盛有奶白色水的梯形水迷宮放在隔間的正中央。
  • 這次我們邀請男科專家,正經談談「壯陽藥」這件事
    《生命時報》邀請權威男科專家,正經談談關於「壯陽藥」這件事。針對此類問題,臨床常用五子衍宗丸來補腎填精,以改善男性性功能問題。王彬補充說,若想有針對性地改善性功能,還要關注是否出現了肝鬱、血瘀的情況。若通過檢查,發現總睪酮(雄激素)水平下降,就需要攝入外源性藥物進行補充,增強精力、體力,從而提升性慾與性功能。◎用藥提示:性激素靶器官的癌症患者,如前列腺癌、乳腺癌等,要絕對禁用。
  • 病毒竟然如此恐怖,我們能否利用這種特性來造福人類?
    上期文章我們了解到了十大恐怖病毒,對人類來說基本上是無解的,只能靠自身的免疫系統配合疫苗來防治。病毒就像一個超能力者,有著許多人類無法做到的特殊能力。今天我們來談談我們如何利用病毒的這種恐怖特性來造福人類。美國的疾病管制中心(CDC)把病毒分為四個等級,一級到四級危害性依次增加。
  • 我們都有過性幻想,卻假裝自己不會想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性」是不能公開談論的,否則就會被貼上浪蕩之人的標籤,但越是明面上禁忌,私底下越是暗流湧動,因為「性」本身就是一個客觀的話題,談不談它都在那兒,今天我們一起公開談談「性幻想」。01.我們都有過性幻想,卻假裝自己不會想有研究表明,超過96%的男性和90%的成年女性都有過性幻想的經歷,幻想是我們人類與生具有的能力,我們也許會因為書中的一些情節、電影中的某些鏡頭、或者是一些現實中的事物而引發我們的性幻想,有些是我們主觀意識裡的欲望、有些則是藏在我們潛意識裡的。
  • 我們的性存在
    從高中到大學7年,我一直在努力的為這些人辯解,我覺得一個人有沒有性行為,和這個人的品行沒什麼關係。婚前守貞的人不錯,但是婚前有性的人也沒什麼不好。後來時光流逝,歲月變遷,我畢業工作,有一天發現,性在我身邊人的眼中已經是很正常的事了,反而我開始為那些27、8歲,或者30歲以上還沒有過性的人辯護。人們經常因為言行、舉止、穿著來判定一個人在性上的態度。
  • 真不願承認,關於性,島國這次又贏了我們
    朝日的幾句話,瞬間讓女主清醒過來,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都在被各種帶有性別偏見的言論所誤導。人物設定上頗有《性愛自修室》的質感,囊括了性取向、性經驗各異的人群,在故事中科普性教育知識點。 可能很多人並未意識到,性教育不僅僅是告訴孩子「哪裡是不能讓外人碰的隱私部位」、「孩子是從哪裡來的」這麼簡單。
  • 波士頓大學音樂系主任致新生家長的歡迎詞:讓我們談談音樂
    「音樂不是奢侈品,不是我們錢包鼓了的時候才來消費的多餘物,音樂不是消遣,不是娛樂,音樂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要,是讓人類生活得有意義的方式之一。」在我們所身處的這個社會裡,音樂被歸入報紙上的「藝術與娛樂」版面;然而嚴肅音樂——也就是您的孩子即將學習的這類音樂,卻與娛樂扯不上一絲一毫的關係。更確切地說,嚴肅音樂與大眾娛樂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接下來讓我們談談音樂,談談音樂的作用。關於音樂的真正作用,古希臘人也許是最早對此有所闡述的人類文明之一。
  • AI又擊敗了人類,不過這次沒什麼好怕的
    比賽中AI公共頻道打字:「我們預測我們的勝率已經達到99%」,而人類選手Blitz回應了一個問號如果說這場對戰中人類有什麼值得慶幸的,那就是這支《Dota 2》戰隊並非頂尖職業隊伍這次也一樣,網絡輿論中會有一些情緒化的表達,諸如「血虐」「吊打」一類的詞語在新聞標題中頻頻出現。在關於AI與人的討論中,總有很多報導喜歡詳細描寫人類在進步迅速的AI面前是如何慘敗、如何不堪一擊的。
  • 科學家在實驗室裡「種」出牛排,人類再也不用為吃肉而殺生了?
    這不是天方夜譚,而是真實發生的事:以色列一間公司Aleph Farms的科學家聲稱他們在實驗室裡,用一頭牛的細胞培育出了一塊信用卡大小的牛排。根據吃了這塊牛排的科學家表示,口感有70%像真正的肉類,只是價格要昂貴一些。
  • 英國媒體:新冠病毒是從動物傳播給人類 與實驗室無關
    英國媒體:新冠病毒是從動物傳播給人類 與實驗室無關 2020-05-08 16:57:04   來源:央視網
  • 那些在實驗室裡拯救人類的貓貓
    雖然貓喜歡獨處,看上去有些冷漠,亦顯得有一點神秘,但它卻幫助科學家破解了很多科學秘密,並仍在繼續幫助我們了解和認識那些依然困擾著人類的疾病。 比如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一出生眼睛的結構便已成形,但健全的視覺功能還需靠後天的發育來完善。人類3歲前是眼睛生長發育的關鍵期,也是視覺神經系統發育的高潮階段,如果遭遇不良的視環境(比如外傷後遮擋眼睛)就會造成弱視和不可逆的視覺損傷。 3歲後還要經歷一個視覺發育的敏感期,視覺器官在此期間進一步發育成熟。